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引言应用锂汞齐分离同位素锂-6的工艺流程中大量排出含汞废水;汞或汞的化合物用作电极、触媒剂、试剂等化工工艺中也都会产生含汞废水。含汞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自五十年代初日本出现“水俣病”以后,含汞废水的处理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铁氧体法处理含汞(或含Cd~(2 ),Cr~(6 ),Pb~(2 ),Ni~(2 ),Fe~(3 ),Cu~(2 )等重金属离子)废水  相似文献   

2.
絮凝-微滤组合工艺处理含钚废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有效地应用絮凝沉淀与中空纤维膜微滤(CMF)组合工艺处理低放射性的含钚废水,对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关键运行条件进行了优化:硫酸亚铁的最佳加入量为ρ(Fe2+)=35~60 mg/L,出水pH控制在6.5~9.0,钚去除率大于99.9%。同时还对含U,Am的Pu废水处理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处理含铀、钚、镅的混合废水的实验工艺流程并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MF工艺处理含铀、钚、镅的混合废水,单级处理的总α去除率达到99.87%。  相似文献   

3.
甲基橙溶液的辐射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0Coγ射线为辐射源,对偶氮染料甲基橙进行了γ射线辐射降解研究,探讨了H2O2加入量、吸收剂量、初始浓度和溶液pH值对辐射降解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γ射线辐射能有效降解甲基橙,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脱色效果显著。H2O2加入量、吸收剂量、初始浓度均与甲基橙的降解效率有关,而溶液的pH值对降解影响不大。实验证实,利用γ射线辐射降解技术处理染料废水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核电厂放射性废水提出一种络合-吸附处理方法。初步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有机络合剂、活性炭作为吸附剂、Co~(2+)作为去除对象,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废水中加入EDTA后可显著提高活性炭对Co~(2+)的去除率,符合理论预期,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络合-吸附条件实验结果显示,去除率随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振荡16h后吸附达到平衡;溶液的pH值显著影响络合-吸附过程,最适宜pH值约为7.0;EDTA与Co~(2+)摩尔浓度比为1∶1时,Co~(2+)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吸附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活性炭对EDTA-Co络合物的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小型反渗透装置,对反渗透处理模拟含硼放射性废水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废水的pH值、增大操作压力和降低回收率都可以改善反渗透对硼酸、放射性核素和盐分的截留效果,尤其以提高pH最为显著。当调节模拟废水的pH至9.0以上时,反渗透处理能够将出水中的硼浓度降低到5 mg/L以下,同时对模拟放射性核素铯和钴有很好的截留效果。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了利用FeSO4絮凝沉淀处理含^241Am废水时,在各种絮凝条件下絮凝体的粒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絮凝剂中Fe^3+浓度为40mg/L,废水的pH值为8.5~10,曝气速率在0.10L/min~0.14L/min之间时,絮凝体颗粒粒径较大而且分布比较集中,优势粒径范围为7500~20000nm,该粒径范围的絮凝颗粒占总体份额大于82%。在此条件下,经絮凝沉淀结合中空纤维膜微滤工艺处理含^241Am废水的去污效率达到99.9%,对废水浓缩系数可达180。  相似文献   

7.
根据高通量工程试验堆产生的低放废水中离子核素的特点,采用新型膜组合工艺分离技术进行高效处理试验堆低放射性废水的研究。通过配制含有Cs+、Sr2+、Co2+、Ni2+、Fe3+的低浓度模拟废水,依次研究压力、离子浓度、pH值、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等因素对膜处理模拟废液中各金属离子脱盐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模拟废水在pH值等于7,加入1:2.5的0.15 mol/L EDTA条件下,用超滤-反渗透(UF-RO)膜组合工艺处理时,Cs+、Sr2+、Co2+、Ni2+、Fe3+的脱盐率均达到95%以上;放射性蒸残液用EDTA螯合后,通过UF-RO-RO处理,去污效率可达到95.7%。  相似文献   

