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浅析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水环境的角度分析三峡工程对洞庭湖的影响,研究三峡工程建成后洞庭湖的水环境容量、淤沙变化、化学特征、生态环境变化,提出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①枯水期增泄流量及洪水期减泄流量对水生动植物的影响;②水库拦蓄泥沙对淤积的影响;③对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抗旱、补水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它的建成,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峡工程建设要使有利影响得到充分发挥,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不利影响得到减免。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轻、重工业发展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但是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水,废水的排放会污染水资源。加剧了中国水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用水情况。为了解决中国水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引起水污染的原因,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以及保护措施,从而改善中国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6.
我国水环境与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我国水利科技发展历程的同时,概述了我国水环境和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21世纪初应优先发展和研究解决的水环境与生态保护领域,即:大力开展水环境信息收集处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做子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环境及生态影响研究;加强水污染分析控制及防治对策问题的研究,使我国的水环境与生态保护事业逐步走上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以适应我国21世纪的国民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7.
一、水环境与水生态质量评价的概念水环境与水生态质量评价包括对水质和污染源进行现状评价,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和其他手段对水环境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是为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提供原则性的方案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影响淠河总干渠水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保护和改善淠河总干渠水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是保证水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凤冈县水生态系统为例,首先对凤冈县的水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说明了凤冈县水生态系统的有效修复途径;最后提出了凤冈县水生态系统的具体保护措施,进而为加强凤冈县的环境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从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安全的战略出发,珠江流域综合规划在前期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流域开发、治理和保护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规划提出了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体系,较好地协调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流域治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关系,对于加快推进珠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儒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08,6(5)
三峡水利枢纽规模宏大,举世瞩目,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建设将对生态与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国内外所关注。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能有效地抗御洪水和提供清洁能源;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将形成库区淹没和大量移民。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三峡工程已于1993年12月开工,1997年11月大江截流,2003年6月水库蓄水、永久船闸通航,7月第一批机组发电;2009年全部工程竣工投产。三峡工程建设要使有利影响得到充分发挥,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不利影响得到减免。三峡工程将促进西部大开发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的能源和经济建设作出最大的贡献,也是对长江流域最大的生态与环境保护。三峡工程是一项生态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两坝间水域的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剖析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两坝之间的水环境状况。分析给出建坝前两坝间的水环境状况,以及葛洲坝建坝后的水污染状况,对黄柏河流域进行总体水质评价,并给出分段水质评价。最后建议,对两坝间的水域水环境治理、流域生态治理,应纳入总体规划和三峡工程专项治理和保护项目中,对排污口和污染源进行规范化治理,对黄柏河下游河段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对葛洲坝水利工程建议开展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后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现在已经正式开工兴建。三峡工程经过充分论证,得出的结论是:兴建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然而在论证过程中,社会各界人士对某些有关问题感到担心和疑虑,也许这些问题现在还有人未彻底认识清楚。本文就下列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泥沙问题、水库诱发地震和库岸稳定问题。战时大坝安全问题、生态与环境问题和水库移民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三峡库区进行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长江、嘉陵江、乌江)水质总体保持Ⅱ~Ⅲ类标准,无明显恶化趋势;但次级河流污染严重,Ⅰ、Ⅱ、Ⅲ类水质的断面数仅占48%,水质较差。对研究区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作了剖析,指出工业污水、固体废物、水土流失、生活垃圾、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近年来水环境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市政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也是造成库区水环境质量改善缓慢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三峡库区可持续水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三峡地区是全国山地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而由于工业的发展,沿江域镇环境污染已对长江水质构成威胁,三峡建库后,随着库区水位的抬高,长江流速变缓,排污能力减弱,易在城镇岸段和回水区形成污染带,为此,建议持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扩大自然保护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大“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的投资比重和治理范围,对于山地灾害防治的重点为地质灾害严 相似文献
18.
19.
三峡水库整体一维水质数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三峡整个库区作为研究对象体,根据三峡水库河道型特点,开发了一维非恒定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利用稳定性比较好的四点隐格式有限差分法进行模型数值求解。以主要污染指标BOD5、DO为例,介绍了三峡水库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的开发、研制过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水流条件巨大变化对库区水流水质的影响,对主要水质模型参数,如污染物纵向离散系数、有机污染物衰减系数和大气复氧系数等建立了与水流条件相关的经验关系式,建立的数学模型经过三峡库区江段长河段水文水质和污染源同步观测资料验证,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可为预测三峡水库水流水质总体变化趋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