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压裂用VFM超疏水高分子覆膜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高分子膜自组装技术制备了VFM超疏水界面砂,研究了VFM高分子膜的表面形态和疏水结构,以及覆膜材料对压裂砂破碎率和单颗粒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水、煤油、江汉油田S106-1、S106-3、SG106井的原油和返排水在疏水砂柱中和空白砂柱中的渗透率对比试验,可知油井排水在疏水砂柱中的渗透率比原油的渗透率小得多。通过水油阻力比值(NFRR)评价实验研究了VFM超疏水界面砂的油相渗透性和控水性能。室温20℃、围压2 MPa VFM超疏水界面砂的NFRR值可达到5.37。支撑剂的短期导流能力受闭合压力和材料本身的影响最明显。VFM支撑剂导流能力最大,在室温20℃、围压50 MPa导流能力可达120 mm2·cm。 相似文献
3.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8,(8):17-22
以三聚氰胺(M)和亚氨基二乙酸(I)为构筑基元,基于两者分子间氢键作用,按不同的摩尔比(2∶1和3∶1)构建了一种双组分超分子水凝胶。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其微观形貌为纤维网状或棒状结构;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M和I分子间氢键作用是其结构形成的关键驱动力;流变性能测试结果发现其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该水凝胶具有温度、pH和氟离子多重刺激响应性。摩尔比为2∶1的水凝胶(MI21)的相转变温度为68.32℃;MI21在pH=3~11的范围内以凝胶形式存在;卤素离子中只有氟离子能促使该水凝胶发生凝胶到溶胶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董文龙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4-8
用正溴丁烷和4,4’-联吡啶合成了新型的有机阳离子──1,1’-二丁基-4,4’-联吡啶(DPT.Br2),有机阳离子DPT.Br2又与金属盐CdBr2组装成了结构新颖的单核超分子化合物CdBr4(DPT)。通过红外光谱、荧光光谱、X-衍射仪等,表征了CdBr4(DPT)的光谱特征,并解出了其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硅钨杂多酸和亚甲蓝为原料 ,首次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硅钨酸 /亚甲蓝超分子配合物 ,它们的组成是( MB)· H4Si W1 2 O40 · 5 H2 O采用 IR、UV- Vis、TG- DTA等方法对合成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配合物中杂多阴离子仍保持 Keggin结构特征 ,具有良好的可逆光致变色性质 ,其光致变色是由于钨离子与有机基团间发生了电子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6.
在水热条件下,使用邻苯二胺和草酸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邻苯二草酰胺.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该化合物结构最显著的特点是存在着具有四水的水簇结构,氢键和π-π作用将该化合物连接成三维的超分子网络结构.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7.
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和 12 -钨磷酸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超分子化合物 ,经元素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确定其组成为C2 5H30 N3· H3PW1 2 O4 0 · 16 H2 O;用 IR、UV、TG- DTA、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 :有机配体与杂多阴离子以氢键形式相结合 ,杂多阴离子仍保持 Keggin结构 ,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光敏性 相似文献
8.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特别是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能够决定分子构造、分子聚集状态和超分子化合物的功能.在水热条件下由4,4’-二咪唑联苯(bimb)和对苯二甲酸(1,4-H2bdc)反应得到了通过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构筑三维网状超分子化合物[bimb·H2bdc]n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衍射结构分析表征了其组成与结构.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超分子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2.792(3)A,b=10.156(2)A,c=19.968(6)(A),V=2113.0(9)(A)3,Z=2,R1=0.0634,wR2=0.1407.在其晶体结构中,H2 bdc分子通过O-H…O氢键与bimb相连接形成了一维的(H2bdc)2-bimb-(H2bdc)2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非经典C-H…O氢键相连接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最终组装成了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富勒烯(C_(60))与液溴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制备溴代富勒烯(C_(60)Br_(24)),在碱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得到两亲性富勒醇衍生物乙氧基富勒醇。通过4,4-二硒化双苯甲酸与β-环糊精(β-CD)反应,合成了二硒化双苯甲酰桥联双β-环糊精。将乙氧基富勒醇与二硒化双苯甲酰桥联双β-环糊精进行物理混合,得到它们的超分子组装体。采用FT-IR、~1H NMR与TG/DTG对乙氧基富勒醇进行表征,确定其分子式为C_(60)(OCH_2CH_3)_8(OH)_(16),采用~1H NMR对有机硒桥联环糊精进行表征,采用FT-IR、UV与SEM对超分子组装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两亲性富勒烯衍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0.
