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磁浮轨检车是用来检测磁浮轨道几何参数,保证磁浮列车安全运行的轮式特种车辆。建立了磁浮轨检车横向振动二自由度模型,研究了在磁浮轨道随机路面激励下横向振动幅值的大小及其对激光三角法测量磁浮轨道几何参数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影响在所要求的测量精度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高架轨道梁结构特性对磁浮系统的动力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范玉  高亮  魏庆朝 《工程力学》2004,21(4):144-149
以德国Transrapid磁浮列车系统为基础,采用现有的磁浮车辆垂向模型,建立了有限元轨道梁模型、磁浮车轨垂向耦合系统模型及其振动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德国在上海的磁浮项目,主要就轨道梁的型式(简支和连续)、支承刚度及轨面不平顺波长对磁浮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小半径曲线上中低速磁浮车辆-轨道系统的动力响应对车辆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研究极少涉及。运用有限元和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中低速磁浮车辆-小半径曲线段高架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考虑空间动态磁轨作用以及轨道关键部件的参振作用,分析了小半径曲线上的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响应。结果表明:二维磁轨关系会过大地估算曲线段磁轨作用力;曲线段磁浮车辆车体主要为2 Hz以下的低频晃动;曲线段连续梁钢构高架轨道的振动主要由0~20 Hz的轨道整体弯扭变形和80~100 Hz的F轨局部弯扭变形引起;轨道垂向振动加速度缓和曲线段大于圆曲线段,横向振动加速度圆曲线段大于缓和曲线段,缓和曲线段振动加速度对车速变化更为敏感。研究结果可为曲线段磁浮高架轨道设计和车辆安全运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乾  蔡小培  蔡向辉  张岷 《工程力学》2021,38(3):248-256
齿轨铁路与桥梁的梁轨相互作用对行车安全和结构稳定均有重要影响.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了齿轨(钢轨)-轨枕-桥梁-墩台空间耦合计算模型,分析了典型荷载作用下齿轨铁路轨道-简支梁桥相互作用.结果 表明:简支梁桥上齿轨铁路梁轨相互作用强于常规桥上无缝线路,在列车纵向荷载作用下的钢轨纵向力、梁轨相对位移、墩顶纵向力、墩顶纵向位移...  相似文献   

5.
跨座式轻轨车与连续轨道梁空间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提出了一种跨座式轻轨车与连续轨道梁空间耦合振动时域分析方法。桥梁采用常规有限单元模拟,跨座式轻轨车采用弹簧阻尼相连的多刚体模拟,可方便考虑走行轮、导向轮、稳定轮下轨道不平顺的影响,直接建立轻轨车-桥梁时变系统的空间振动方程,采用直接积分法同时求解轻轨车、桥梁的空间动力响应,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分析程序。以一联3×30 m的双线连续轨道梁为例,计算了轻轨车以不同车速通过双线轨道梁时全过程车桥动力响应。探讨了不同车速、单线行车、双线对开等不同工况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行车速度下,轻轨车可安全舒适通过该连续轨道梁;桥梁具有良好的整体刚度。该方法可运用于跨座式轻轨车与其它大跨度桥梁的空间振动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的垂向振动传递特性,基于室内试验与振动理论,建立轨道结构频域分析模型,以结构垂向导纳,位移与力的垂向传递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了结构的垂向振动传递特性。探究了扣件垂向刚度、扣件垂向阻尼、轨枕支承间距、F轨顶面厚度以及轨枕翼缘厚度对于结构垂向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的垂向振动可分为低频整体振动与高频局部振动两个阶段,且结构整体振动时力与位移的垂向传递率较高;F轨沿结构纵向上的垂向位移导纳变化并非随着与激励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而是与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型有关;扣件垂向阻尼增大对力与位移的垂向传递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于力的垂向传递抑制更加明显;扣件垂向刚度、轨枕支承间距、F轨顶面厚度以及轨枕翼缘厚度都会使结构局部刚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力与位移垂向传递的峰值与频率。  相似文献   

