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将酸乳发酵荆STZ和LBZ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刺激培养,确定了STZ的低温刺激温度为33℃,LBZ的为37℃,而后将鲜奶分别在这两个温度下发酵,同时以42℃发酵的作为对照.测定其相关参数,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经低温刺激后其后酸化能力显著降低,STS和WHC下降,黏度增大,硬度、黏聚度和弹性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低温延长了酸乳的凝固时间,使蛋白质网络形成得更充分,同时产生了大量的EPS,EPS干扰了酪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嗜酸乳杆菌板栗酸乳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鲜牛乳为原料,通过添加适量的板栗水解液,以嗜酸乳杆菌(同时添加0.5%的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对制作保健型发酵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嗜酸乳杆菌发酵剂的接种量为2%,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17h,可以得到状态均匀、乳白色、透明、乳香浓郁、酸度和谐一体的酸乳.发酵结束后,在4℃下储藏5d,检测活菌数为4.27×108个/mL.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因素交叉重复试验对生产中常用的七种DVS发酵剂的产EPS能力及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与发酵荆种类对酸乳产EPS都有极其显著影响(P<0.001),各发酵剂在37℃发酵生产酸乳时EPS平均产量最高,不同的发酵剂之间在产EPS能力上存在差异,其中YC-Ⅻ发酵剂的产EPS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不同发酵温度下酸乳的表观黏度与剪切速率及时间之间的关系,并对酸乳持水力、胶体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等流变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温度酸乳的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延长而变小,并最终趋于平缓,都形成了触变环。表明是触变体系,酸乳触变环面积(37℃>40℃>43℃)与黏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酸乳的表观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变化曲线符合幂函数y=kx-n的变化规律。37℃发酵酸乳的持水力达到最高值,分别较40℃和43℃发酵酸乳的高出18%和8%,而胶体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值最小,比40℃和43℃发酵酸乳的分别低13%和5%。表明低温发酵酸乳的黏度大,乳清析出少,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重点探讨了不同发酵温度下酸乳发酵产生的胞外多糖含量变化以及添加不同来源的胞外多糖对酸乳流变学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37℃条件下发酵所得酸乳多糖含量最高,达到461.4mg/mL,43℃条件下酸乳多糖含量最低,仅为247.6mg/mL。酸乳产生的内源性胞外多糖表现在产品特性上,其表观黏度及剪切应力随时间的变化都明显(P<0.05)高于外源添加胞外多糖的酸乳。表观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变化曲线符合对数函数y=kLn(x)+b(内、外源R2分别为0.9527、0.9015)的变化规律。此外,酸乳经过发酵产生内源性胞外多糖后,其持水力(WHC)较添加外源性胞外多糖的酸乳高出26%,胶体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STS)较添加外源性胞外多糖的酸乳低46%。这说明低温有利于乳酸菌胞外多糖形成,且内源性胞外多糖酸乳的表观黏度大、持水力高。  相似文献   

6.
选择保加利亚乳杆菌与乳酸乳球菌复配研制低温发酵酸乳,通过单因素、L9(34)正交实验研究,以风味、后熟及贮藏酸度、活菌数量为产品指标确定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低温发酵酸乳的最佳发酵工艺为保加利亚乳杆菌与乳酸乳球菌按照1∶4比例混合,接种4%,35℃下发酵10 h。  相似文献   

7.
利用鲜牛乳和番茄汁为原料,通过添加嗜酸乳杆菌发酵来制备西红柿益生菌酸乳;通过测定活菌数和感官评定确定了番茄汁最适的添加量,测定了嗜酸乳杆菌的发酵特性,发酵结束后在4℃下贮存,在此过程中测定了嗜酸乳杆菌的存活状态及贮存过程中酸度和pH的变化,分析了番茄汁对嗜酸乳杆菌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蔗糖添加量为8%,嗜酸乳杆菌发酵剂的接种量为45,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9h,可以得到呈浅红色,状态均匀,酸甜适口的西红柿益生菌酸乳,40C下贮存10d后嗜酸乳杆菌活菌数仍达107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热处理和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共同作用对凝固型酸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条件热处理(70℃ 15 min、80℃ 15 min、90℃ 15 min、95℃ 5 min)的牛乳为原料,在发酵的同时添加不同浓度(0、5、10 U)TG酶,制得凝固型酸乳,并对其总体颜色变化值(ΔE)、持水性、硬度、pH和感官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由70℃升高到95℃会使酸乳(0 U,TGase)的ΔE升高18.86%,持水率升高12.39%,硬度升高7.48%,储存24 h和21 d时的pH分别降低0.19和0.13,并获得更浓郁的乳香。TG酶处理可以改善酸乳的稠度、口感、组织结构等感官特性,明显提高酸乳的持水率,降低色差和减缓后酸化速率,其作用效果随着TG酶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5℃下热处理5 min,添加10 U TG酶的酸乳拥有更好的品质特性,其色差较相同温度未加入TG酶的酸乳降低8.11%,持水率升高5.56%,储存24 h和21 d时的pH分别降低0.08和0.38,硬度也提升了23.30%。研究表明热处理和TG酶对提高酸乳的品质并改善酸乳的凝胶结构起协同作用,95℃热处理5 min,加入10 U TG酶可能是生产凝固型酸乳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9.
保鲜菌种发酵酸乳工艺与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保鲜菌种(HOLDBACTM-YM-C)生产能够控制霉菌和酵母菌生长的新型生物防腐功能的发酵酸乳。通过研究保鲜菌种接种量、酸乳发酵剂量、发酵温度和蔗糖添加量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发酵参数、感官评价、pH值变化、活菌数量、质构特征为产品指标获确定生产工艺为:保鲜菌种接种量10DCU/100L、酸乳发酵剂量7.5DCU/100L、发酵温度37℃和添加8%蔗糖,该酸乳同时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全部以籽粒苋为原料,不加入任何动物成分,加工酸乳的方法,同时对产品进行了检测分析.实验使用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产品检测结果表明,这2个菌种可应用于籽粒苋酸乳的发酵.籽粒苋酸乳的发酵工艺为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活化后体积比为1:1,接种量3%,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为1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