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采巷道的围岩稳定性预测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在移动支承压力作用下,煤层底板巷道围岩的位移、应力和塑性区发展规律以及采煤工作面位置对其底板巷道围岩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跨采过程中,跨采对底板巷道的影响范围为采煤工作面前65 m至工作面后25 m,同时在应力增高区范围内的巷道围岩位移最大,在应力降低区范围内的巷道围岩位移最小,巷道围岩位移最大值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前15 m处,最小值则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后5 m处;在采煤工作面的推进过程中其下部巷道顶板、底板和两帮均处在不稳定阶段,可采用锚杆、锚索与注浆联合加固技术措施,以保证底板巷道跨采期间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平煤十矿采区底板回风下山巷道工程地质条件,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深部回风下山底板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跨采前后底板巷道围岩应力场和位移场以及跨采期间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原岩应力高、围岩岩性差以及工作面采动影响,是采区回风下山巷道围岩变形失稳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跨采前巷道底板应力场呈"泡形"分布规律,巷道围岩最大应力集中系数为2~3;跨采后底板巷道围岩应力恢复到原岩应力。跨采期间底板巷道围岩移近量为底板巷道与跨采工作面水平距离L的单调递增函数。研究结论对于实现采煤工作面安全跨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根据六盘水火烧铺矿采动巷道现有支护和围岩松动圈情况,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上覆煤层和邻近煤层开采对巷道围岩变形的动态影响.探索巷道与跨采工作面煤层底板垂距对采动巷道变形的影响规律,为合理选择底板岩巷与上覆煤层间的垂距提供主要依据.在类似条件下的跨采巷道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确定下部煤岩巷道合理位置以及支护参数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柴里煤矿实用三条上山在采区中的特殊位置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具体分析了跨采对底板岩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确定在中等稳定岩层中 ,只受跨采工作面采动影响的岩巷 ,其与上部煤层之间较为有利的垂直距离  相似文献   

5.
利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在移动支承压力作用下,煤层底板巷道围岩的位移、应力和塑性区发展规律以及采煤工作面位置对其底板巷道围岩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跨采过程中,跨采对底板巷道的影响范围为采煤工作面前65m至工作面后25m,同时在应力增高区范围内的巷道围岩位移最大,在应力降低区范围内的巷道围岩位移最小,巷道围岩位移最大值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前15m处,最小值则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后5m处;在采煤工作面的推进过程中其下部巷道顶板、底板和两帮均处在不稳定阶段,可采用锚杆、锚索与注浆联合加固技术措施,以保证底板巷道跨采期间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跨采对影响底板岩巷稳定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柴里煤矿实用三条上山在采区中的特殊位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具体分析了跨采对底板岩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确定在中等稳定岩层中,只受跨采工作面采动影响的岩巷,其与上部煤层之间较为有利的垂直距离。  相似文献   

7.
利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在移动支承压力作用下,煤层底板巷道围岩的位移、应力和塑性区发展规律以及采煤工作面位置对其底板巷道围岩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跨采过程中,跨采对底板巷道的影响范围为采煤工作面前65m至工作面后25m,同时在应力增高区范围内的巷道围岩位移最大,在应力降低区范围内的巷道围岩位移最小,巷道围岩位移最大值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前15m处,最小值则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后5m处;在采煤工作面的推进过程中其下部巷道顶板、底板和两帮均处在不稳定阶段,可采用锚杆、锚索与注浆联合加固技术措施,以保证底板幕道跨粟期间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Ⅱ28采区运输上山的顶板离层、表面位移、深部位移以及锚杆锚索受力状态实测分析,得出底板跨采条件下锚网索支护巷道的围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上方跨采工作面采动影响剧烈阶段,尤其是对于裂隙比较发育的岩体,合理的支护可控制围岩的变形量,保证巷道的断面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Ⅱ28采区运输上山的顶板离层、表面位移、深部位移以及锚杆锚索受力状态实测分析,得出底板跨采条件下锚网索支护巷道的围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上方跨采工作面采动影响剧烈阶段,尤其是对于裂隙比较发育的岩体,合理的支护可控制围岩的变形量,保证巷道的断面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近距离跨采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煤柱上支承压力分布是开采影响岩层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开采引起集中应力在煤层与直接顶界面上的直接反映。近距离跨采巷道围岩位移受开采引起的整体位移场影响较大,而不单纯决定于煤柱侧支承压力的作用。留设保护煤柱时,底板岩巷应位于集中应力区的外侧或跨采时工作面应推过足够距离,使巷道靠近采空区应力恢复区的下方。围岩应力演化具有以下特点:由于开采引起上  相似文献   