7.
朱镇  宣强 《质量探索》2016,(4):51-52
本文针对集装箱轨道式起重机小车轨道与大梁承轨梁安装方式,并结合上海振华公司制造的上海振东轨道吊项目,对小车轨道的焊接固定式工艺流程及要求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能有效解决轨道焊接固定式会影响大梁出现的拱度、旁弯超差等问题,可广泛应用于目前的集装箱轨道式起重机及其他类似起重机上焊接固定式小车轨道的安装。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轨道车辆低频振动时压电俘能器能量适配及发电最大化问题,达到车载微型传感器自驱动化目的,基于小弯曲变形理论构建压电梁机电耦合模型,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基于该压电梁机电耦合模型,利用仿真方法获取压电梁输出功率与几何参数、材料特性、附加质量和振动频率之间关系.结合上海地铁5号线车辆测量数据分析得到轨道车辆低...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的垂向振动传递特性,基于室内试验与振动理论,建立轨道结构频域分析模型,以结构垂向导纳,位移与力的垂向传递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了结构的垂向振动传递特性。探究了扣件垂向刚度、扣件垂向阻尼、轨枕支承间距、F轨顶面厚度以及轨枕翼缘厚度对于结构垂向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的垂向振动可分为低频整体振动与高频局部振动两个阶段,且结构整体振动时力与位移的垂向传递率较高;F轨沿结构纵向上的垂向位移导纳变化并非随着与激励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而是与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型有关;扣件垂向阻尼增大对力与位移的垂向传递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于力的垂向传递抑制更加明显;扣件垂向刚度、轨枕支承间距、F轨顶面厚度以及轨枕翼缘厚度都会使结构局部刚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力与位移垂向传递的峰值与频率。  相似文献   

10.
吴定俊  石龙  李奇 《工程力学》2015,32(10):75-81
对考虑加载历程的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梁轨非线性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DT-2扣件位移阻力试验结果和分析,提出适用于加载历程的扣件“双弹簧模型”。采用该模型进行梁轨相互作用计算,并与传统线性叠加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线性叠加”法在钢轨拉压力计算上偏于保守,而在梁轨相对位移与墩顶纵向水平位移计算上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11.
列车-轨道系统竖向动力分析的车辆轨道单元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列车-轨道系统运动的特点,提出了适合该问题动力学分析的新型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运用有限元方法和Lagrange方程,推导了两种单元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整个列车-轨道系统只需离散成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其中轨道系统离散成轨道单元,一节车辆离散成一个车辆单元。该模型具有程序编制容易、计算效率高的特点。作为应用实例,给出单轮通过和考虑轨道完全平顺和具有随机不平顺条件下整车通过时车辆和轨道动力响应分析的二个算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各种激扰对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响应时频特性影响,将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EMD)的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应用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振动信号分析中。运用改进EMD方法提取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并对其进行希尔伯特-黄变换,得到振动响应的希尔伯特时频幅值谱和边缘谱。分析表明:希尔伯特-黄变换较傅里叶变换的分辨率与精度高,能有效捕捉车轮缺陷及轨道谐波不平顺激励下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调制信号;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随轨道不平顺波长、幅值非线性变化,振动信号的轮周激励成分为调制信号,且随轨道不平顺幅值增大而减小,随轨道不平顺波长增大非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的EMD方法提取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动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利用一种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提取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该方法以改进的极值域均值代替极值点包络线的均值来提高局部均值的求解精度,以边界波形匹配预测法来抑制端点效应。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客车-弹性支承块无砟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在波浪形磨损和轨道不平顺组合激励模型下的振动响应。运用改进的EMD方法对系统的振动响应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并且对轮轨力、转向架和车体加速度的本征函数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EMD方法自适应地将振动响应分解成本征函数,能有效地提取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谱元法建立车辆-轨道结构频域振动模型,其中轨道结构模拟为三层铁木辛柯梁,车辆部分考虑为整车模型,运用Lagrange方程实现车辆与轨道结构的耦合,并采用虚拟激励法将轨道不平顺模拟为虚拟荷载,通过求解车辆-轨道整体结构的谱元法方程,得到车辆-轨道结构在频域内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钢轨、轨道板和底座板的第一、二、四阶振动峰值分别由车体、转向架、车轮自振引起,其他振动峰值由轨道结构系统自振引起;钢轨、轨道板和底座板的振动能量分布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在离开车辆一侧且距离端轮对2.5 m处,1~800 Hz内钢轨振动迅速衰减,当大于800 Hz时,钢轨振动衰减缓慢;在距离端轮对18 m处,25~1 171 Hz内钢轨振动衰减基本稳定;在距离端轮对20.5 m处,小于25 Hz时,钢轨振动随着离开端轮对距离的增加迅速衰减,当大于1 171 Hz时,钢轨振动则衰减较小。  相似文献   