8.
超滤预处理模拟放射性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膜法放射性废水处理系统中超滤预处理单元对放射性废水的净化效果,在实验室采用小型超滤装置,配制含有铁、钴、锰和镍等非放射性核素的模拟放射性废水进行超滤处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偏碱性条件下,超滤对模拟废水中的核素均具有较好的截留效果;在废水pH值分别为3.7、9.5、9.2和9.0时,对Fe3+、Co2+、Mn2+、Ni2+的截留率都在95%以上,pH值对于4种核素截留效果的影响是由其水解能力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后处理工业示范厂和后处理大厂产生的非工艺低放废水具有年产生量大、成分复杂、污染核素种类多等特点。针对后处理非工艺低放废水的特点,初步探究了使用混凝剂处理非工艺低放废水的可行性。研究用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为助凝剂,比较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3种混凝剂对模拟非工艺低放废水中总有机碳(TOC)的去除效果。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混凝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对模拟非工艺低放废水的混凝效果最佳,混凝剂的投加量是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当混凝剂和助凝剂的加入量分别为348 mg/L和24 μg/L、混凝时间为30 min、pH=5时,得到去除模拟非工艺低放废水中TOC的最优方案,TOC去除率达到24%。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产 JU-1型激光荧光铀分析仪测定痕量铀,以监测 ADU 及 AUC 化工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水排放。该方法的特点是采用稀释法排除工艺废水中多种阴、阳离子的干扰。温度对荧光强度影响甚大,故从实验结果推导出了温度补偿经验公式。方法的精密度为±5%,回收率为112±6%(加入0.4 ppb 铀回收)和90±4%(加入2.5 ppb 铀的回收)。仪器的检出限为0.05 ppb。  相似文献   

11.
反渗透技术处理模拟核电站放射性废水中的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聚酰胺反渗透膜处理模拟核电站中低放射性废水。考察了核电站中低放射性废水中主要存在的金属离子Na+、Ca2+在不同pH值及不同操作压力下对废水中钴离子的截留率及膜通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核电站放射性废水中含有的Na+、Ca2+会降低反渗透对钴的截留率,且Ca2+对钴截留率的影响要大于Na+对钴截留率的影响。得到较优的实验条件为:在pH=10、压力大于1 MPa时,对模拟废水中钴的截留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核电站放射性废水中的钴元素,并且可以获得稳定的膜通量。  相似文献   