11.
红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依靠常规方法提高采收率的难度越来越大,利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组成的三元复合体系可与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又具有较高粘度,既提高驱油效率又能提高波及体积,从而提高采收率。根据红岗油田萨尔图油层特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筛选出了一种三元复合驱油体系,该体系与红岗油田萨尔图油层原油形成的界面张力可达到10-3mN/m,该体系为1.5%A+0.06%S+0.2%P+0.2%N;其主要指标为界面张力(3~7)×10-3mN/m,粘度μ>20mPa*s。另外,通过室内岩心流动实验证实室内天然岩芯驱油效率比水驱采收率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2.
脱胶剂对大豆油脱胶效果及磷脂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前试验得出的大豆油水化脱胶优化条件的基础上,对含磷脂1.92%的大豆油水化时分别加入乙酸酐、柠檬酸、过氧化氢、磷酸、乙酸、氯化钠、氢氧化钠。结果是:加乙酸酐得到的脱胶油含磷脂量最低,为0.15%;加过氧化氢得到的磷脂颜色最浅,为Gardner比色5 ̄+,而脱胶油的过氧化值最高;加柠檬酸得到的磷脂丙酮不溶物含量最高,为82.6%,精炼率也是高,为97.9%;加磷酸得到的磷脂颜色最深,为Gardner比色9 ̄+。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藏注CO2气驱提高原油采收率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对CO2驱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CO2、N2、压缩空气等不同驱介质的驱油效率;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注CO2增油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对CO2气驱、N2、压缩空气、水等不同驱替介质的采收率进行了对比,并对部分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渗透油藏中CO2气体增油效果最明显,压缩空气次之,最后为N2驱.通过对CO2参数优化,得到了模拟区块实施CO2驱的最佳渗透率和剩余油饱和度.研究结果对我国油藏注气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庆油田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和评价大庆油田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大庆油田油层(原油、水质以及温度等)条件下,进行了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独的鼠李糖脂与大庆原油的界面张力不能达到10^-3mN/m数量级的超低值;但与用大庆馏分油磺化合成的石油磺酸盐PSD-2复配,在表面活性剂总浓度为0.4%、NaOH为1.0%时,该体系与大庆原油的界面张力达到了10^-3mN/m数量级的超低值;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向含1.2%NaCO3的磺酸盐B-100体系中加入0.1%鼠李糖脂发酵液,不仅可使界面张力降低到10^-4mN/m数量级的超低值,还可使价格昂贵的表面活性剂B-100的静态吸附量降低30%左右。岩心驱替试验表明,驱油过程中明显形成了油墙,含水由98%降到了50%,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OOIP(原始地质储量)左右,显示了大庆油田开展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方法的良好前景,并为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廉价驱油剂。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进行了三种不同分子量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蠕变回复实验 ,多孔介质采用的是三种不同结构的微观模型 ,即 :毛细管模型、网格模型和天然模型。通过对模型实验数据的拟合 ,确定了聚合物溶液的松弛时间 ,并根据松弛时间大小和流量变化率 ,评价了不同分子量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行为 ;还采用人造岩芯研究了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蠕变回复[1] 与驱油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聚合物分子量越大 ,松弛时间越长 ,且蠕变回复过程中流量变化率与聚合物分子量有关 ,同时 ,通过聚合物溶液的蠕变回复可以提高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用Washbum法对比了单分子双季铵盐MD膜驱剂、四乙基溴化铵[(Et)4N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油藏矿物润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藏矿物吸附MD膜驱剂或(Et)4NB亲水性大于CTAB,大庆、中原油砂吸附MD膜驱剂或(Et)4NB亲水性增加;油藏矿物吸附不同季铵盐亲油性大部分降低.沥青质-油藏矿物(除沥青质-高岭土)吸附不同季铵盐亲油性都有增加;油砂及沥青质-油砂吸附MD膜驱剂亲油性小于(Et)4NB和CTAB,对油田的水驱和三次采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