16.
周期结构空腹梁的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荣  吴天行 《振动与冲击》2013,32(14):122-126
设计了一种内部周期性挖空的梁,它在中高频具有良好的带通和带阻特性,带阻频率范围内的弹性波不能传播。空腹梁由周期单元串联而成,把周期单元分解成薄梁和刚性联接杆等子结构,推导了Timoshenko梁纵向、弯曲振动导纳,给出了刚性联接杆振动导纳,利用传递矩阵法计算得到了周期结构空腹梁的力传递率和带隙位置。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当激励频率在周期结构的阻带之内时,周期结构空腹梁上的位移响应和传递到基础的力响应将大大衰减。  相似文献   

17.
超精密磁悬浮运动控制中,电磁铁铁心及衔铁导轨中存在的磁滞特性是导致电磁力难以实现精确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磁滞特性对电磁力的非线性影响规律并建立其非线性模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磁悬浮精密运动中电磁铁磁滞特性对气隙处磁感应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带气隙磁路磁滞特性建模原理,建立了包含Jiles Atherton模型的电磁铁磁浮力非线性模型,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该模型参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磁悬浮精密运动中电磁铁磁滞特性不容忽视,采用经参数辨识得到的新模型比采用传统模型计算得到的气隙磁感应强度值更精确、更接近实测值.研究结果为提高磁悬浮精密运动中电磁力的精确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Pobre R  Saloma C 《Applied optics》1997,36(15):3515-3520
We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diation force that is generated when a highly focused unpolarized Gaussian beam interacts with a nonabsorbing microsphere whose refractive index exhibits a first-order dependence on the beam intensity. The behavior of the force exerted on the sphere is analyzed as a function of beam power, axial distance, sphere radius, refractive-index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phere and the surrounding liquid, and wavelength. The force characteristic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radiation force that is generated when the electro-optic Kerr effect is absent. Our results show that a reversal in the net force direction is introduced when the Kerr effect becomes significant, which occurs at sufficiently high beam intensities.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常导高速磁浮桥梁的预拱度形式,计算了单跨轨道梁、双跨轨道梁和40+60+40 m连续梁在列车静活载、温度、收缩徐变作用下的变形,并将以上变形组合为12种预拱度曲线;采用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讨论了不同预拱度条件下车速、额定悬浮间隙、温度及收缩徐变、桥梁结构形式等因素对磁浮列车行车性能的影响;以行车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为评判指标,分析常导高速磁浮桥梁的合理预拱度形式。结果表明,车速越小、额定悬浮间隙越大,列车荷载、温度荷载和收缩徐变作用下的桥梁变形与预拱度方向相反、大小接近时,高速磁浮列车在单跨轨道梁上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指标更优;各预拱度工况下,磁浮列车在双跨轨道梁上的行车性能最优,单跨轨道梁较40+60+40 m连续梁的舒适性更优,行车安全性更差;基于设置预拱度后的行车性能,建议双跨度轨道梁可不设置预拱度,单跨轨道梁和40+60+40 m连续梁桥可按0.5和1倍列车静活载设置预拱度。  相似文献   

20.
A simple radiotherapy ion beam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cellular track structure model, using in vitro cell survival parameters fitted from recent experimental data, is presented. The calculation represents a single-fraction ion exposure (roughly corresponding to a 2 Gy fraction of megavolt X rays) and exploits concepts used in clinical radiotherapy, such as entrance, or 'skin' ion dose. The depth distribution of cells surviving their irradiation by a beam of 385 MeV amu(-1) carbon ions is calculated over the range of the stopping ions, as a sequence of track-segments, in the continuous slowing-down approxima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linical 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concept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