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小型水下圆柱壳结构冲击响应的一种近似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小型水下圆柱壳状结构受爆炸冲击后散射现象严重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冲击加速度的近似计算方法。首先把带加强筋的柱壳结构简化为光滑柱壳,并将冲击波分解为不同频率谐和平面波的迭加,然后,采用耦合模态法分析了受爆炸冲击水下圆柱壳状结构周围的散射场,求出了圆柱壳水下结构的表面接收压力,进而分析其受到爆炸冲击后的冲击加速度,并研究了结构的弹性变形、材料特性对冲击加速度响应的影响。工程应用实例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物理概念清晰,运用方便,准确高度的特点,可适用于分析小型水下圆柱壳状结构受到冲击加速度响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港口水下爆炸荷载的冲击特性,并与经验公式及实验结果比较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分析水下爆炸冲击波传播过程与气泡膨胀规律。研究表明,港口水下爆炸气泡膨胀荷载不可忽略,由比冲量知,大部分区域气泡膨胀荷载大于冲击波荷载;自由水面对冲击波荷载与气泡膨胀荷载均影响较大,越接近水面二者比冲量越小,气泡膨胀荷载衰减越快,在水面附近其冲量甚至会小于冲击波荷载。水底对气泡膨胀荷载影响不大,而对冲击波荷载影响较大。受水底反射波影响,冲击波作用时间缩短,导致比冲量迅速减小。水底有淤泥层时,冲击波在泥层与水体交界面反射不显著,水底反射冲击波主要来自泥层底部与岩石层分界面。  相似文献   

3.
水下爆炸船舱冲击响应时频特征的小波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带设备双层隔振系统的双层底船舱抗爆结构,进行了水下爆炸冲击试验。应用小波包分析方法,研究了水下爆炸压力和船舱冲击响应的时频分布规律,得到了船舱冲击响应时频特征与冲击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下爆炸压力出现冲击波、滞后流和二次压力波过程,含有丰富的频率成分;冲击波主要作用在1kHz以上的高频段,易造成舰船局部结构的破损;滞后流主要作用在10Hz―1kHz的中频段,是舰船设备隔离系统产生冲击振动的主要来源;二次压力波主要作用在100Hz以下的低频段,会加速设备隔离系统的冲击响应;带设备双层隔振系统的双层底船舱抗爆结构,能有效提高船舶的抗爆性能。  相似文献   

