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在河流相中的应用   总被引:106,自引:5,他引:101  
济阳坳陷北部胜海区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是以冲积-河流相为主的沉积。利用岩芯资料的高分辨率,划分基准面短期旋回,分析相序特征;应用岩芯标定,建立测井资料的基准面旋回响应模型;通过井-震对比,划分基准面中期旋回,并分析各地震相的地质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基准面旋回原理,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研究河流层序发育特征与演化过程,预测主要产层段储层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类型、体系域类型等研究表明,冲积—河流相地层的体系域划分具有四分性特征。印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当基准面缓慢下降时,还可发育收缩体系域。冲积—河流环境下.准层序组边界主要依据较大规模河流底冲刷及厚层粗碎屑沉积、相对稳定的泥岩及古土壤、岩性组合及其测井响应等识别;有时,准层序组的边界与层序边界相一致,据此可将新近系分为10个准层序组。济阳坳陷新近系的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研究表明,济阳坳陷新近纪由早至晚经历了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辫状河—低弯度曲流河过渡体系和高弯度曲流河—泛滥平原沉积体系3个阶段,主要相类型有冲积扇相、辫状河及曲流河。  相似文献   

3.
冀中坳陷马西地区是东部典型复杂断块小型湖盆,综合利用岩心、地质、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冀中坳陷马西地区古近系东营组沉积地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其进行等时地层划分和对比.认为研究区东营组为半个二级旋回(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在此二级旋回内部划分为3个三级旋回。马西地区古近系东营组发育有三角洲、湖泊、滩坝和河流等4类沉积体系,分析并论述各类沉积体系在研究区的亚相类型及其特征,系统阐述了不同阶段的平面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总结了垂向上沉积体系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陆相箕状断陷缓坡带地层是逐渐超覆于中生界、古生界潜山上的披覆状沉积。这类沉积在渤海湾下第三系地层中广泛发育,并极大地受古地貌特征的控制。在特定的古地貌条件下,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沉积充填序列及生储盖组合的分析加深了对储层及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的认识,并对济阳坳陷缓坡带油气勘探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埕岛地区东部斜坡带东营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其地层格架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将层序地层学原理应用于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带,并结合沉积发育特征、厘定地层界线、划分地震旋回,建立层序地层序列,有效地指导了济阳坳陷缓坡带油气的勘探。  相似文献   

5.
层序地层应用于陆相油藏预测的成功实例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层序地层形成和展布规律的基本原理,济阳坳陷胜海地区东营组由5个地层层序组成,并受两大沉积体系控制.在层序地层体制中,储层的发育在纵向上受基准面旋回变化的控制,形成于各层序单元的下部;在平面上受下切河谷、坡折带和地层上超尖灭等古地貌格局的制约.在目的层序中预测出4条浊积水道及其控制的6个有利的储油砂体,并得到了钻井的证实,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岩心、地质、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冀中坳陷深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Es1)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研究区进行等时地层划分和对比认为,研究区Es1为1个完整二级旋回,在此二级旋回内部可划分为2个三级旋回,层序格架和展布受凹陷结构和断裂活动影响。研究区Es1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滩坝和重力流5类沉积体系,通过分析论述各类沉积体系的亚相类型与特征,系统阐述了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总结了垂向上沉积体系演化特征,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珠一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和古生物等资料,对珠一坳陷层序地层学开展了研究,将其古近系划分为2个一级层序(断陷期和拗陷期)、3个二级层序(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和8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全区的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层序地层体制内沉积体系的纵向演化和平面展布特征.文昌组沉积时期达到断陷鼎盛时期,主要以发育深湖相暗色泥岩.为特征;在断陷末期到断拗转换期的恩平组沉积时期,盆阔水浅,沼泽和河流相发育;在拗陷初始期的珠海组沉积时期,海侵开始,古珠江三角洲及滨岸沉积发育.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古生界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层序地层理论与基准面旋回分析方法,结合钻井、地震、测井方法,将济阳坳陷古生界划分为3个超层序、14个三级层序,即馒头组-亮甲山组超层序A、下马家沟组-八陡组超层序B和本溪组-石千峰组超层序C。根据层序在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结果,追踪解释4个超层序界面,建立了济阳坳陷古生界等时地层格架。测井约束反演剖面上,超层序显示清楚,自下而上呈现低阻抗、高阻抗、低阻抗三分现象。层序界面的主要识别标志有不整合面、岩电性突变面、河流冲刷面、颜色突变面,其中不整合界面为超层序分界面,其余可作为三级层序的分界面。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济阳坳陷地震层序的划分标准,建立了济阳坳陷古生界层序地层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
胜一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胜坨油田的西部,沙二段上部油层主要属低弯度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基于基准面旋回理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把胜一区沙二段上部1~3砂层组划分为一个中期旋回层序,5个短期和14~16个超短期旋回层序。在层序格架的控制下,建立了超短期、短期和中期旋回层序结构的叠加样式;按岩性、岩相组合特征及沉积演化序列,超短期旋回层序、短期旋回层序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和对称型2种基本结构类型;中期旋回层序结构为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  相似文献   

