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波形分析在塔河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空间结构所特有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为出发点建立地质模型,研究波形的全方位特征及合成机理,依据钻井,测井等资料,建立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与地震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根据地震波的波形对储集层的发育程度作出预测。该方法在塔河油田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南部缝洞储层的正演模拟及地震波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非均质缝洞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复杂,而利用正演模拟技术模拟这种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的特征能为孔缝洞储层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塔河油田南部的钻井资料,基于连续随机扰动模型,用阀值截取法模拟、构造各种不同的随机溶洞介质模型;利用联井地震剖面,建立接近实际的岩溶缝洞型储层地震-地质模型;利用非均匀介质的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技术,获得自激自收剖面及叠偏剖面。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溶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由于储集层非均质性极强,地震分辨率有限,缝洞储集体的定量预测难度极大。针对缝洞型油藏特点,采用以属性提取和模式识别为核心的波形分析技术对缝洞异常体的边界进行了研究,通过井点缝洞储集体的标定,确定了溶洞储集体和裂缝储集体的波形相关系数,并计算了缝洞储集体异常体积。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尺度溶洞地质模型的地震正演模拟,建立了缝洞异常体的校正图版,利用校正图版和溶洞储集体垂向上的实际储地比实现了缝洞储集体的储集空间计算。  相似文献   

4.
基于谱分解技术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溶洞识别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形成的缝洞,受碳酸盐岩储集体形状多变、分布不规则和储集体内部岩性、物性不均一等复杂性影响,储集层预测难度大。提出基于谱分解技术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溶洞识别方法:利用地震对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敏感的特点,将碳酸盐岩目的层段调谐三维体丰富的振幅与相位信息与实际测井、钻井、取心等资料相结合,进行超深层缝洞型非均质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直观展示多口钻井缝洞体分布面貌。应用谱分解技术对中国西部某地区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进行缝洞储集体识别的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图5参8  相似文献   

5.
精细波形分类法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上奥陶统覆盖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以其自身独有且极为复杂的空隙结构而区别于孔隙性砂岩储层.其低孔、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的三大特点给地震给储层预测带来极大的难度。探讨了利用精细波形分类法识别和预测缝洞储层的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首先分析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确定时窗长度的选取;然后根据产能、钻井、测并、地质等各种实际资料,结合地震波形分析和反射机理研究,总结裂缝发育层段(时窗段)的特征波形,建立储层与地震之间的响应模式,确定储层的精细分类,再根据拟合度准则进而对未知区域作储层预测,最终得到有利储层的地震反射空间展布。应用效果表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地球物理识别模式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埋藏较深,一般都在5300m以下,储集层主要为碳酸盐岩裂缝和溶蚀缝洞系统,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储集层横向预测困难,通过大量的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对比分析,探讨并建立了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地球物理识别模式,为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识别和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成为塔河油田勘探开发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针对塔河油田古生界碳酸盐岩超深层缝洞型油藏的勘探开发这一世界级的难题,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近几年来开展了深入、不懈的科技攻关,逐步形成了一套从三维地震成像处理到精细解释,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与评价、油气判别到储集层酸压改造、测试、完井技术以及欠平衡钻井技术、水平井、直井侧钻技术等一套适合于塔河油田古生界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勘探的方法技术系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套技术系列对其他地区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与开发也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波形分类技术在缝洞型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缝洞空间分布散乱,缝洞的规模、形态和内部结构等特征差异明显,导致缝洞型储层的流体难以识别。缝洞型储层内部地震波形的微弱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征其内部流体特征。传统上沿层段提取地震波形的波形分类技术无法准确地定位缝洞型储层。应用波形分类与三维缝洞体雕刻相结合的新技术识别缝洞流体,可为降低勘探风险、提高钻井成功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首先利用瞬时振幅属性建立缝洞体三维空间模型,确定缝洞储层的空间位置,从而获得缝洞储层内部的地震波形;使用特征加权K近邻法,结合油气井资料,对缝洞型储层进行波形分类,建立储层内流体类型与地震波形之间的网络关系,并将其应用于未知区域的储层流体识别;最终得到缝洞型储层的流体类型。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哈拉哈塘地区主要目的层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以缝洞型储集体为主,非均质性强,其地震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串珠"状反射。