11.
岩石平巷一般服务年限较长,要求其布置在合理的层位,以求其维护费用最小。围岩性质是影响岩巷变形和维护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尽可能把岩巷布置在砂岩和砂质页岩等比较稳定的底板岩层内,这是保证岩石巷道维护良好的首要条件。 上部煤层采动对底板岩石巷道,尤其是对围岩不稳定的巷道的维护状况影响很大。无论是岩石大巷或其它底板岩巷,上部煤层一段都应跨越巷道回采。在跨采过程中,应使巷道只受到跨采工作面引起的支承压力的影响,避免跨采工作面和相邻采空区(尤其是正在回采的毗邻工作面)引起的支承压力的叠加影响。跨采后使巷道位于降压区内,勿受到上部煤柱引起的高应力的影响。由图1可见,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区一侧煤体上存在着比原始应力大得多的支承压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7234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分析,对综放工作面的采动比分析与对比,总结出综放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提出跨采底板岩巷的预加固方式、时间及措施,为预防动压对跨采底板岩巷影响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矿井瓦斯涌出量,工作面底板瓦斯抽采巷道被广泛采用。由于受采动支承应力及地质构造带的影响,围岩应力大、稳定性差,因此,结合工作面开采时底板应力分布分析底板巷道稳定性,对采动影响下地质构造带底板岩巷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变形规律及控制手段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解决构造带底板岩巷开采过程中的控制问题,本文以某矿10414机巷底板瓦斯抽采岩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优化支护设计方案及参数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底板岩巷失稳主控因素及其破坏机理、围岩强化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受跨采影响岩巷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场监测成果为依据 ,分析了在移动支承压力作用下 ,煤层底板岩巷围岩变形规律 ,影响跨采巷道围岩变形稳定的地质因素 ,以及锚网喷支护的适应性 ;指出围岩性质是影响跨采巷道稳定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改善底板岩巷稳定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受跨采影响岩巷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现场监测成果为依据。分析了在移动支承压力作用下,煤层底板岩巷围岩变形规律,影响跨采巷道围岩变形稳定的地质因素.以及锚网喷支护的适应性;指出围岩性质是影响跨采巷道稳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善底板岩巷稳定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底板跨采巷道的支护问题一直是巷道支护的难题之一,在该过程中底板巷道不仅承受回采区段侧煤柱内形成的高支承压力,而且承受工作面开采的强烈动压影响.尤其厚煤层群工作面逐一跨采时,底板巷道变形更加强烈.针对某矿轨道上山实际地质采矿条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详细分析跨采巷道处于不同位置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状况和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沙曲二矿三采区1#底板岩巷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对该巷道受上覆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两段不同支护形式下巷道矿压显现和变形破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受采动影响下的底板岩巷,在直接顶稳定的条件下控制矿压的关键技术是提高巷帮的支护强度,同时采用"锚网索+喷浆"联合支护能有效控制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和严重片帮现象的发生。实践证明,采用该技术控制的区域围岩稳定,顶底板位移和片帮得到很好的控制。研究成果可为该矿或类似地质条件下其他矿井底板岩巷支护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深井跨采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煤矿跨采过程中存在的工作面矿压显现加剧、巷道围岩难于控制等现实问题,结合具体工程条件,应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对上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点及围岩变形移动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出了工作面前方移动支承压力在底板的传播引起底板岩层处于应力升高区,位于该区内的底板巷道,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巷道依次处于原岩应力区、应力升高区、卸压区和卸压稳定区,且在工作面距离跨采巷道前后50 m范围内,应力集中程度较强。在跨采期间,巷道的主要变形发生在工作面跨巷道的时间段,2帮应力集中程度强于顶底板,并引起巷道一定程度的变形。  相似文献   

19.
叙述了赵各庄矿在工作面底板围岩里,首次用压磁测力计进行地应力观测。并介绍观测原理、观测孔的布置、观测结果及底板岩巷变形和破坏情况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深部近距离多重采动影响跨采底板煤巷围岩塑性大变形破坏特征,研究了深部近距离变间距跨采煤巷围岩变形破坏及巷道底臌影响因素;通过数值模拟对跨采底板煤巷层间临界煤岩柱及合理内错距离进行优化研究,掌握多重采动影响条件下跨采煤巷动显规律,及多元应力叠加条件下跨采巷道围岩应力场动态演化规律;结合巷道围岩性态、层间距差异等制定了适合多重采动影响跨采底板煤巷动态分段耦合控制技术,并进行了工程试验研究.应用表明:跨采巷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减弱,分布更加趋于均匀化,运输巷围岩的破坏范围及破坏深度减少,分段动态支护方式在深部近距离跨采巷道支护领域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