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述了膜蒸馏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膜蒸馏用于废水处理时的膜污染问题,包括膜污染发生的原因、形成机制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对膜蒸馏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膜过滤是一类重要的水处理技术,膜法水处理中膜污染是限制膜过滤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减少和控制膜污染极为重要。化学法因其良好的处理效果和可操控性成为目前膜污染控制研究的热点。对国内外膜法水处理中关于化学控制膜污染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和概括,总结了化学控制膜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并对其主要技术原理及应用领域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化学控制膜污染的研究重点及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徐晨翱  李攀 《净水技术》2021,40(2):100-106,135
膜污染是阻碍膜分离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膜污染控制技术一直都是膜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基于气液两相流的膜污染防控技术已经得到了诸多研究和广泛应用.微纳米气泡因其不同于普通大气泡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关注,而微纳米气泡控制膜污染的研究也日益活跃.文中综述了气液两相流控制膜污染技术的相关...  相似文献   

4.
5.
膜污染是超滤技术应用在水处理中的最主要限制因素,超滤膜污染和控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阐述超滤膜污染过程,分类膜污染形式,识别典型的膜污染物,深入了解超滤膜污染。通过混凝、吸附、氧化和生物处理等控制技术,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减轻膜污染,未来实施集成预处理方法,追求最优化的膜污染控制手段,从而加速超滤技术的収展。  相似文献   

6.
新型气液膜接触器是很多具有共同特点膜过程的总称,它使用高分子膜将两流体分隔开,膜孔为两流体提供有效传质的场所,与传统分离器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日益成为分离科学研究的热点。简述膜接触器在不同气/液分离体系中的应用,针对膜吸收、膜蒸馏、膜结构填料等三种典型的气/液界面膜接触分离过程,从结构、膜材料、传质、分离效率等方面详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着重介绍了近年来相关领域膜材料学的研究进展,如高分子膜材料、成膜方法以及膜材料的改性方法(等离子体改性法、紫外辐照法和表面涂覆改性法等)等。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微孔膜作为气体分布器的反应器的气液传质比表面积,主要考察了气体流量、液面高度、表面张力等操作因素对气液传质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液传质比表面积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先呈增大的趋势,到一定值时,开始呈减小趋势;随着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液面高度的增大缓慢减小。与传统塔设备比较,微孔膜气体分布器的气液传质比表面积要高,分布器强化了气液传质过程。最后,运用量纲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得到关于气液传质比表面积的关联式,此式较好地吻合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王亚安  陈建义  叶松  宋占荣  韩明珊  杨洋 《化工学报》2020,71(11):5216-5225
管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GLCC)是一种耦合离心力与重力的分离设备,其上部筒体内旋流液膜的分布特征显著影响其分离性能。液膜厚度作为该旋流液膜的关键参数,掌握其分布规律可为理解液膜的流动机制奠定基础。利用纽扣式电导传感器测量了GLCC上部筒体内的液膜厚度,通过改变入口气液相流量、入口喷嘴尺寸,系统地研究了其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操作参数一定时,液膜厚度沿轴向向上趋于减小;在某一轴向位置,液膜厚度随入口气量的增大呈现"S"形分布,随入口液量的增大而近线性增大;此外,入口喷嘴尺寸对液膜厚度的分布影响显著:在不同的轴向位置,不同尺寸喷嘴对应的液膜厚度间的大小存在差异。液膜厚度随气液量的变化规律证明液膜逃逸是GLCC液相分离效率降低的直接原因,而喷嘴尺寸对液膜厚度沿轴向分布的影响则反映了GLCC旋流效应与重力效应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膜污染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从膜结构的选择,如膜材料、膜孔径;优化工艺、优化运行条件,如曝气强度、出水方式以及定期清洗等方面描述减缓膜污染速度,延长膜清洗周期的控制措施,为MBR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微孔膜气体分布器,并对使用该分布器时鼓泡塔反应器内气液传质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这种新型膜气体分布器可以得到细小均匀的气泡,较大幅度地增大了气液传质比表面积,从而大大强化了反应器的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膜过滤的基本理论出发 ,根据膜滤的基本特征 ,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膜滤过程研究的成果与机理。通过静态和动态过滤模型理论的比较提出了其各自应用的领域与范围 ,为深入开展陶瓷膜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GAC-NF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饮用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GAC-NF组合工艺对以太湖水为水源的某水厂出厂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对TOC的去除率大于90%,其中NF的去除率占49%。NF对阳离子的去除率与离子浓度大小成正比;对阴离子SOl^2的去除率高于一价阴离子(Cl^-、F^-、NO3^-)的去除率。GAC吸附对移码型的致突变物的去除率为49、6%,对碱基置换型致突变物的去除率为20.2%。NF对两种致突变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4.6%和37.2%,可保证出水Ames试验结果呈阴性。  相似文献   

