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延祥 《有色金属》2003,55(4):168-172
论述开展燕文化区冶金考古的必要性,介绍已有的相关考古资料。以北京地区为核心的燕文化近两千年的发展历程可能经历了冶铜技术演化的各个阶段。对铜锡等矿产古代开采遗迹的科学考察.对琉璃河等早期铸铜遗址的深入研究,对各时期出土的铜器的分析,将为阐明燕文化的冶铜技术发展历程及其与相邻地区的关系。为探讨中国冶铜技术的起源与传播.为寻找夏商时期青铜原料的产地等重要问题提供新的科学论据。  相似文献   

2.
广西北流铜石岭容县西山冶铜遗址初步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北流铜石岭、容县西山冶铜遗址位于北流江河畔的山坡山顶,相距约10km,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冶铜遗迹。考古部门曾对北流铜石岭遗址进行过部分发掘和研究,显示其冶铜年代约在汉至魏晋时期。于2006年11月对北流铜石岭、容县西山遗址的考察发现了杯纹岩刻、炼铜炉址以及大量散落炉渣、鼓风管残片、陶片遗存,其冶炼技术水平及冶炼工艺等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井沟子西区墓地青铜器铅同位素组成情况,并与遗址附近的林西大井古铜矿遗址、代黄山铜冶炼遗址、代黄山西侧现代铜矿铅同位素组成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代表井沟子西区墓地青铜器主体的15个Cu-Sn-Pb合金样品与大井古铜矿遗址、代黄山冶炼遗址、代黄山西侧现代铜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认为井沟子西区墓地主体青铜器的矿料不是来源于大井古铜矿遗址和代黄山西侧的现代铜矿,也不是在代黄山冶炼遗址冶炼的。  相似文献   

4.
李延祥  朱延平 《有色金属》2003,55(3):149-152
介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塔布敖包夏家店上层文化冶炼遗址的初步考查和物品检测结果。调查发现炉渣、炉壁、矿石、鼓风管、石器、陶片等大量遗迹遗物,但未发现采矿遗迹,表明该遗址是单纯的冶炼遗址。检测发现铜、锡、砷等元素共生矿石,炉渣中发现大量由铜锡砷银等元素组成的合金颗粒。检测结果及遗址位于地势险要的临河山坡、地近林西大井古铜矿冶遗址的事实表明,该遗址是大井铜矿产出矿石的另一冶炼场所。该遗址所出鼓风管形制较为原始,表明其年代可能较早。  相似文献   

5.
铜录山古铜矿是我国目前出土的规模最大的古矿冶遗址。它的历史年代,始于殷,经春秋战国延续到西汉,约一千余年。现本区已发现的古代露天采场有7个,地下采区18个,竖井252条,井巷总长约8000余米。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尚未最后完成。文章引证了大量的文物资料,研究分析了古矿区在地质探矿、井巷掘进与支护、露天和地下开采、提升,排水、通风等方面的技术成就,论证了本矿区开采技术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说明其开采历史是一脉相承的,是自成体系的。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中国青铜文化的历史是一部独立、完整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6.
奴拉赛古铜矿冶炼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奴拉赛古铜矿采炼硫化矿石,使用“硫化矿-冰铜-铜”工艺。还原熔炼中添加砷矿物,最终产品是砷铜。该遗址相当于东周时期。硫化矿添加砷矿物冶炼砷铜的技术,对揭示当地青铜时代的冶金技术,探讨砷铜和硫化矿冶炼技术的源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井沟子西区墓地青铜器铅同位素组成情况,并与遗址附近的林西大井古铜矿遗址、代黄山铜冶炼遗址、代黄山西侧现代铜矿铅同位素组成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代表井沟子西区墓地青铜器主体的15个Cu-Sn-Pb合金样品与大井古铜矿遗址、代黄山铜冶炼遗址、代黄山西侧现代铜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可以认为,井沟子西区墓地青铜器的矿料不是来源于大井古铜矿遗址和代黄山西侧的现代铜矿,也不是在代黄山铜冶炼遗址冶炼的。这一铅同位素检测结果与合金成分分析结果相符,从侧面支持了有些学者提出的井沟子西区墓地居民是一支从蒙古高原或外贝加尔地区南下的北亚蒙古人群,他们在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出现当属突然事件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古代冶金历史悠久,郑州西郊牛寨、临汝县煤山铸铜遗址的发掘表明,河南的青铜生产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开始,到商周青铜冶铸与加工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继而数千年间这个地区的铜的生产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文章概要地介绍了从河南发现的古代冶、铸铜遗址;炼炉和耐火材料;冶炼铸造及鼓风技术、金属加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9.
冶金部采矿科技情报网于1977年11月23日至30日在云南易门铜矿召开了“冶金部有色金属有底柱大量崩矿矿山强化开采经验交流会”。冶金部领导机关和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冶区及所属重点冶金矿山,大、中院校,科研设计单位,情报机构和化工、建材等九十二个单位,一三九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易门铜矿、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华铜铜矿、铜官山铜矿和桃林铅锌矿等单位交流了实行强化开采的经验;介绍了国  相似文献   