12.
硫酸盐还原菌和零价铁协同处理含铀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含铀废水的处理和利用微生物治理矿山废水的研究已受到环境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工作通过柱实验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SRB)和零价铁(ZVI)协同去除废水铀和硫酸盐等污染物的潜力.SRB+ZVI可有效去除铀矿山废水中的污染物U(Ⅵ)和SO2-4,U(Ⅵ)的去除率可达99.4%,硫酸根去除率为86.2%,废水的pH可达近中性.U(Ⅵ)和硫酸根均作为硫酸盐还原菌的电子受体而通过生物还原去除.ZVI的腐蚀有利于提高废水pH和形成厌氧还原性环境,加强了SRB的生存和代谢反应,从而对SRB去除废水中U(Ⅵ)和SO2-4起到协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Np(Ⅳ)的溶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低氧条件下以Na2S2O4或铁粉作还原剂,测定了Np(Ⅳ)在模拟地下水和重蒸水中的溶解度,讨论了溶液pH值和放置时间对Np(Ⅳ)的形态及在两种水样中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放置时间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大;随着溶液pH值(6-12)的变化,Np(Ⅳ)在模拟地下水和重蒸水中的溶解度不变,Np(Ⅳ)主要以Np(OH)4,Np(OH)5^-两种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在低氧条件下测定了Np在BS03井地下水中的溶解度,探讨了不同还原剂种类、地下水pH值、地下水Eh、CO2逸度等因素对Np溶解度的影响,同时对溶解平衡后的水相中可能存在价态进行了测定,对水相中Np可能存在的形态进行了推测。实验结果表明:分别以Na2S2O4、铁粉、FeO为还原剂时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态法研究了几种有机物存在时,pH对Eu(Ⅲ)和Am(Ⅲ)在Al2O3上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Am(Ⅲ)和Eu(Ⅲ)的浓度较低(1~10 nmol/L)、液固比为100 mL/g及离子强度为0.05 mol/kg KNO3等实验条件下,与不加入任何有机物相比,当pH=3.5~5.0时,加入水杨酸、邻苯二甲酸、邻苯二酚后,Al2O3对这2种离子的吸附率随pH增加而增加;当pH<3.5或pH>5.0时,pH对这2种离子的吸附率几乎没有影响。加入富里酸后,当pH<4.5时,2种离子的吸附率随pH增加而增加,且与加入其它有机物相比,富里酸能明显提高这2种离子的吸附率;而当pH>5.0时,2种离子的吸附率随pH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夏良树  陈仲清 《核技术》2006,29(11):872-876
进行了采用啤酒酵母菌--活性污泥曝气工艺处理含铀废水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工业的废菌丝体对废水中的铀酰离子具有良好的富集作用.投加10 g·L-1啤酒酵母菌,处理100 mg·L-1含铀废水,去除率可达78.2%;同时投加8g·L-1的活性污泥,使吸附效果显著提高,去除率上升到96.3%;并且处理后的溶液静置5-10min,啤酒酵母菌随污泥自然沉降,出水澄清,不需离心分离.啤酒酵母菌-活性污泥吸附铀的最佳物理-化学条件为:pH=5,污泥浓度8 g·L-1,啤酒酵母菌加入量10 g·L-1(干重),粒度为100-120目.在低浓度时,啤酒酵母菌对铀的吸附能力很强;随着初始铀浓度的提高,铀的吸附量明显增加,但去除率却显著下降.啤酒酵母菌-活性污泥曝气处理不同初始浓度铀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25.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加压离子交换排代法对高放废水中镅、锔、钷的提取进行了研究。确定向料液中加入DTPA,络合隐蔽锆、铬、铁、镍等杂质元素,并在进料吸附阶段将其除去。选用C_(DTPA)=0.05M、C_(NH_4~+)=0.375M、pH=3.0的排代剂从大量的镧、锕系及碱土金属中提取镅、锔。用C_(NTA)=0.105M、C_(NH_4~+)=0.42M、pH=6.5的排代剂提取钷。文中对流程设计、实验中的有关问题从理论上作了探讨和解释。本工作具有工艺流程简便、可同时提取三种有用核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絮凝沉淀处理含盐量较高的铀、钚低放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含盐量较高的低放废水开展了絮凝沉淀处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钚在碱性条件下可被有效去除,增大絮凝剂投加量及降低废水初始pH可以提高铀的絮凝效果.pH的控制是获得铀的高去除率的关键.当Fe2 投加量为100 mg/L、废水初始pH为6时,铀的去除率可达95.5%以上.采用两次絮凝沉淀的方法,第二次沉淀时调节pH<7.0,Fe2 投加量控制在80 mg/L左右,可以使出水铀质量浓度降到10 μg/L以下.  相似文献   

19.
同位素稀释-α能谱法测定水中微量铀及~(234)U/~(238)U比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铀、钍、镤和铁于不同介质中在CL-5209萃淋树脂上的分配系数,拟定出分离这些元素的方法,建立起同位素稀释-α能谱同时测定水样中微量铀和~(234)U/~(238)U比值的新方法。 水样用硝酸酸化至pH~1,加入~(232)U示踪剂后,放置过夜,让铀同位素交换达到平衡。加入三氯化铁溶液,煮沸15分钟。加氨水至pH~8,使铀和氢氧化铁共沉淀。澄清后过滤。  相似文献   

20.
铀试验装置退役废水含铀浓度高(133~4875mg/L),碱度大(182~1019mN/L).本研究采用沉淀、酸化去碳、吸附等工艺进行废水处理.先加入工业烧碱,在PH>13时废水中95%以上的铀可集中于沉淀中;再加入沉淀母液酸化去碳,在PH≈7时以5-6床体积/日的流速流经硅胶一树脂串联柱,出水含铀小于0.05mg/L,不用稀释即可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