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层损害的原因,主要是外来流体与地层流体不配伍或配伍性差而引起储层敏感性发作,导致固相颗粒堵塞岩石孔道以及使岩石性质和油层流体性质发生改变。而油层损害程度取决于油层岩石和流体特性以及钻井、完井、强化措施、采油生产方式等工序的设计和实施的合理性。在正常的地质条件下,油气藏储层的渗透率高和连通性也好,但地层受到损害后,如钻井泥浆侵入、射孔、长期注水的水质差等因素,致使地层的渗透率和连通性都受到影响。地层受到损害而影响油田开发是无疑的,因此,应用测井资料及早发现油层损害情况,对油田科学合理开发必定会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准噶尔盆地沙南油田的油源、油藏流体连通性、原油运移以及油气充注方向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南油田原油来源于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沙南油田二叠系梧桐沟组油藏流体的连通性较差,其中沙丘3井区、沙丘5井区和沙112井区三个井区油藏流体的连通性最差,它们各自独立成藏,分属不同油水系统;应用油气地球化学研究油藏流体的连通性结果与示踪剂研究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油藏流体连通性水化学指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化学指纹法研究了某油田油藏流体的连通性。认为,垂向上较厚的泥岩、横向上断层及相带变化等均可形成流体屏障,这得到了水化学指纹,压力-深度关系、油藏地质的一致证实。水化学指纹是一种判别流体屏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电缆式地层压力测试一直是确定流体密度、砂层连通性、流体接触关系的主要测量方法。过去,对地层压力测试结果常常是半定量分析,所以对确定砂层连通性和评价流体接触关系的借鉴意义很有限。现在,由于开发了精度高、温度稳定的石英压力计,压力测量规程要求最好使用这种压力计测量,它有利于改善对系统误差的认识,能够运用精确的统计方法预测高渗透率岩石中的连通性、流体接触关系及其误差。 Ugueto(2004)等已介绍了运用统计分析获得的系统成就,包括深度误差和压力测量值的准确性。然而,虽然该方法成功地预测了墨西哥湾(GOM)深水油气田储层的连通性和流体接触关系,但还存在不足,如所采用的对偶分析图(不包括压力梯度误差和深度误差)和统计分析的探索式特征。 本文中,我们提出了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储层连通性和流体接触关系的理论。这些方法综合考虑了压力计精度和准确性出现的误差、深度测量精确度、和在压力测量过程中的伪随机误差。该统计方法能用于压力梯度测量施工规划、以统计准则为依据的数据质量控制、单一流体类型储层连通性的定量计算、以及确定流体界面的深度与误差。 本文简要概述了地层压力数据的应用,讨论了储层连通性和流体界面的模型,该模型是统计理论的基础。本文还介绍了GOM深水储层连通性例子,以及其与生产数据的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5.
储层连通性和储层分隔空间一样,都是石油工业研究和商业应用的关键领域。然而,在油田公司,二者显著的差异在于储层连通性怎样被定义、测量和模拟。一些人认为,在一个油藏中,储层连通性是相对的一个整体定义的,比如说一口井或孔隙组合。另外一些人更喜欢储层连通性指标,通常使用一套主观的定义标准来确定将如何开发一个存在问题的的油田。我们已经开发出一项叫做“储层连通性分析”(RCA)的技术,用以研究油田分隔空间和相关的连通空间(Vrolijk等,2005)。一个分隔空间被精确地定义为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圈闭,在超过一个标高时,该圈闭将允许流体达到平衡。分隔空间的边界包括封闭断层、通道边缘、页岩披盖的斜坡地形、古喀斯特裂缝以及其他的成岩边界。在一个油田或一个发现内部,这些边界能分隔烃类和含水层。分隔空间之间的联系包括断层交叉窗、通道之间侵蚀冲刷面、以及毛细管渗漏。分隔空间边界包括在顶部封闭和底部封闭图中确定的溢出点和转折点。我们也发现单独定义和研究“静态”、“动态”连通性很重要。静态连通性描述油田生产投产之前的天然状态。在非渗透分隔空间中,静态连通性的评价是最初油气储量正确评价和流体界面预测的基础。动态连通性描述的是一旦生产开始以后的流体变化。生产的启动实际上干扰了初始流体分布,因为压力和饱和度的变化在整个油田分隔空间中以非系统的方式进行。油田动态连通性分析是估计最终采收率所必需的。墨西哥湾“储层连通性分析”(RCA)应用的例子被用来说明“储层连通性分析”是怎样产生测试流体连通性方案和解释导致生产异常的原因的。  相似文献   