13.
用不对称氧化铝膜净化饮用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孔径小于0.18μm控制层的不对称氧化铝膜分离器用于饮用水的净化,能全部滤除水中的霉菌,杆菌及大于50nm的微粒子,细菌总的滤除率大于99%,采用简单的机械清洗方法可使膜的渗透性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4.
研究粉末沸石改善膜过滤性能以及提高有机物和氨氮去除效果。粉末天然沸石通过改性,降低Zeta电位,强化有机物的吸附,从而有效地提高膜过滤通量和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通过对膜表面的红外光谱检测和电镜扫描观察,粉末沸石防止膜污染的关键是在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它能有效地减少有机物在膜表面的沉积。  相似文献   

15.
MBR处理生活污水试验中膜污染的清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90%和85%;通过对膜表面和断面的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膜污染物主要覆盖在膜外表面,对膜的内部结构没有造成影响;酸洗对膜表面的无机垢体污染物的清除效果较为显著,比较NaOH和NaClO的清洗效果,结果表明NaClO对膜通量恢复效果最好,但对膜材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通过EDX分析可知膜污染物以有机污染物为主,而洗脱液中的蛋白质污染物又是其中的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16.
气液两相流在膜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膜技术应用中的污染问题,从强化膜分离以及膜清洗两个方面,讨论气液两相流对膜污染的控制作用.两相流在膜组件内一般形成弹状流提高膜面剪切力,或通过增加反冲效果以有效控制膜污染.较系统地阐述了气液两相流在强化膜分离及膜清洗过程中的机理,以及在管式、平板式、中空纤维和卷式膜组件中的具体应用.总结了影响气液两相流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及在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对两相流在大分子物质分级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向高效、低能耗、优化膜组件结构等方向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陶瓷膜回收分子筛废液中操作条件对膜通量和膜稳定通量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操作条件:在室温下,操作压力为0.15MPa、错流流速为1.8m/s、料液浓缩倍数为2。同时考察了操作方式对膜通量的影响,认为在恒浓度条件下适时地改变膜组件的进、出口方向对保持膜通量稳定,延缓膜污染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次处理水,采用周期逆洗型静态过滤方式进行了精密膜过滤。为了保持一定的过滤速度,逐渐升高过滤压力。通过不同的逆洗启动压力,对逆洗频率,膜恢复状态,以及过滤全过程中各种过滤条件下所消耗的能量进行了核算分析。对影响过滤的诸因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连续高速、稳定的过滤方面提出了实践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纳米氧化锆制备过程中陶瓷膜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丽  侯书恩  朱明燕  潘勇 《水处理技术》2005,31(4):60-62,66
研究了无机陶瓷膜对纳米氧化锆前驱体氢氧化锆胶体的洗涤和浓缩。通过比较0.2μm、0.5μm和0.1um孔径的膜通量,前者平均通量分别是后两者平均通量的2.29倍和1.85倍。在滤液流速与滤出液总量的关系试验中,发现渗透通量只有在料浆经浓缩,达到一定极限值后才会迅速降低。以此判断陶瓷膜分离氢氧化锆胶体的浓缩极限,其固液比为36%。同时提出在洗涤150L料浆,加水至300L效果最好,用水量少,大约为2020L,平均流速约为1000L/h时,洗涤工作时间为4.28h,是氧化锆制备过程中陶瓷膜分离工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陈琍  孙伟钢 《水处理技术》2006,32(7):74-75,78
根据嘉兴发电厂反渗透系统的流程、运行情况和多次反渗透膜的清洗经验,对于含有机物高的地表水为水源的反渗透膜运行特点、污染结垢情况以及使用常规药品进行化学清洗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具有同类水源及反渗透系统的使用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