4.
泡沫芯层夹层结构水下爆炸冲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分析了用于提高水下结构抗冲击性能的泡沫芯层夹层结构受水下爆炸作用时的冲击响应及其流固耦合问题。着重讨论了芯层相对密度不同时,夹层结构的前面板壁压、夹层结构入射冲量、前后面板的速度和加速度、后面板支撑反力等参量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前面板材料对夹层结构冲击响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水下爆炸作用的单双层圆柱壳结构冲击损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圆柱壳结构受水下爆炸载荷冲击损伤问题用双渐近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大量工况分析发现,圆柱壳结构损伤模式按产生原因可分为直接冲击损伤引起局部结构强度破坏、局部构件横向冲击失稳、壳体环向冲击失稳及鞭状运动引起壳体纵向总体失稳4种,爆距较近时气泡脉动载荷占主要成分,较远时冲击波占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分析和总结了水下爆炸现象数值模拟以及水下爆炸作用下结构响应的数值计算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水下爆炸现象包括装药的爆轰、冲击波的产生和传播、气泡的形成和脉动三个阶段数值计算的研究情况;接着阐述了地震波作用下、水中冲击波作用下、气泡脉动压力作用和多种载荷同时作用时结构响应的数值研究概况;最后对此课题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胡春红  冯新  李昕  周晶 《工程爆破》2007,13(1):28-34,19
分析和总结了水下爆炸现象数值模拟以及水下爆炸作用下结构响应的数值计算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水下爆炸现象包括装药的爆轰、冲击波的产生和传播、气泡的形成和脉动三个阶段数值计算的研究情况;接着阐述了地震波作用下、水中冲击波作用下、气泡脉动压力作用和多种载荷同时作用时结构响应的数值研究概况;最后对此课题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下爆炸切割钢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切割钢板的深度为目标,对水下爆炸聚能切割器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了水下爆炸切割钢板的爆炸工艺,获得了装药性质、装药高度、炸高、药型罩厚度、装药长度和水介质对爆炸聚能切割器切割钢板深度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某些影响聚能切割钢板深度的因素进行了回归.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水下爆炸切割中,应根据切割的要求,从聚能切割器加工安全性、切割效果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优化聚能切割器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该文开展了2.5 g TNT、RDX和B炸药在固支方板底部近距离起爆的水下爆炸试验,研究了固支方板在水下爆炸冲击波、气泡脉动、水射流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含能较低的TNT炸药使方板呈现整体上凸式永久变形,含能较高的B炸药和RDX炸药会使方板呈现中部上凸、边部下凹式永久变形。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炸药对固支方板的毁伤特性,通过ABAQUS软件对水下爆炸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气泡膨胀的过程中,气泡内部压力逐渐小于大气压力,固支方板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下凹陷,接着在气泡脉动和水射流的联合作用下向上凸起,在不同类型炸药产生的气泡作用下方板凸起过程中动态响应的差异是其呈现不同毁伤形态的根本原因。仿真结果还显示,固支方板的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发生在固支边界处;增加板厚可有效防止固支方板发生中凸边凹式变形。该文的工作可为水下战斗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远场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结构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热点。针对远场爆炸中冲击波传播的消散过程,将爆炸冲击波载荷直接加载于结构附近的水域面,基于DAA和Taylor板理论,提出简化的改进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水下爆炸的冲击波传播,通过与经验公式对比,表明只有当水域网格较小时,才能比较真实的模拟冲击波传播过程。最后通过文献中的实验验证了改进方法的准确性,该方法可有效的分析远场水下爆炸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高频响应。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水下爆炸冲击对码头结构的结构损伤,开展爆炸荷载下高桩码头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基于ALE多物质流固耦合法,建立了码头结构的水下爆炸Lagrange-Euler全耦合模型,基于Cole经验公式,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研究了起爆距离、起爆深度以及TNT当量对码头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水下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所有桩柱产生不同程度损伤,码头端部的第一根桩柱底部基岩区域以及与横梁相连的基岩区域塑形损伤破坏较为严重;当TNT炸药的起爆距离较小时,桩柱上的反射波要强于水底面的反射波,并会与之相抵消,作用在桩柱上的反射稀疏波会随之削弱;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起爆点到自由水面的距离与起爆点至基础底面距离之差的绝对值越大时,爆炸荷载作用于码头结构上的压力峰值会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空气层对RDX爆炸性能的影响,采用水下爆炸实验测出含不同体积空气层的RDX水下爆炸参数,结果表明,空气层对水下爆炸参数的衰减作用显著。在相同不耦合系数K下,R_1和R_2处的比气泡能大小近似相等,分析认为比气泡能仅与炸药产生的爆生气体有关,与冲击波传播的距离无关。在R_1=0.8 m处,不耦合系数K为1~7时,峰值压力显著降低,通过实验结果拟合得到RDX的峰值压力经验公式;当K为7时,对RDX药柱冲量的影响较小,相反地,峰值压力、比冲击波能、比气泡能、水下爆炸总能量分别降低了46.62%、42.98%、37.26%、40.03%。同时,对空气层衰减RDX水下爆炸性能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一种全新的水下冲击波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3.
How to moderate ship the damages caused by the underwater explosions is of great interest to the modern ship designers. This investigation explores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a layer of rubber sandwich with the square honeycomb core coated onto ship hull. Two slender steel scaled ship models were manufactured and tested. One model was coated with a layer of rubber coating while the other kept intact. A series of comparativ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comprehend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when both shock wave and bubble pulse loading were considered. Modal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models were measured firstly and then live UNDEX tests were made on the free floating ship models. The acceleration and strain peaks were selected as the major comparative criterions. The free field and wall pressure were also monitored. Detailed discussions on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tective rubber layer is capable of moderating damage of the ship body caused by shock wave while not very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whipping damage excited by bubble pulse.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胡时胜  王道荣  刘剑飞 《工程力学》2001,18(5):115-118,126
本文利用改装的直锥变截面式φ74mm大尺寸Hopkinson压杆对混凝土材料试件(φ72×36)进行了冲击压缩实验。为了避免这种装置加载波波头部分对混凝土材料实验数据精度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还采用了予留间隙法。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材料不仅具有敏感的应变率效应,还具有十分明显的损伤软化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环境中的动态力学特性,该研究在-20~30 ℃和10-5~10-2 s-1条件下对其进行了动态抗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降低温度或增加应变速率导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加,峰值应变减小;当温度大于20 ℃或小于-10 ℃时,应变速率由10-5 s...  相似文献   

16.
电热爆炸定向喷涂WC-Co涂层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热爆炸定向喷涂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WC-17%Co硬质合金涂层.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涂层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借助纳米硬度计测定了涂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组织细小均匀,涂层致密,孔隙率低;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界面附近存在元素扩散现象,涂层与基体为冶金结合;涂层弹性模量在210GPa-250GPa之间;涂层硬度达到17.1GPa,为原始硬质合金硬度的1.3倍左右,远远高于其他传统喷涂层硬度.  相似文献   

17.
R. Rajendran   《Materials & Design》2009,30(10):4335-4341
Ambient temperature underwater explosion bulge test is simulated using ANSYS/LS-DYNA. Elastic and inelastic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Inelastic prediction is validated with a physical experimental data. Terminal strain to fracture is established. A methodology is thus arrived at for carrying out the material qualification for explosive loading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8.
根据废旧炮弹具有稳定性差、危险性大、运输储存难度大等特点。结合南宁市公安部门待处置及销毁的废旧炮弹种类、数量、外观锈蚀等状况,提出了水下爆炸法,并制定了销毁方案。在完成弹药种类的甄别、销毁场地的选择后,对废旧炮弹当量和爆破器材消耗量进行了计算,并提出销毁时的安全防护原则,计算了爆破振动速度,以达到预防爆破振动危害的目的。本次炮弹销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消除其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了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全,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废旧炮弹具有稳定性差、危险性大、运输储存难度大等特点。结合南宁市公安部门待处置及销毁的废旧炮弹种类、数量、外观锈蚀等状况,提出了水下爆炸法,并制定了销毁方案。在完成弹药种类的甄别、销毁场地的选择后,对废旧炮弹当量和爆破器材消耗量进行了计算,并提出销毁时的安全防护原则,计算了爆破振动速度,以达到预防爆破振动危害的目的。本次炮弹销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消除其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了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全,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A new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dynamic tensile behavior of metallic material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was developed. This technique employs a rapid contact heating method to obtain a stable and nearly homogenous high temperature field in the testing gage of the specimen. As an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technique, a commercially pure titanium (CP-Ti) was tested in the strain rate range of 300 s−1–1400 s−1 and 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298 K–973 K. Quasi-static experiments (10−3 s−1, 10−2 s−1) were also performed in the same temperature range for comparison. The test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have pronounced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P-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