6.
砂箱类比模拟试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进一步认识断层形状对储层连通性的影响。随着断层的不断延展,断层体系演化显然经历了3个时期:第一期,几何形态简单的断层在彤变区域的多个地点迅速集结;随后进入第二期,这一阶段断层相连,断层线长度增加;第三期则以断层的准稳定态集结和相连为特征。储集层的连通性涉及许多因素,本文只注重断层控制的连通性。这种连通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岩体的连通性(断层间与断层周围的岩体连通性)和断层网的连通性。这两方面的认识取决于切割储集层的断层究竟是起阻挡流体流动的作用(例如在高孔隙砂岩储层中),或是成为流体流动的通道(例如在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中)。我们对断层控制的连通性采用两个度量值:1)从断层和可能的流体通道(flow paths)的交点数推出断层密度值;2)断层端点(fault tip)数与断层数之比。将这两个值综合后即可得出储层的传导特性和储集层的最终漏失量。  相似文献   

7.
长庆储气库储层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连通性评价存在一定难度。本文主要应用压力梯度法、地温梯度法、流体组分分析法、井间干扰分析法、生产动态分析法等储层连通性分析评价技术,结合长庆储气库压力测试、流体监测、生产动态等资料,对长庆储气库进行储层连通性分析,为后期井位部署、开发指标预测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储层孔隙结构是影响低渗储层微观孔隙内流体运移与聚集的主要因素,决定了储层的优劣.以W11-7油田流沙港组三段储层为例,应用压汞资料定性与定量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结构分为三类,总体上具有"喉道细、分选差、连通性差"的特点,这种较差的孔隙结构发育特征是造成储层呈低渗一特低渗的核心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  相似文献   

9.
国外许多实例研究表明,油藏内流体非均质性特征可作为判断油藏连通性的主要依据,但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碎屑岩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强,导致油层内流体性质非均质性现象也更加复杂化、多样化。该文以松辽盆地新站油田为例,分析了油层内原油在族组成、饱和烃色谱指纹特征和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存在的非均质性现象和分布特征,讨论了油源、油气运移、油层岩性、油藏内次生变化及油层连通性等地质/地球化学因素对造成油层内流体非均质性和油藏内原油组成混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油层内流体非均质性的因素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地根据油层流体非均质性判断油层的连通性,必须在原油族群划分对比、在对影响流体非均质性诸因素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0.
青海花土沟油田浅层油藏连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藏流体连通性分析已成为石油开发地质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油藏流体连通性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生产井位的部署和射孔的层段,而且关系到注水井的部署及注水效果等。主要用原油气相色谱指纹相关性和紫外光谱技术来阐述油藏流体在纵、横向上的连通性。S1 - 2 6- 1井在浅层射孔( 30 5 m)发现工业油流。以前浅层的试油结果表明仅有油显示,但没有工业油流,因此怀疑该井所产原油因油管泄漏而来自中深部。通过对该井油样及邻近油井的中浅层油样进行气相色谱指纹分析和紫外光谱分析,表明S1 - 2 6- 1井的原油来自浅层  相似文献   

