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大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8):22-27,10
本文对不同含碳量的A3、45、Cr06钢进行了连续渗硼铬和硼铬共渗所使用的渗剂成分、渗层组织、相组成以及渗层性能的试验研究。发现了如果先渗硼后渗铬,试样表面硬度明显降低,对此做了试验和理论分析。试验表明,可以获得显微硬度高达2875的硼铬共渗层,它具有良好的耐蚀、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2.
对T12、T10、45和A3等钢进行了B-Nb共渗的试验研究。用金相显微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B-Nb共渗层的化学成分、相结构和组织。试验结果表明,B-Nb共渗层由Fe_2B、NbB_2和NbC相构成。显微硬度可达HV(?)2450。同时对B-Nb共渗层的耐磨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中温涂料碳氮共渗的涂料配比及共渗处理工艺,试验了碘及稀土在涂料碳氮共渗中的催渗作用,研究了不同催渗剂量、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共渗层深度的影响,并试验了加催渗剂后,试样的冲击韧性。试验结果表明,此工艺具有渗速快、硬度高,冲击韧性显著提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5.
6.
魏大钧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5):21-24
本文对冷作模具钢进行了B—Cr—Ti共渗的试验研究。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方法对B—Cr—Ti渗层的组织进行了化学成分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B—Cr—Ti共渗应用于模具生产,显著提高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双层辉光离子W-Mo共渗的表面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双层辉光离子W-Mo共渗快冷后的表面形貌,发现表面有大量微沟存在,且微沟内的W-Mo含量低于平均表面含量。用XPS所测的表面成分与扫描能谱所测的基本一致,说明最表层和次表层的合金含量相同,而非通常认为的在表面存在几个原子厚的高浓度层。XPS的结果表明,表面的Fe、W、Mo均以原子状态存在,而非化合物层。W-Mo共渗缓慢冷却后,晶内和晶界析出金属间化合物Fe7(WMo)6,并沿晶界向表面“溢出 相似文献
8.
利用固体法Fe-Al共渗工艺,对紫铜表层进行强化处理。用JSM-6380LA型扫描电镜J、ED-2300能谱仪和HMV显微硬度计分析渗层的组织形态、成分和显微硬度,用MLD-10型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对三种试样进行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塑性好的α1或α1+(α2+γ2)亚共析组织基体上,均匀分布有Fe、Al共渗的(α2+γ2)共析相,其耐磨性好于单渗Al和未渗的试样。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增长,渗层越深。 相似文献
9.
<正> 气体碳氮共渗与单纯渗碳相比,具有更高的耐磨性、耐蚀性和疲劳强度,因而气体碳氮共渗应用广且发展快。但由于渗速较慢不适宜更深渗层要求的工件,又限制了共渗工艺的应用,所以,提高渗速,降低能耗仍然是热处理工作者奋斗的目标。本文就是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验研究了推土机履带20Mn销套深层渗碳过程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对渗碳层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以其特殊的活化、催渗和微合金化作用,明显地改善了渗碳层的组织,并提高了销套的接触疲劳强度和耐磨、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吴永堂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7):22-29
齿轮碳氢共渗时,采用低氮工艺设计,以装炉工件吸碳总表面积大小计算介质供量和设备改装上采取强化干燥氨气等措施后,共渗层获得了细小均匀分布的碳氮化合物,抑制了黑色相的出现,改善了性能;在适宜控制炉内气氛的同时,合理分配共渗周期中的排气-强渗-扩散时间,可以加快共渗速度,缩短工艺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40Cr、45钢离子氮碳共渗工艺、组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渗层厚度与处理温度和时间关系符合由扩散过程控制的动力学规律;共渗气氛存在一个最佳丙烷含量,大约为1%~2%;得出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560℃×2h,1.5%C_3H_8。用此工艺处理的40Cr试样得到了以ε相为主的渗层。该渗层有足够的硬度(HV≈800)及良好的耐蚀性,满足了对工件使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肖世航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3,16(6):46-50
介绍了多元共渗的特点,重点阐述了国内高炉紫铜风口的使用寿命及该工艺在风口上的应用,并从经济效益上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提高风口寿命应采取的对策,指出多元共渗是当前提高风口寿命的有效途径之一。作者还对多元共渗风口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保护膏剂渗硼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制出一种具有自保护能力的渗硼膏剂,测定了膏剂的渗硼动力学特征与渗硼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该膏剂具有渗速快、无需任何保护,且渗层中含FeB相较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燕来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23(6):33-36
论述了在催渗剂作用下 ,温度和氮势对 40 Cr钢氮碳共渗后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共析温度以下进行催渗氮碳共渗 ,化合物层随温度升高而增厚 ,致密性提高 ,渗层深度和硬度增加。提高氮势 ,化合物层致密性增加 ,渗层深度有所减少 ,渗层硬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17.
稀土在渗硼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钢进行加入稀土的固体粉末渗硼试验、证明渗硼层的深度有显著的提高。与不加稀土相比,一般情况下层深提高一倍多,最佳的可提高近四倍。同时发现,加入稀土的渗层致密,渗层连续。本文还对稀土的催渗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液态铝中对被覆硼砂和碳化硼等组份的钢试样进行渗硼的工艺。此法渗硼的特点是渗速快、时间短,在相同温度和时间下渗层厚度是粉末法的2倍,并可在700℃的低温下实现渗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滚轮试样研究了碳氮共渗层深对20CrMnTi钢接触疲劳性能及损伤方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应力范围内,其损伤方式随层深增加由片状剥落向点蚀过渡,随着损伤方式的这种变化,其接触疲劳寿命增加。 相似文献
20.
以Ti/TiC/Si粉末为原料,采用液态熔渗硅方法制备出高纯的Ti3SiC2材料,并且从理论上推导液态熔渗硅方法制备Ti3SiC2陶瓷材料时熔渗时间与预制骨架高度之间的关系式,并通过熔渗实验进一步验证该关系式的可靠性。研究表明,熔渗时间随熔渗高度与熔渗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在保证毛细管力的前提下,毛细管半径越大,熔渗速度越快,熔渗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