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塑料》2006,20(1):105-105
作为GE在中国最大的业务部门,GE塑料正在加快营销和应用开发步伐,以积极开拓迅猛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市场。在这一战略行动中,首当其冲的是: 一支新的、专设的GE中国汽车团队,他们吸收全球汽车行业40年的经验,为中国的OEM和各级供应商提供高新材料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晓吉 《现代塑料》2006,(6):78-80
GE塑料集团(以下简称“GE”)一直致力于将其全球领先的技术、资源以及创新应用服务于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电子电气、建筑等工业领域,因此,近年来其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投资持续增长,在Chinaplas 2006展会中,GE集中展示了面向这些高增长应用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包新产品,同时介绍了其在研发和生产领域新的投资项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六月二十二日,GE高新材料集团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了新闻发布会,GE高新材料集团——塑料业务全球市场总经理John Carrinqton先生,塑料业务大中华区总裁梁敏硕先生以及乐庭实业有限公司(LTK)董事总经理柯天然先生分别作了演讲。  相似文献   

4.
《现代塑料》2004,(5):35-35
上海2004年6月26日,GE今天宣布任命梁敏硕先生为GE高新材料一塑料部大中国区总裁。此前,梁先生担任GE高新材料一塑料部亚太区市场主管。在新的职位上,他将负责监管GE高新材料塑料部在大中国区业务的开发以及市场拓展。梁先生于1983年加入香港的Borg-Warner化工公司的销售部门,曾担任过东南亚地区的销售经理。1989年他被提梁先生在加拿大Queen大学获得过化学工程的学士学位和商业科的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5.
《塑料工业》2005,33(10):43-43
GE高新材料集团最近在日本真冈技术中心安装了新的行人碰撞试验系统,升级后的测试功能将有助于加速热塑性塑料吸能系统的开发,特别是在如保险杠、挡泥板、引擎盖、风窗框架、密封件和雨刷系统这样的汽车部件。这套系统将帮助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对车辆前端安全系统采用的新材料技术进行验证,以便这些企业更好地履行在行人安全方面应尽的义务。此前,GE高新材料集团已于今年5月在上海曾宣布‘GE在着手改善行人的安全:公司的XENOY树脂帮助重新定义行人碰撞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6.
在汽车工业领域,大量使用塑料零配件替代各种昂贵的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不仅提高了汽车造型的美观与设计的灵活性,降低了零部件加工、装配与维修的费用,而且还可以降低汽车的能耗,是解决世界能源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据测算,汽车的自身质量减轻10%,燃油的消耗就可降低6%-8%。使用塑料零配件也顺应了世界汽车材料技术发展轻量化和环保化的主要方向和潮流。美国GE塑料集团在汽车方面独特的解决方案值得国内业界人士的关注和借鉴。为此,本刊特别邀请GE塑料集团-汽车业务大中华区总经理EricHerman(音何萌)先生撰文,在诠释GE“以实际行动体现绿色创想新主张”为客户开发一整套高端汽车塑料产品的同时,进一步为我们的读者介绍GE塑料在汽车工业领域独树一帜的领先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塑料》2005,(6):i007-i009
GE高新材料集团公司推出了种类繁多的高性能的工程热塑性塑料及复合物,以全面推进塑料在车身板材与车窗玻璃、零部件、照明部件、构架和内饰件、引擎盖下的部件中取代钢材和玻璃,从而司为汽车OEM厂商们提供多种具有创新性的有助于减轻重量和节约成本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汽车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塑料工业》2005,33(10):63-63
在今年上半年举办的飞机内饰博览会上(德国汉堡),GE高新材料集团展示其针对飞机内饰业的最新产品创新。在公司“梦想启动未来”参展主题的引领下,GE旨在帮助开发下一代飞机内饰部件的高性能工程树脂和板材材料成了展会亮点。除此之外,GE还提供令人叹为观止的塑料、有机硅、石英和陶瓷产品系列,  相似文献   

9.
《国外塑料》2005,23(9):88-88
2005年9月13日,GE高新材料集团宣布最近在日本真冈技术中心安装了新的行人碰撞试验系统,升级后的测试功能将有助于加速热塑性塑料吸能系统的开发,特别是在如保险杠、挡泥板、引擎盖、风窗框架、密封件和雨刷系统这样的汽车部件。这套系统将帮助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对车辆前端安全系统采用的新材料技术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范家起 《国外塑料》2004,22(8):50-50,59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智能”塑料车身汽车在2003年11月份获得了英国塑料工程师协会(SPE)汽车分会的认可,它使用了GE塑料公司的Noel SLX品级热成型板材作为一款跑车的顶板获得了创新奖励计划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11.
GE高新材料的两种新型革命性热塑性塑料为公司提供汽车外部车身镶板材料的传统续写新的篇章,这两种材料分别是高模数可塑材料(HMD)和高性能热塑复合材料(HPPC),可以使汽车兼具轻便的性能、可靠的抗撞击性和有竞争力的成本,可满足汽车工程师减少大型汽车车身镶板总重量、进行灵活设计、改进可塑性和提供撞击保护能力的需求。同时,新技术将有助于汽车制造商为客户提供更大内部空间、更快速度和更好性能的时尚汽车。  相似文献   