10.
《高邮凹陷坳-断控砂机制及储层描述》项目按照"早期坳陷、后期断陷"两个演化阶段,划分上白垩统-新近系地层层序,并针对重点层系建立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对比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分别以短期和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开展坳陷期阜宁组和断陷期戴南组高精度沉积相研究,建立沉积模式。项目结合构造演化及古地貌分析,开展坡折带及沟谷体系研究,并探讨其控砂机制。从构造、沉积和成岩等因素入手,利用相关实验技术,综合分析坳陷期阜宁组低渗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此外,项目以地质条件为约束,综合多种地震手段,开展不同类型砂体识别技术研究,形成了特色的砂体预测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1.
孤岛地区馆陶组河流沉积地层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样式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对孤岛地区上第三系馆陶组河流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及垂向演化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分析并建立了该区馆陶组河流沉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型。认为孤岛地区馆陶组河流沉积层序总体上是一个完整向上变细的正旋回序列 ,且其演化是脉冲式的 ,其中馆 33、馆 35、馆 42 、馆 44 、馆 53、馆 63砂体厚度大 ,分布面积广 ,是本区最好的一类油层 ;基底沉降速率与沉积物沉积速率或供给速率的平衡关系是控制砂体空间展布的根本原因 ;馆陶组地层对应 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 (三级 ) ,即馆上段和馆下段 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 (四级 ) ,即下部 (馆 7、馆 8)、中下部 (馆5、馆 6)、中上部 (馆 3、馆 4)和上部 (馆 1 2 ) ;短期旋回基本上与油砂体规模的地层单元相当 ,可用于解释油砂体的叠加和迁移。图 3参 2 (刘建民摘 )  相似文献   