11.
Vagner  Luis  翁冬子 《测井与射孔》2007,10(3):30-37
以确定油藏位嚣和储量为目的的储层特性,涵盖了地层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渗透率,流体界面和产层厚度等参数。一旦探明油区具有工业开采前景,并设计开采施工方案,就必须确定储层流体特性(如粘度)。通常,电缆地层测试仪(WFT)用来测量地层压力,其目的是识别流体界面、并获得实验室分析储层流体性质的样品。虽然WFT测井提供了有效评价储层信息,但提供的仅是沿井轴不连续的点测数据。 由于核磁共振(NMR)测井仪在测量不受矿物影响的孔隙度、计算渗透率和判断储层流体类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为地层测试优化提供了必要资料。只有在孔隙性、渗透性好、且具有一定含油饱和度的储层,才进行地层测试和流体取样。另外,NMR资料可分析储层流体的性质(例如现场的原始粘度),而且是整个目的层段的连续测井数据。 文中实例说明了NMR资料如何优化WFT测井程序。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两种彼此相互完善的测井仪器比单独一种仪器提供更可靠的渗透率、流体性质、产能资料。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基于含示踪剂流体吸入实验的页岩连通性分析方法。通过真空吸入的方式使氯金酸钠溶液进入页岩孔隙中,并使之转化为固态金,将完成实验后的样品表面进行氩离子抛光处理,并在场发射扫描电镜下观察金的分布,可以获得页岩中连通孔隙在纳米尺度上的特征。根据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个岩心样品的实验结果,认为其连通网络可分为三级系统。有机质内部孔隙连通性与孔隙发育程度有关,喉道半径小,流动效率不高。粒缘缝主要分布在颗粒矿物边缘、有机质与矿物之间以及片状黏土矿物边缘,是流体流动的有利通道,有机质孔通过粒缘缝相互连通。微裂缝的发育能够很好地改善页岩孔隙的连通性,是流体流动的优势通道。页岩连通性具有各向异性,页岩孔隙在平行层理方向的连通性大大优于垂直层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渤海PL油田是位于渤海湾盆地的大型河流相油田,在其注水开发过程中,亟需准确认识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砂体连通性,以便优化和调整注采井网,提高采收率。针对油田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上薄砂体发育的特点,利用丰富的压力、水淹等生产动态资料及相位转换后赋予地质意义的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砂体的连通性,进一步完善和修正了早期以地质及测井资料确定的砂体连通性分析成果,并引入注采连通率概念,用来定量表示井组范围内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砂体的连通性。该套方法在PL油田注水优化及井网调整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其它河流相注水开发油田井组范围内井间砂体连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一种用定梯度、脉冲NMR测井仪在井筒中测量孔隙流体扩散的测井解释方法,该方法以单一亲水孔隙中所含油水混合流体的弛豫和扩散的简单数学模型为依据,模型综合考虑了孔隙表面弛豫对水的影响以及油和水二者中的受限扩散,测井解释方法采用本征横向弛豫时间T2与孔隙混合流体的有效扩散系数D之间的交会图。在交会图上确定一点便可同时得到井眼附近的含水饱和度和岩石孔隙大小。对含油水混合流体的Bentheim砂岩岩  相似文献   

15.
通过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核磁共振以及恒速压汞等测试化验手段,深入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1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微观孔隙结构对流体微观赋存状态及其可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庆地区长81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复杂,其中粒间孔-溶蚀孔孔隙组合类型连通性较好,孔喉半径较大,可动流体饱和度高,是有利于孔隙流体渗流的优势通道。孔喉类型、孔喉连通性、孔喉半径以及黏土矿物含量综合影响着孔隙流体的赋存状态及其可流动性,其中喉道大小对储层流体的渗流能力起主要控制作用,尤其是大喉道对储层渗流能力的改善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Silv.  SA  李明军 《国外油田工程》1999,15(12):22-23
非放射性加重分子示踪剂是一种独特的示踪剂,它不仅可以形成无限多的标记组合,而且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它的出现不仅有可能提高井下流体测试的准确性,而且还可用于腐蚀抑制剂监测,原油监测标志,裂缝连通性研究和水驱油藏分析。  相似文献   

17.
动态流体法(DFM)是Pisetski等发明的一项专利技术。其根据由瞬时振幅和瞬时频率计算出的相对压力梯度,精确确定出高渗透、连通性好的裂缝或裂缝状孔隙系统中最可能含流体的盆地区域。本文主要介绍了Pisetski等的不连续模型中的弹性波传播试验和根据3D地震资料估算流体动态参数的方法及应用实例。希望对科研人员了解DFM新技术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非放射性加重分子示踪剂是一种独特的示踪剂,它不仅可以形成无限多的标记组合,而且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它的出现不仅有可能提高井下流体测试的准确性,而且还可用于腐蚀换制剂监测,原油监测标志,裂缝连通性研究和水驱油藏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赵辉  谢鹏飞  曹琳  李颖  赵艳艳 《石油学报》2017,38(5):555-561
基于连通性思想与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油藏开发生产优化设计方法。在现有井间连通性模型基础上,通过改进饱和度追踪方法,得到可预测油水动态的连通性模型,使其在处理油田常见液量剧变、关停井、转注等措施带来的流体转向时计算更为精确。在对油藏历史动态进行自动拟合反演后,建立了油藏生产最优控制模型,结合优化算法进行快速求解,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同时,自动获取最优开发注采方案。概念算例表明,改进后饱和度追踪方法更为精确;实际算例显示,该方法能自动优化油井转注时机,且优化后注采方案能有效控水增油,提高经济开发效益,为现场开发方案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姬塬地区长6储层属典型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流体赋存状态不同与常规储层。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该储层样品进行了测试,对有效可动流体孔隙度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可动流体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含量低,孔隙连通性决定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大小,喉道大小、有效孔隙空间和粘土矿物的赋存是可动流体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