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窑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它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廉、隔热保温性能好、防火防风、抗震性强等优点,被群众誉为冬暖夏凉的“神仙洞”而深受欢迎。但是土窑也存在通风采光不良、阴暗潮湿,抗水性能差、占地面积大等缺点,有待改进。淳化县建设局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1983年底在十里原乡梁家庄村选择了二户进行了“土坯箍窑”试验。实践证明土坯箍窑是改进土窑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在黄土高原经济基础薄弱地区有大力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云南农村居民生土建筑土坯砌体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云南农村居民土坯砌体试件的抗压、抗剪、抗折试验及试验结果,分析了影响土坯砌体强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土坯砌体强度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梳理建筑立面、结构、建构的关系,结合国外案例分析关于立面结构的三种消隐方式:梁柱退后、截面最小化、特殊结构选型与布置,指出结构消隐的目的是为了表达:1)建筑空间的透明感;2)环境向建筑内的渗透;3)建筑体量的明确表达。最后通过序列化的结构计算与比较,验证了在我国结构规范及一定条件下最小化立面位置处结构截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传统的建构学出发,通过对其的理论思考以及内涵的拓展,将物理性能纳入到建构学的范畴之中,并提出了空间建构这一概念,进一步分析了空间设计对于建筑的物理性能的作用以及物理性能对于空间设计的作用两个方面,给建筑物理环境与建筑设计的结合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夯土建筑主要是指用泥土来建造墙的房子,随着现代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夯土这种传统的建筑材料正在逐渐被取代,夯土建筑也越来越少见.本文以夯土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目的是希望通过夯土建筑的改进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介绍一下夯土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其次通过两个夯土建筑项目来分析在不同的地...  相似文献   

6.
从冗余的概念出发,论述冗余在建筑空间中的转译及表现,探讨冗余性对当代建筑空间的可读性影响。冗余作为一种手段能够从形式的角度强化空间的主题性,营造氛围,诠释意义,并起到强化视觉与增加空间可读性的作用;能够满足现代人对于空间复杂性的时代需要,将日常生活事件注入空间,带来人与空间的对话;能够使营造的场所成为环境系统的表征及派生。冗余理论的引入,旨在探求一种提高建筑空间效用,提升空间精神价值、空间品质含义等的具有时效性、操作性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意义"是建筑学的三个基本范畴之一,建筑造型与装饰的物质层面与内在秩序的精神层面共同构成了建筑"意义"的两个表达层次。为了明确建筑"意义"的表达与传递,以建筑类型学"模型—原型—模型"的方法出发,结合相关案例解析,寻找建筑内在的本质与法则,从深层结构上表达建筑的"意义",即回溯、共生、创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黄土高原地域性特点出发,阐述了生土作为绿色建材在本地区具有运用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势头正盛;由于乡村建设产业的盲目开发,致使传统社会结构瓦解,农宅形制趋同而平庸,传统地域符号消失。首先,基于谢英俊开放建筑系统引导下的家屋重建经验,总结出制约农宅营建的两个参数——设计和建造,并代入到轻钢结构土坯农宅,即从两个参数进行统筹,以传统农宅为原型,从空间形态的重构、结构和构造的简化三个方面提出开放性轻钢结构土坯农宅的现代化转译策略。并建立轻钢结构土坯农宅模型,以期为同类型农宅的有机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3个不同的城市更新方案出发,以城市空间更新演变的视角,探讨了新旧建筑在不同环境、语境下的共存方式,从尊重城市历史,保持功能衔接,延续建筑空间等方面阐述了新旧建筑共存的不同状态。在具体实践中,通过织补缝合、有机衔接和融合延续等设计策略,为低碳背景下新老城区中的城市存量更新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传统生土建筑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态优势,但因其脱离了工业化的时代背景而呈现出逐渐衰败的趋势。利用现代机械生产的压制生土砌块拥有超越传统土坯建筑的优势,制作简单快捷,质量可靠,现场施工周期短,不需大量密集型劳动,在我国村镇地区具有大规模发展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土坯建筑现代化的演进过程,指出压制改性生土砌块(CSEB)是生土建筑发展的必然方向,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压制生土砌块建筑的构造体系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未来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轻质装配式建筑的研究是近年来中国建筑学界的一项热点议题,但仍缺乏对其发展历程较为系统的研究整理。因此,本文从建筑学视角出发,将20世纪30年代以来轻质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设计、实践与研究成果进行纵向梳理与并置对比,进而归纳其发展的三个维度—建构效率、空间适应、性能表现,并加以讨论,最后得出轻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当回归建筑本体设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国内建筑办对材料运用缺乏理性理解和真实表现的实际,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大量成功驾驭材料和现代主义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坎坷发展经历的分析,提出材料真实表达的三层逻辑内涵和材料建构法则,认为当代建筑师应在加强材料认知和理性建构材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实践现代主义思想,从而为提高中国建筑整体水平提出一条可行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吐鲁番富民安居项目为例,旨在将传统智慧和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探索新型生土建筑设计和营造方法,来应对生土建筑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设计在借鉴维吾尔族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分析选择了不同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在建造过程中将压制土砖运用到现代框架建筑体系中,最后通过实测和计算机模拟的方式验证了新型生土民居的环境特性。  相似文献   

16.
引入"建构"的视角对高校历史建筑改造进行研究,探讨改造中高校建筑建构价值的保留和校园文脉的延续。并结合国内高校建筑改造优秀案例,阐释了建构视角下高校历史建筑改造设计中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杨若琳  朱维嘉 《建筑技艺》2021,27(3):122-124
二十世纪下半叶,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价值内涵与社会观念出现偏差,在饱受质疑时"纽约五"扛起了探索现代主义发展的重任.通过梳理白色派建筑的发展脉络与人物关联,阐述其典型代表理查德·迈耶的建筑思想内涵,并通过材料选择、设计手段以及基本结构的非常规表达解析其建筑技术策略,以验证其建筑设计中的整体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地区生土建筑经久不衰,山坡荒地上用土坯修建的独立式葡萄晾房以及与宅院相结合修建在住房顶上的葡萄晾房,还有房前覆盖着葡萄棚架的庭院,已经成为这个地区本土葡萄文化中独特的建筑特色与风貌景观。葡萄晾房是吐鲁番地区农民的创造,这种特殊的生土建筑、特殊风格的民居,将当地农民的生活与生产,以最为集约的方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保护了吐鲁番地区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体现了吐鲁番地区农民尊重自然,又充分利用自然规律的唯物主义生态观。葡萄晾房作为传统地域文化的某种特征,在现代建筑中,还有没有可以传承或者创新的价值呢?葡萄沟设计建造的“大晾房”会馆性建筑、吐鲁番葡萄沟村镇街道的改造,正在做着一次次可喜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夯土作为传统的建造技艺,在当代的建造方式与体系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本次夯土实验基于"热力学"概念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夯土墙的材料建构与空间设计,探讨如何利用"能量"媒介对地域气候做出有效回应,并最大程度减少能耗及对湿地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司徒娅 《安徽建筑》2006,13(1):26-28
基于阿尔瓦·阿尔托五则经典作品解析,深入探讨阿尔托建筑实践中的三种维度——对地域特征的依赖、对古典精神的信仰以及对身体体验的挖掘,最终尝试拓展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自然化倾向分支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