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光通信的起源与特点,重点介绍了光纤通信技术,阐明了光纤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根据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着重论述了光通信传输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光通讯、光存储和光计算方面评述在光学信息工程中材料的作用、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光纤通信是由于获得了低损耗的石英玻璃光纤才能实现。从降低玻璃中过渡元素有害杂质开始,进一步降低羟基(OH~-)的含量,近年来石英光纤的光损耗不断下降,目前的接近理论损耗,约0.1dB/km左右。合  相似文献   

3.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的光纤通信技术从以往的光通信中脱颖而出,现在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最主要的通信手段,在现代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样可以对化工生产提供好处,光纤通信原理以及光纤通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科技进步的方向,生产运行人员熟知光纤通信的形成概念与使用原理后,并且对光纤通信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化工生产。  相似文献   

5.
石英纤维析晶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石英纤维/ SiO2 复合材料的强度, 避免因石英纤维析晶而造成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降低, 本文中详细地研究了石英纤维的析晶行为。采用FT-IR 技术测试了石英纤维的化学键结构, 应用DSC 和XRD 技术综合分析了石英纤维的析晶过程, 并结合SEM、TEM 观察了石英纤维的析晶现象及产物。测试结果表明, 石英纤维结构中含有大量的Si —OH 键; 析晶过程受结构重排控制较为明显, DSC 曲线中存在明显的结构重排吸热峰。XRD 测试显示, 石英纤维析晶产物为单一α-方石英相, 起始析晶温度为950 ℃, 1400 ℃左右达到析晶最大量, 温度明显低于石英玻璃的析晶温度。Si —OH 键、杂质以及界面等因素是石英纤维析晶温度低于石英玻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邓娟  韩智广 《硅谷》2012,(12):42-42,52
光纤通信又叫光导纤维通信,其原理是利用光导纤维进行信号的传输,它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简单来说,光纤通信就是以光导纤维作为信号传输的媒介的"有线"光通信。事实上关于光纤通信系统,其使用的不是一根光纤,而是很多光纤联合在一起形成的光缆。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在通信的主线路、信号控制系统或是工业检测、控制方面等的应用。基于此,首先介绍光纤通信技术,然后具体研究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最后基于其技术的特点及原理探讨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各方面的应用,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慧 《中国科技博览》2014,(40):389-389
白上世纪光纤通信技术在全球问世以来,整个的信息通讯领域发生了本质的、革命性的变革,光纤通信技术从光通信中脱颖而出,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所以它的主要特点是:抗电磁干扰和不易串音等一系列优点,从而备受通信领域专业人士青睐,光纤通信技术以光波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以光纤硬件作为信息传输媒介,通信达到了高速率和大容量,且体积小、损耗低、重量轻,发展也异常迅猛。在现代通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激光技术的重要应用,光纤通信技术是搭建现代通信网络的重要桥梁。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涌现,信息传递需求与日俱增,这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系统梳理光纤通信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具体场景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研判了未来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经研究分析,激光通信技术在超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中面临的挑战可从发射功率增加、光放大器带宽增加、低传输损耗光纤以及空分复用相关技术研究等方面入手探讨解决思路;同时结合现实应用情况,本文对面向其他场景的光纤通信系统成本困境的解决进行了思考。总体而言,光纤通信技术将朝着超大容量、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不断演进,未来期望可以实现智能化网络参数监测和超长距离、超大容量信息传输,并且随着集成技术和光通信器件的不断进步,必将推动整个光纤通信行业的高性能、低成本发展。  相似文献   

