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裂裂缝形成复杂裂缝网络是非常规储层改造成功的关键,而裂缝的起裂和扩展又受控于地层中应力场的分布,所以研究水平井压裂裂缝局部应力场的扰动规律十分必要。为此,建立水平井井筒集中应力与裂缝诱导应力叠加的水平井压裂裂缝局部应力场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模拟分析裂缝净压力、裂缝长度、裂缝条数和裂缝间距对水平井压裂裂缝局部应力场的扰动情况,并揭示各影响因素对应力场的扰动规律。结果表明,水平井压裂裂缝对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扰动程度更为显著,其中裂缝净压力和裂缝条数与局部应力场的应力扰动幅度呈正相关关系,裂缝长度的增加会引起应力扰动距离的增大,而裂缝间距的增加则会使裂缝间应力扰动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砂岩致密油水平井压裂开采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常规油气田开发逐步进入中晚期,并且,在高油价的影响下,油气资源开发正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开发跨越。虽然水平井加水力压裂是国内外公认开发致密油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对砂岩致密油水平井压裂产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却较少。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精细化网格建立砂岩致密油水平井分段压裂的单井模型,研究了水平井设计参数、水力压裂设计参数及裂缝方位这3个要素对开发过程中产量的影响,对实现砂岩致密油水平井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致密砂岩气藏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压裂水平井的多参数综合优化问题,基于不稳定渗流原理,应用复位势理论、叠加原理和数值求解方法,建立了考虑裂缝干扰的压裂气藏水平井产量预测模型,研究了影响压裂水平井产量的单因素变化规律;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灰色关联理论,确定了影响压裂水平井产能的敏感因素排序,并实现了考虑多参数综合作用的压裂水平井参数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算例中影响产量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地层渗透率、储层厚度、孔隙度、水平段长度、裂缝条数、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优选区块水平井组合参数为水平段长度1 000 m、裂缝条数10条、裂缝长度60 m、导流能力10 μm2·cm,按照优化参数施工后,无阻流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安棚油田储层致密低渗,物性差、渗流阻力大,自然产能低,采用常规直井进行开采,初期产能低,产量递减快。基于对安棚深层储层地质特征的认识,在致密砂岩渗流试验的基础上,考虑致密砂岩储层的冲击压力梯度和储层应力敏感性,建立了大型储层数值模拟模型,优化水平井的裂缝条数、长度和导流能力等参数。采用"不等长布缝"和"不等量注水"的优化思路,降低水平井注采井网的水窜风险,最终得到了合理的水平井裂缝设计参数和井网。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井网获得了较高产能,也推迟了水平井的见水时间,改善了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8.
9.
目前致密储层的主要开发方式为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但对于天然裂缝不发育的储层,通常难以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系统,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改造目标。针对这种情况,在研究压裂过程中诱导应力场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诱导应力和原地应力相叠加的数学模型,结合缝间应力干扰分析结果,形成了体积压裂段间距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水力裂缝之间的应力干扰中和原始地应力有利于形成复杂裂缝,并且在同样的原始地应力条件下,随着裂缝高度和裂缝内净压力的增加,形成复杂缝网的段间距会增加。现场实例计算验证了通过应力干扰确定水平井压裂段间距优化方法的可行性,该优化方法对致密储层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效益,基于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单井测录井、随钻伽马等资料,采用三维两相模型气藏数值模拟和全三维网络模型裂缝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丛式水平井井组的裂缝整体布局、裂缝参数和施工参数。盒1层、山1层和太2层的参数优化结果为:裂缝采用等间距交错布局,缝间距150 m,裂缝数量7~9条,裂缝半长150~200 m,裂缝导流能力30 D·cm;施工排量4.0~5.0 m3/min,前置液体积分数35%~40%,平均砂比21%~25%,单段加砂量35~45 m3。DP43H和 DPT-27 丛式水平井井组压裂后无阻流量分别达到77.6×104和73.2×104 m3/d,平均单井无阻流量分别为12.9×104和18.3×104 m3/d,比同层位邻井分别提高1.5和2.2倍,压裂施工时间比单井累计施工时间分别缩短11和17 d。研究结果表明,丛式水平井井组压裂技术是致密砂岩气藏提高单井产量、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