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委托代理契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绵城市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建设、运营管理问题,为了降低由于项目参与的各方掌握信息、地位的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维护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基于一定的前提假设,构建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契约模型,利用优化理论分别从代理企业和政府方两个主体的效用对模型的各个参数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数值模拟讨论了监控机制各参数对政府方监控意愿的影响。最后,结合常德市海绵城市PPP项目建设的案例,分别分析在当前考核机制下项目在建设、运营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解决这些问题。结果表明:代理企业的监控和激励措施具有互补性,海绵工程项目风险来源广泛,企业为规避风险会偏好零风险的固定收益,设定监控机制能激励企业更加努力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丘陵区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研究——以凤凰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丘陵区城市的地形地貌和降雨径流特点,从生态海绵流域的全局视角,以现代化湿地花园城市为目标,合理布设"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建设设施,并在措施布设时考虑丘陵地区对水土流失防治、地质灾害防控、水系景观美化等特殊要求,提出丘陵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以丘陵区城市湖南省凤凰县为案例,具体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指标和适宜建设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凤凰县新建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3%,总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丘陵区海绵城市建设不应局限于建成区内,应针对产汇流过程急速形成、易出现山洪和内涝灾害的"两碰头"等问题,通过低影响开发措施和建成区外海绵体措施,开展生态海绵流域建设;丘陵区海绵城市应区分建成区内和建成区外,设定相应的建设目标和控制指标,建成区外应对堤防达标、雨水排放、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治等开展系统性建设和整治,建成区内应对可渗透地面、下凹式绿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地表水体水质、非常规水源利用、城市管网等方面开展系统性建设和整治。研究成果对丘陵区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建设面积广、资金需求大、运营维护成本高,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现实环境下,海绵城市建设所面临的资金缺口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因而构建多元化的海绵城市融资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研究的方式,在梳理近年来海绵城市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选取国内的广西南宁那考河和重庆悦来新城作为西部地区典型案例,以及以国外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作为研究样本,探讨分析了在海绵城市投融资方面的制度及配套的经济激励措施并加以比较;进而提出对我国海绵城市投融资层面的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海绵城市投融资政策研究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模式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19
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理念。目前科学界和实践部门因各自的专业所限和视角不同,对于海绵城市的本质内涵、构建模式和建设途径还存在诸多不同观点,缺乏统一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绵城市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本文试从对城市水问题的基本判断出发,分析指出海绵城市的科学内涵,综合提出海绵城市构建的系统模式。该模式从系统思维出发,总结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内涵、系统诊断、基本途径和耦合平衡,并统合于海绵城市"一片天对一片地"核心思想,突破专业限制,从宏观上提出了涵盖海绵城市全要素全过程的系统科学范式,可为海绵城市研究、规划与建设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杨凌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了杨凌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杨凌示范区海绵
城市的建设原则,并对居住小区类、旧城改造类、市政道路类、工业仓储类、水体类、公共区域类“海绵城
市”技术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为杨凌示范区及气候相近、城市发展程度相当的城市“海绵化”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碳减排效果,对海绵设施在特枯水年、偏枯水年、平水年、偏丰水年、特丰水年的降雨条件下的碳源和碳汇进行了核算,分析了碳减排途径与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建设模式,大兴国际机场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全年的碳减排量为795.6~1 804.0 t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平均每年减少1 221.2 t;不同水文特征年,大兴国际机场的碳排放量削减率为47.5%~58.7%,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相对传统建设模式年均减少54.9%;在一定范围内碳排放当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降水量越多,机场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碳减排绝对减少量越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水科学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海绵城市建设提出的背景和承载的期望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从水科学学科体系的10个方面(水文学、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工程、水经济、水法律、水文化、水信息、水教育),阐述水科学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海绵城市建设中可能遇到的6方面水科学难题:海绵城市建设水文效应与水系统模型、水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及方案优选、面源污染物通过土壤渗虑消减机理及效应、"渗、蓄、滞"作用机理与城市雨洪计算、水安全风险管控及适应机制、水管理体系研究,并初步提出这些难题的解决途径,旨在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密云区是首都生态涵养区和重要水源地,为分析自2017年以来密云区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后的工作情况,调研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寻求一条符合密云实际,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路径。通过调研,提出了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布局海绵产业,强化新旧兼顾,科学构建枝繁叶茂的海绵体系,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及水生态修复措施和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具体措施,在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以及城市生态功能提升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海绵城市从设计到建设、管理、绩效评估中水文所发挥的作用,提出城市水文站网规划要与海绵城市建设相适应,加强水文研究,提高水文服务城市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绵城市的提出是雨洪利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丰富和完善,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为解决城市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对于解决城市水问题意义十分重大。在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实际,提出我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动落实万里碧道建设。碧道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在碧道建设中保护、修复并串联水系、绿地、湿地,有效控制和利用雨水径流,建成贯通开放的海绵型碧道。通过邓山十里碧道的实例,展现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碧道建设中形式和建成效果,可为其他碧道建设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福州市某岛区旧城子流域黑臭水体问题,整治水系提升景观环境,实现“历史文化+海绵城市”的新建设模式,明确其建设目标和控制指标,编制可行的技术路线,列出了详细的建设方案,并建立了完善的建设运营模式及管理体系。该研究方案可为相关部门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运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武汉作为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已经在四新和青山两地开展示范区建设,然而推进速度并不理想。其中尤其是老城区改造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对后续推广具有较大借鉴意义。为此,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围绕德平路改造项目海绵体设计方案,结合实际调研了解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提出应加大公众参与、鼓励所有制创新、推广有偿使用以及完善技术规范等,以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并提升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