以高精度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为主,结合钻井、测井、地质、生产动态特征等综合信息,分析各种缝洞型储集层及其相互组合的缝洞集合体的地震响应特征,认为"串珠"状反射、片状强反射、杂乱反射是该区洞穴及孔洞型储集层的主要地震响应特征;洞穴及孔洞型储集层由于断裂和有效裂缝的沟通作用,可以形成流体能够在其内部流动的大型缝洞集合体,而大型缝洞集合体是在该区勘探部署的主要研究对象;在钻探部署的时候,优先选择缝洞集合体的高部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塔中顺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度大、发育规模小、非均质性强、反射类型多样和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不清等问题,在精细分析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该区钻井、测井及地质综合解释等资料,建立了不同类型缝洞储层的地震地质模型,通过改变储层结构形态、发育规模及缝洞发育位置等因素来模拟分析目标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变化,在此基础上总结并建立了研究区域缝洞型储层的地震识别模式,为顺南地区奥陶系缝洞型储层的有效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塔河油田的主体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主要储层类型为缝洞型储层,储集体受岩溶、裂缝控制,形态复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埋藏深(超过5 300 m),地震反射信号弱,其勘探开发难度很大。近几年来,西北分公司综合利用地质、地震、钻井及测井等资料,通过模型正演,建立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识别模式,形成了一套以地震参数提取、振幅变化率计算、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及波形分析等技术为主的、适合于塔河油田储层预测的技术方法系列。该套技术方法为塔河油田探井、评价井、开发井的部署论证,储量计算,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提高了钻井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波形分析方法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永升 《石油物探》2004,43(2):135-138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一直是一世界性难题,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也不例外,而且其储层埋藏深(大于5300m),储集空间以后期构造及成岩作用形成的溶蚀孔洞及裂缝系统为主,纵、横向非均质性强。通过分析数10口井的钻井结果,细致类比过井地震剖面上地震反射波形特征,并结合模拟实际地层的正演模拟结果,总结出了储层发育与其地震反射波形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应用波形分析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三叠系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河油田近年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发现并落实了阿克亚苏2号上油组复合圈闭、塔河南中油组河道砂体岩性圈闭等,在其上部署的AT2、YT2等井都喜获工业油气流,展示了三叠系岩性油气藏领域的良好勘探前景。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岩性体的岩石物理特征与模型正演技术、地震属性提取与综合分析、波形分析技术、全三维可视化地震解释、基于模式的地震反演技术、砂岩厚度预测技术和油气检测技术对塔河油田三叠系岩性圈闭进行了识别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杨中强  王伟志  陈敏政 《钻采工艺》2012,35(2):18-20,68,7
塔河油田是中石化发展上游长板的主力油田,目前正处于增储上产期。但是由于其成藏复杂、储层埋藏深、钻遇地层多、多个区块地层复杂,对复杂地层的处理直接影响到钻井速度,乃至整个油田的勘探开发速度和产能建设。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钻井实践,西北油田分公司已经摸索出了一套针对诸多复杂地层的钻井工艺技术,有效地遏制了钻井事故的发生。文章详细介绍了塔河油田深井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分析了其复杂地层成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塔河油田古生界碳酸盐岩超深层缝洞型油藏的勘探开发这一世界级的难题,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近几年来开展了深入,不懈的科技攻关,逐步形成了一套从三维地震成像处理到精细解释,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与评价,油气判别到储集层酸压改造,测试,完井技术以及欠平衡钻井技术,水平井,直井侧钻技术等一套适合于塔河油田古生界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勘探的方法技术系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套技术系列对其他地区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与开发也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1号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埋深大、非均质性强,给储集层的预测和勘探布署带来极大的难度。在正确认识储集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波振幅,频率,波形变化识别储集层;利用相干体计算技术,地震油井反演技术,速度分析技术,主曲率分析技术研究储集层缝洞发育情况;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岩溶发育情况,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7.
塔河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古地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多期构造和岩溶作用形成岩溶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系统受控于岩溶作用,岩溶作用强烈程度明显受控于古地貌形态。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层序界面等时性研究古地貌,提出利用两个等时界面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但仅仅利用钻井恢复的古地貌结果是不够的,同时针对目前塔河油田埋藏深、井点数据较少,不足以反映岩溶古地貌的细节,提出了地震和钻井资料相结合,采用ESE 方法(又称误差模拟) 研究思路再现古地貌。通过层序地层学和ESE 方法建立了塔河油田海西运动早期古地貌模型。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等,进而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区块。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度较大。为此,利用地质、地震特征反演技术(InverMod)对塔河油田12区进行了波阻抗反演。根据波阻抗反演剖面上低值区的形态、规模及数值大小划分出了团块状、连片状、条带状、薄层状等4种响应特征,并将波阻抗大于1.55×10~7(kg/m~3·m/s)的称为弱显示。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剖面发育的裂缝-溶洞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等3类储层确定出了各类储层波阻抗门槛值及其波阻抗响应特征,对提高有效预测塔河12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水平,规避勘探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