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γ-氨基丁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从自然界中筛选γ-氨基丁酸产生菌,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采用乳酸菌分离纯化方法挑出γ-氨基丁酸产生菌,对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随后分别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法对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所筛菌株初步确定为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etis).试验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10g/L,丁二酸钠10 g/L.胰蛋白胨5g/L,酵母膏5g/L;优化后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5、培养温度为32℃、培养时间为48h;结论:在最佳培养基组合和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达4.23g/L,菌种可作为γ-氨基丁酸产生菌.  相似文献   

2.
从发酵食品及自然界中筛选出能利用L-谷氨酸生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转化条件进行初步优化。采用乳酸菌分离纯化的方法分离出乳酸菌,再通过初筛、复筛挑选出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分析,随后对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转化条件进行初步优化。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筛菌株初步确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优化后的最佳转化条件为:菌株菌龄为36 h、缓冲液初始pH为4.8、缓冲液浓度为0.2 mol/L。在优化后的转化条件下,添加5 g/dL底物转化24 h,转化率最高可达97.81%,转化液中γ-氨基丁酸的质量浓度达34.26 g/L,该菌种可作为γ-氨基丁酸产生菌,具有较好的γ-氨基丁酸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2):120-125
利用薄层层析法从泡菜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高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菌株,通过API50CHL糖发酵测定、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短乳杆菌,并命名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PD1-2。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该菌在含10 g/L谷氨酸钠(sodium glutamate,MSG)的MRS培养基中发酵48 h,生产GABA的转化率达100%;在含50 g/L MSG的MRS培养基中发酵72 h,GABA的转化率达93.7%。通过抗菌性实验发现,该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大肠杆菌均具有抗菌性,且初步确定抑菌物质为细菌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牡蛎共附生真菌和细菌的种群多样性。通过牡蛎内生菌群分离、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18S r DNA序列分析等试验,分析牡蛎共生菌的优势种群,并对分离菌的发酵粗产物进行初步成分分析。结果分离获得32株内生细菌,全部属于γ-变形菌纲,其中微球菌和芽孢杆菌为牡蛎内生细菌的优势菌属;分离获得20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无性型真菌类(Anamorphic Fungi)中的10个属,其中青霉属和曲霉属为牡蛎内生真菌的优势菌属,占分离总数的40%。发酵液粗产物的薄层层析结果表明牡蛎内生菌的发酵产物成分丰富。研究结果表明牡蛎共附生真菌和细菌具有丰富的种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海鹏  袁帅  赵昆  张霞  胡承 《食品科学》2010,31(5):211-214
以残次的水果为原料,经静置富集培养、多次筛选纯化等步骤,分离出一株细菌纤维素产量较高且遗传性能稳定的菌株G-29。根据第二版《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和第九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 分子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葡糖醋杆菌属(Gluconacetobacter sp.)一个新菌种或者中间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intermedius)的一个亚种。菌株G-29 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8234。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香樟内生细菌,评价内生细菌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为香樟开发及其内生细菌作为天然抗氧化活性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和组织匀浆法分离香樟内生细菌,通过测定发酵上清液的总还原力,以及其对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等的清除能力,评价内生细菌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并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内生细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从香樟枝条、叶及果实等组织中共获得64株内生细菌,总还原力测定表明67.19%内生菌的发酵产物具抗氧化活性。香樟内生细菌发酵产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对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中,对DPPH自由基具清除能力的内生菌占62.50%,平均清除率为73.96%;对超氧自由基具清除能力的占12.50%,平均清除率为16.49%;对羟自由基具清除能力的仅占6.25%,平均清除率为6.07%。初步鉴定表明,具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细菌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结论:香樟内生细菌发酵产物具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筛选开发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分离得到1株产聚谷氨酸(PGA)的芽孢杆菌,对菌种进行了分类鉴定,包括生理生化实验、Bi-olog-System4.20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命名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NK-03。对该菌产聚谷氨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发酵合成PGA的产率为11g/L。PGA溶液经60Co-γ射线照射后形成的水凝胶有很强的吸水性,可吸收2000倍以上体积的水分。  相似文献   

8.
采用平板划线法从纳豆中分离了一株具有γ-聚谷氨酸(γ-polyglutamicacid,γ-PGA)生产能力的菌株(JPND618),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以及16S rRNA序列对比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同时对发酵产物进行了分析鉴定,研究了其吸水性能、阻垢性能、絮凝性能及可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该菌株生化特征与芽孢杆菌属相似,且其16S rDNA序列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NBRC 15535同源性达98%,确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发酵生产γ-PGA产量为4.86g/L,发酵产物γ-PGA的吸水性、可生物降解性明显优于聚丙烯酰胺(PAM),保水性能与PAM相当,对CaSO4、CaCO3的阻垢率最高可达70%以上,对高岭土悬浮液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表明菌株JPND618发酵生产γ-PGA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环境友好型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为γ-PGA的发酵生产提供了一株新的菌种,对γ-PGA的生物合成研究及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一株γ-聚谷氨酸高产菌——枯草芽孢杆菌B-115为实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6.5、接种量2%、装液量50 mL/250 mL、转速150 r/min、37℃培养84 h;γ-聚谷氨酸的产率从57.85 g/L提高为68.3 g/L。且通过薄层层析、红外检测等方式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初步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了绍兴黄酒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组成及动态变化情况,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以纯培养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离、鉴定了产酸细菌,并对其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酸、乙酸和柠檬酸是黄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有机酸,其含量占总有机酸的55%以上。有机酸的含量随发酵的进行呈递增趋势,柠檬酸、草酸、酒石酸、乳酸、苹果酸、丙酮酸和乙酸含量增幅较大(90%~385%),琥珀酸、富马酸、α-酮戊二酸增幅较小(28%~34%)。DGGE分离及测序结果表明,黄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的细菌有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链霉菌(Streptomyces sp.)以及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等。经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及发酵特性研究,产酸细菌主要为乳酸杆菌,其中植物乳杆菌占70%,属于异型发酵乳酸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