12.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地质、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将华北黄骅坳陷白水头-唐家河地区的沙河街组一段(Es1)-明化镇组(Nm)地层划分为2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从下向上依次为:层序Ⅰ(对应于沙河街组一段)、层序Ⅱ(对应于东营组)、层序Ⅲ(对应于馆陶组)、层序Ⅳ(对应于明化镇组)。其中层序Ⅰ和Ⅱ为湖泊相层序,分为低位(LST)、湖扩展(EST)和高位(HST)等3个沉积体系域;层序Ⅲ和Ⅳ为河流相层序,分为基准面上升和基准面下降等2个沉积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湖泊相和河流相层序的沉积特征,总结了本区层序地层的发育模式。最后指出,层序Ⅰ的HST,层序Ⅱ的LST,层序Ⅲ的基准面上升体系域为本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层段;层序Ⅳ主要发育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3.
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具有典型的内陆河流相沉积特征,传统的地层划分以等厚地层为原则,具有穿时性。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米兰科维奇旋回理论为指导,利用钻井岩心与测井资料,采用时频分析技术,建立了苏里格气田石盒子组等时地层格架,并将典型井划分出4个中期旋回、9个短期旋回及22个超短期旋回,为河流相层序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对河流相油气藏多级层序划分具有指导意义,并进一步论证了地质时期米兰科维奇旋回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涠西南凹陷(西部)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不同勘探阶段,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进行层序地层的沉积特征研究是当前石油行业各生产单位常用的工作方法。在勘探初期钻井稀少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采用井—震结合进行三级层序沉积特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了涠西南凹陷(西部)古近系层序地层。通过钻井资料分析,进行单井及多井层序地层及沉积旋回解释。井震结合,进行地震剖面的地震地层学解释,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并进行地震相及沉积相分析。结合构造背景和古地貌研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研究区沉积相及沉积体系平面特征及沉积演化过程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厘清莱州湾凹陷馆陶组油气差异成藏机理,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岩心、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莱州湾凹陷垦利A构造馆陶组沉积期的沉积基准面及可容纳空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与河流相沉积演化模式,分析了河流相储层的控藏作用。结果表明:①馆陶组作为三级层序,内部可划分为3个体系域,由早期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低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和晚期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构成。②馆陶组发育网状河、辫状河和曲流河3种河流相类型,受不同体系域的影响,三者在纵向上不断演化,导致储层垂向相变以及平面差异分布较为明显。③不同河流相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的油藏特征,早期发育的网状河储层侧向上相互切割拼接,垂向上存在稳定的泥岩夹层,导致横向连通性较好、垂向连通性较差,形成岩性-构造油藏;中期发育的辫状河储层在侧向和垂向上往复切割、相互叠置,侧向与垂向连通性均较好,形成构造-层状油藏;晚期发育的曲流河储层受大套泥岩隔层阻隔,侧向及垂向连通性均较差,形成孤立的岩性油藏。以上认识可为研究区的下一步勘探评价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渤中坳陷沉积演化和上第三系储盖组合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渤中坳陷的构造一沉积演化经历裂陷和裂后坳陷两大阶段。早第三纪裂陷阶段发育了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下段三套优质湖相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坳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晚第三纪裂后坳陷阶段以河流平原沉积充填为特征,发育辫状河一曲流河一滨浅湖沉积体系,形成两类有利的储盖组合:I类是以明下段广泛发育的河/湖沼泽一滨浅湖相泥岩作盖层,馆陶组厚层砂岩作储层,是非常有利的区域性储盖组合;B类是明化镇组和馆陶组曲流河平原相发育的泛滥平原泥岩与曲流河砂体组成的互层状储盖组合。由于这两套储盖组合的存在为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中浅层油气的聚集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沅江凹陷古近纪层序地层、沉积相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震、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洞庭湖盆地沅江凹陷古近系古新统桃源组及始新统沅江组、汉寿组及新河口组进行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首先可将古近纪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5个体系域,桃源组和沅江组构成层序I,汉寿组和新河口组构成层序Ⅱ。层序Ⅰ沉积于盆地断-坳期,与下伏上白垩统分水坳组多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彼此间为典型的Ⅰ型层序界面,发育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相沉积,湖泊沉积范围广,湖相暗色泥岩沉积是盆地主要烃源岩。层序Ⅱ形成于盆地坳陷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之后凹陷开始萎缩。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层序Ⅰ中部的湖进体系域中上部和高水位体系域中下部位置,并且集中在层序Ⅰ高水位体系域晚期和低水位体系域底部。凹陷深洼区发育的扇三角洲及湖泊三角洲砂体储层,是油气的有利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8.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目前在沉积方面的基础地质研究尚缺乏系统认识,很大程度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进程。以白果湾组一、二段为研究对象,根据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和元素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分析,理清了沉积相划分标志与特征,搭建了全区可对比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沉积体系时空展布与演化规律,建立了构造—气候响应下的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西昌盆地白果湾组一、二段可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包含低位体系域、湖扩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3个体系域,主要发育辫状河流、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低位体系域时期盆地以辫状河流和三角洲连片沉积为主,湖泊面积较小;湖扩体系域时期以湖泊沉积为主,辫状河流和三角洲向盆地边缘大面积萎缩;高位体系域时期短轴强物源向湖心进积,湖泊面积再次减小。层序沉积演化是构造作用和古气候条件的叠加效应,其中区域构造运动作为主控因素决定了盆地地貌格局、沉降速率和湖平面变化,古气候旋回通过影响湖平面升降对沉积充填产生控制。白果湾组一、二段成藏配置关系良好,低位体系域有利储集体可作为该区下一勘探阶段重点关注的方向。该成果可为川西南地区陆相油气勘探新领域突破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早中期的沉积特征,运用基准面旋回分析原理和方法,剖析了该盆地早中侏罗世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富县组-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共识别出了4个长期和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针对盆地沉积相发育特点,讨论了河流体系和三角洲体系的层序充填动力学作用过程,进一步指出了基准面旋回叠加式样在盆地内不同相带的分布规律;同时,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划分,揭示了该盆地的沉积充填演化史。  相似文献   

20.
南图尔盖盆地是重要的油气探区,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侏罗系沉积层序的发育演化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研究区尚未勘探的有利构造圈闭逐渐减少,岩性-地层油气藏已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 为此,在对地震、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以及沉积相分析,对南图尔盖盆地 A 探区萨雷布拉克地区侏罗系沉积层序特征及有利地层不整合圈闭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萨雷布拉克地区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经历了 3 次较为明显的构造运动,可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 3 个阶段,即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及坳陷期,形成了 3 个二级层序,并在其层序格架内将侏罗系划分为 7 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中可划分出 2~3 个体系域;②早侏罗世断陷期(SQ1,SQ2)主要发育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侏罗世断-坳转换期(SQ3,SQ4)主要发育湖泊及三角洲沉积体系,晚侏罗世坳陷期(SQ5,SQ6,SQ7)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及河流沉积体系;③侏罗系有利的地层不整合圈闭主要为 SQ1 和 SQ2 与上覆地层形成的地层削蚀不整合圈闭,以及 SQ5 与下伏地层形成的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