12.
GE高新材料汽车部已开发出新型行人碰撞保护材料和创新设计方案,可帮助汽车制造商和各级供应商设计前端安全系统。在GE的新型前端安全概念中,用公司制造的XENOY树脂制成的能量缓冲装置直接置于车辆前保险杠横梁的前面,对可能产生的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GE的这一概念旨在帮助汽车制造商满足2005年生效的新版欧盟(Eurroean Union)行人保护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日用化学品科学》2005,28(11):50-50
在2005年10月18日于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个人及家用护理品原料、包装及设备展览会”上,GE高新材料集团邀请业内媒体举行了“GE媒体采访会”,GE高新材料集团有机硅业务个人及家庭护理全球市场营销经理Beatriz Blanco女士、特种硅油亚太区业务增展经理Robert Ness先生。个人护理用品市场经理蔡维明先生就GE个人护理的新产品和领先应用.GE有机硅业务在中国及亚太区的市场策略和业务发展等情况进行了生动的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塑胶工业》2006,9(3):67-68
集中展示面向中国高增长行业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创新应用 中国上海,2006年4月26日-在中国,GE塑料集团致力于将其全球领先的技术、资源以及创新应用服务于快速发展的汽车、建筑及施工以及电子工业领域。公司将在上海举行的2006中国国际橡塑展(W3厅F31展位)集中展示针对这些领域的材料和应用解决方案。中国大陆、港澳台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目前已经成为GE塑料集团的战略发展要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橡塑技术与装备》2010,36(1):64-65
随着塑料新材料开发技术的日新月异,塑料正凭借其质量轻、设计空间大、制造成本低、性能优异等独特优势,成为21世纪汽车工业最佳的材料选择。塑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包括汽车外饰件、内饰件、功能件、结构件等。发达国家甚至将汽车用塑料量的多少,作为衡量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毋庸置疑,随着塑料制件技术的渐趋成熟,“以塑代钢”必将成为今后汽车制造业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信息     
GE ValoxTM超强流动性树脂满足了汽车行业对轻质、节能和高部件整合度的需求GE塑料集团2006年10月31日宣布推出ValoxTM超强流动性树脂,这是一系列有玻璃和矿物填充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材料。ValoxTM超强流动性树脂旨在帮助汽车制造商和各级供应商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在更低的注射压力下生产出更薄、更大、更复杂的部件。GE的新材料帮助解决了一些重大难题。随着油价上涨,汽车行业正在寻求一些新技术,以便制造出更薄、更轻的部件来提高燃油效率。与此同时,汽车制造商不断地将更多功能整合到同一部件中,以节省空间,从而…  相似文献   

17.
《现代塑料》2005,(5):14-14
GE高新材料汽车部已开发出新型行人碰撞保护材料和创新设计方案,可帮助汽车制造商和各级供应商设计前端安全系统。  相似文献   

18.
GregAdams 《现代塑料》2005,(1):i009-i009
2004年3月17日,GE高新材料集团(通用电气公司的业务部门之一)采取了一项旨在使公司的塑料业务更专注于满足汽车行业垒球性需求的策略——把汽车业务从我们在北美洲、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业务运营中分离出来,使得该业务成为一个专门的业务部门,以便我们把资源和精力垒部集中于垒球范围内的汽车行业中。  相似文献   

19.
Rogerzhang 《上海化工》2004,29(7):13-13
6月29日~7月2日,GE高新材料——全球一流的特种工程塑料、硅基及熔凝石英产品供应商,以“梦想启动未来”为主题,在上海的2004中国国际橡塑展会上推出其最新热塑产品的尖端科技及创新。GE高新材料是本届展会最大的参展者之一,其热点新产品包括: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GE高新材料部提供的创新技术帮助汽车行业生产出最畅销的汽车,这些汽车具有一流的性能、样式和安全性,并且成本更低、重量更轻、排放量更小。此外,GE提供的技术还为消费者节约大量燃料费用。GE依靠科学技术,帮助人们从过去使用笨重汽车的时代走向未来使用更轻、更节省燃料汽车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