10.
由近代考古工作证明,我国最晚大约于四千年前,就在现今的甘肃省开始开采铜矿和铅矿。商代(公元前1600~1100年)铜、锡、铝矿已大量开采;西周时设有矿官,负责矿业的组织管理。文章着重引证了内蒙林西露天古铜矿和湖北铜录山古铜矿井的出土文物资料,说明我国开采矿业历史悠久,古代劳动人民在采矿技术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含砷矿石的开采、选矿、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采用含砷浮选药剂处理矿石后产生的废水统称为矿冶含砷废水.随着我国对矿山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矿冶含砷废水的净化处理成为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要求.本文概述了矿冶含砷废水的来源,详细阐述了矿冶含砷废水的净化处理技术,如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法、吸附法和生物法等,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铀矿冶放射性污染金属熔炼去污及再生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去污机制、方式选择、特点几方面介绍铀矿冶放射性污染金属去污的一种主要方法--熔炼法.以中核铀矿冶放射性污染金属熔炼处理中心10多年处理放射性污染金属的实践,论述了熔炼法处理放射性污染金属达到的效果:表面污染水平为4~48 Bq/cm2的污染金属,经处理后降至0.004~0.016 Bq/cm2,其金属中放射性比活度<1 Bq/g,低于IAEARS-G1.7<排除豁免和解控概念的应用>提出的解控水平值,完全可供矿山及系统内部生产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某高寒高海拔矿山采冶项目进行了智能化建设设计, 以“无人、少人”开采、智能化运营为目标, 构建了以LTE 4G专网为基础的ICT平台、智能化支撑系统、生产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化系统等智能化建设方案, 旨在打造装备与管理一流、智慧智能、本质安全、绿色环保、人文生态和谐的矿山开采-矿浆输送-冶炼一体化工程, 实现对该矿山项目的智能化开发。  相似文献   

14.
论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与矿山退役及土地复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英杰 《中国矿业》2012,21(Z1):4-8
本文针对各类矿山开采和加工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危害,以及矿山地质灾害和土地损毁实际问题出发,为了我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关预防矿山地质灾害和保护环境及矿山退役治理及土地复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融  吴永兴 《铀矿冶》1991,10(3):1-6
本文简要叙述了我国80年代铀矿冶主要技术成就,分析了铀工业面临的形势、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国铀工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今后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延祥  杨巍  王峰 《有色金属》2007,59(3):120-124
介绍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寿王坟古代炼铜遗址的考察情况.在先前寿王坟地区古代矿冶遗迹调查基础之上,2004~2006年,调查发现了大南梁等七处新的古代矿冶遗址,确认大南梁等遗址年代为战国-汉代,并在寿王坟镇郑家庄村古洞沟遗址发现一批采矿石器,数量较大,应予以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铀矿冶建设的厂(场)址选择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决策过程。厂(场)址选择设计与项目用地情况联系密切,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投资和经济效益,决定着企业生产环境的优劣和高低。在铀矿冶工程前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选定具有说服力的最优厂(场)址,为项目决策奠定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传统选址方法多为定性比较法,定量计算较少,缺少说服力。为克服传统选址方法的缺陷,改进选址设计方法,本研究首次将地理空间数据云引入铀矿冶工程设计中来,提出将AHP法结合GIS技术进行铀矿冶工程厂(场)址选择设计。通过某大型铀矿冶工程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种方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为推动铀矿冶设计向3D化、数字化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锥体排除法的露天矿最终境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钢铁冶金业大力淘汰过剩产能,加之世界铁矿市场疲软,铁矿价格持续低迷,矿山企业面临降低成本的巨大压力。对于露天矿山,提高帮坡角是充分回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矿山效益的重要手段。鉴于此,通过Opmetalminer软件建立矿床数值模型,按0.5°步长优化得到不同上盘帮坡角所对应的境界内矿岩量、总盈利、开采范围和开采深度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给南芬露天矿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决策。研究表明:随着帮坡角度数的提高,与基准境界相比,采出矿石量有所增加,剥离岩石量有增加有减少,总盈利增加,开采范围和开采深度在不同区域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9.
国外某大型金矿,属低硫含砷石英长石型难选冶原生金矿石。通过对矿石特点、选冶试验研究结果的分析,密切结合项目具体实际,为保证项目总体建设方案更加合理,兼顾环保与矿山充填方案,选冶工艺设计采用了三段一闭路破碎、两段闭路磨矿、一段粗磨回路进行重选回收粗颗粒金,二段磨矿后采用一粗一精三扫的浮选流程,重浮金精矿细磨、两浸两洗、锌粉置换、金泥除杂精炼,最终产出成品金的工艺流程。生产实践证明,设计的工艺流程符合矿石性质,产出合格产品,在实际原矿品位比设计品位低27%的情况下,冶炼厂回收率及选冶总回收率达到甚至超过设计指标。特别是作为该国首例生产线,浮选金精矿锌粉置换工艺的成功实施,不仅可以处理本项目浮选金精矿,生产线富余能力还可以收购该国其他类似黄金矿山金精矿进行处理提金,为急需黄金储备的该国黄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