9.
光导纤维通信就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以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光导纤维通信简称光纤通信。可以把光纤通信看成是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介的"有线"光通信。实际土光纤通信系统使用的不是单根的光纤,而是许多光纤聚集在一起的组成的光缆。光纤通信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还可以应用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进行工业监测、控制,而且在军事领域的用途也越来越为广泛。本文探讨了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特征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掺氟石英玻璃的制备方法,结构状态,物理性能以及在光导纤维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溶胶-凝胶技术制备掺氟石英光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碳纤维补强石英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断裂韧性,是纤维补强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中比较成功的一个系统。在碳纤维/石英复合材料中,石英玻璃的析晶将明显地影响复合材料的烧结及其性能。本文通过热分析、X 射线衍射和分析电镜等手段,对不向温度下热压烧结的碳纤维补强石英复合材料的析晶性状进行研究。对所析出的方石英、鳞石英和硫方石英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讨论,同时亦讨论了石英玻璃的析晶对复合材料烧结的影响。这一研究与讨论将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前言用一束光传递信息的设想,早在1880年已由贝尔实验所证实。到本世纪70年代初,由于激光应用技木的发展和玻导传输理论建立后石英玻璃光纤的出现,用激光传递信息的光纤通信技术才得以实用化,并在短短十几年间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最早提出光纤传输理论的是英籍华人高锟。现在,光纤通信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结合,进入高度发展时期,并在发达国家里得到普遍采用,成为现  相似文献   

13.
李焕路 《硅谷》2008,(16):187
当今通信领域,光通信已经成为广泛使用而又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一类通信科学,就光通信发展历程分为光纤、光源、光纤通信系统三方面进行回顾与介绍,并对光通信的发展趋势作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电子材料     
<正>俄罗斯开发"永久性"石英材质信息载体俄罗斯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永久性"石英数据盘。该项目是在前景研究基金会与俄联邦教科部共同支持下,依托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实施,目的是研发石英玻璃或其它硅氧化物玻璃材质纳米点阵上的光存储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仇焱 《中国科技博览》2010,(34):186-186
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我国光纤通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亮 《中国科技博览》2012,(29):550-550
针对现代光通信网络的广泛应用,本论文详细探讨光通信传输系统的评测体系,首先简要分析了光纤通信传输系统测试测量常用仪器与测试方法步骤,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光通信性能指标的选取,并重点针对光通信的主要传输设备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详细探讨了其性能评测方法,对于进一步完善光通信传输设备的评测方法与体系的建立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本北海道大学末宗几夫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开发出实现“量子通信”必不可少的超导发光二极管。 研究小组在光纤通信采用的1.6μm波长的LED上增加超导电极,将超导和光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对比发现,新型超导技术LED的发光强度是目前最亮LED的20倍。  相似文献   

18.
光通信用玻璃纤维拉制成型后,必须立即涂覆涂料加以保护,以防光纤表面受损伤。对于涂料的类型、涂覆技术和固化方法都有严格的限制;此外,涂料的涂覆不得损伤光纤玻璃表面,涂膜在涂覆的纤维到达牵引盘之前必须固化。在实际生产中,要求涂料迅速固化,因此任何需要排除溶剂或反应产物的涂料系统  相似文献   

19.
激光诱导损伤是导致熔石英真空光学元件突发破裂的根本原因。本工作采用神光-Ⅲ原型装置终端光学组件的熔石英真空光学元件制作了标准样品,统计分析了熔石英玻璃样品表面损伤形貌特征,探究了激光诱导损伤对熔石英玻璃样品弯曲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诱导熔石英玻璃损伤点形貌为典型的半椭球体,损伤点深度随其长度增大呈上升趋势,深度极限基本不超过2mm;损伤点对熔石英玻璃弯曲强度影响非常明显,含损伤点的样品平均弯曲强度仅为不含损伤点样品平均弯曲强度的41%。随着损伤点长度和深度增大,熔石英玻璃的弯曲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当损伤点长度大于15 mm,弯曲强度下降趋势明显缓和,损伤点长深比对弯曲强度无明显影响。熔石英玻璃真空窗口光学元件安全设计,应考虑玻璃弯曲强度离散性及持久应力作用综合影响,且在损伤点位置处的最大弯曲拉应力不应超过其弯曲强度设计值。  相似文献   

20.
掺氟石英玻璃能够有效降低玻璃的折射率而不引起损耗的增加,使得其在光纤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溶胶凝胶法是制备掺氟石英玻璃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介绍了掺氟石英光纤的应用以及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氟石英玻璃的研究进展、制备工艺、影响因素,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