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桩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是桩基设计中的首要问题,为桩基设计提供参考指标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的预估,桩周土摩阻力标准qs的取定至关重要。论文通过对钻孔灌注桩静载荷试验、高、低应变检测的对比分析,探讨桩侧摩阻力标准值qs如何取值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通过宁波软土地区一桩基工程实例,将复式注浆技术对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静载荷试验研究和数据分析。试验表明,复式注浆显著增加了桩身回弹率。当钻孔灌注桩持力层为岩层且清渣到位时,桩端后注浆对桩基承载力影响不大。当注浆孔堵塞时可通过桩体体外注浆的方式进行补救。复式注浆技术影响因素众多,设计人员在参数选用过程中要结合现场实际条件,并通过对静载荷试验的科学分析合理选定,不可经验主义。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应用中,桩基的水平承载力一般只有几十吨,而在储煤棚设计中,桩基的水平承载力往往可以达到数百吨。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力度不断加强,一大批储煤棚项目纷纷批准建设,桩基在较大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形态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计算不同参数影响下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总结了各参数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结合具体工程的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复核,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措施,使桩基水平承载力发挥更充分的前提下,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同一场地2根不同桩长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试验及内力实时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确定了试验桩的单桩容许承载力值.提出了本工程试验桩设计参数安全储备系数过大的问题,建议工程技术人员合理选用桩基设计参数,尽量做到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时,欠固结土层的侧阻力在试桩环节以相反方向存在,考虑桩混凝土腐蚀裕量,实现工程桩与试验桩能达到近似同水平的应力状态,都需要合理确定试验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加载值。桩身承载力起控制作用的桩基设计,应根据桩承载力设计表达式合理确定设计用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和试桩加载值。  相似文献   

6.
贺占海 《钻探工程》2021,(8):118-124
基桩承载力与完整性检测是隐蔽工程验收的关键环节,通常于桩基设计阶段即规划好检测方法,在施工阶段安放好检测设施或解决好地基处理问题,以利于后续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大直径超长桩因设计承载力大、桩身情况复杂,对检测工作要求较高,更应遵循检测与设计同步的原则。本文所述天津某项目恰恰忽视了基桩检测的事前设计,致使长大桩检测遇到棘手问题。作者在有限条件下通过专业技术分析,利用多年实践经验,因地制宜制定检测方法措施,采取分步加载法解决了大吨位堆载试验对长大桩承载力的验证性试验问题,综合利用低应变法与高应变法解决了长大桩的完整性检测问题,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根据三根大直径扩底灌注桩的现场静载测试资料,分析了桩土相互作用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变形过程,说明按相对沉降法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桩周土和桩端土的工作状态,从而证明,按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经验参数法确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与静载试验检测结果相近,为本地区基桩设计积累了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熊玉铭  何永曦  潘浩 《中州煤炭》2021,(5):57-62,67
对于超长桩顶部受力承载水平临近极限情况时,会出现桩端位置附近的摩阻力陡增的现象,且不同桩体周围的土体强度和桩—土接触面特性差异,产生该效果的力度也不尽相同。以超长摩擦型单桩承载性能分析为基础,构建了复杂介质环境下超长摩擦型单桩的桩—土受力模型,并将广义弹性原理和优化反分析理论进行结合,以此来计算复杂介质中的超长桩摩擦型单桩的承载机能和测试静载试验的沉降曲线。通过测试得到的桩周和端土力学数据,结合有限单元法对超长桩桩端和桩侧阻力的Mindin解进行修正计算,以此提高抗滑桩的桩端和侧阻力相互作用的计算精度。算例结果表明,考虑桩体附加侧摩阻力修正后的计算结果和测试值吻合程度很高,说明该方法对提高超长桩的桩端和侧阻力相互作用的计算精度、对指导工程施工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根据三根大直径扩底灌注桩的现场静载测试资料,分析了桩土相互作用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变形过程,说明按相对和法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桩周土和桩端土的工作状态,从而说明,按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经验参数法确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与静载试验检测结果相近,为本地区基桩设计积累了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不同桩长的水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静荷载试验,运用数据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建立单桩承载力、侧摩阻力与桩长之间的相关回归方程,即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为不同桩长的设计,提供了单桩承载力或侧摩阻力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1.
通过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管桩)在不同土性中的计算单桩承裁力、压桩参数与静载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PHC管桩端阻力、侧阻力分配情况、不同土性中的闭塞效应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桩基础设计过程中,岩土参数的准确性对基桩承载力计算结果至关重要.为研究岩土参数的不同取值对海上风电大直径钢管桩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从不同岩土参数在水平承载特性中的敏感性问题,该文选取江苏某典型海上风电项目,采用数值模拟对工程进行简化建模,研究土体黏聚力c、桩土界面摩擦角φ、土体弹性模量E、剪胀角ψ不同取值对大直径钢管桩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抗剪强度与水平承载力正相关,且影响明显;2)土体弹性模量对水平承载力影响不明显;3)水平承载力随剪胀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论可作为海上风电大直径钢管桩基础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石油化工装置具有高、大、重及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要求严格等特点,宁波镇海某石油化工项目位于沿海软土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差,风荷载大,对桩基的水平承载力要求较高。为了取得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桩基水平承载力参数,在工作区内开展了不同桩径、桩长、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预制方桩桩基的水平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桩顶自由条件下,单桩水平承载力随着桩径和桩长的增加而增大,但并非是线性增长,而是呈幂函数增长关系;单桩水平承载力随着桩顶竖向荷载的增加同样呈幂函数增长关系;群桩水平承载力大于单桩水平承载力之和。  相似文献   

14.
泥岩地基中泥岩的桩侧摩阻力设计参数比较缺乏。通过对吉林省龙华松花江特大桥工程试桩的自平衡静载试验分析,并结合室内桩和泥岩接触中型剪切摩擦试验,揭示了该地区泥岩地基中大直径深长灌注桩泥岩侧摩阻力作用机制及承载特征,得出了一些对泥岩地基中钻孔灌注桩的设计和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结果表明:大直径深长桩桩端阻力分担的荷载只占总承载力的一小部分,属摩擦型桩。自平衡测试中,全风化泥岩侧摩阻力达到173 kPa,强风化泥岩侧摩阻力达到279 kPa,中等风化泥岩侧摩阻力达到336 kPa,实测值较规范参考值大很多。建议在桩基设计时通过室内桩和泥岩接触中型剪切摩擦试验,基于莫尔库伦理论预估泥岩侧摩阻力,为桩基承载力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某重点桥梁建设工程的超长大直径试桩试验,对比分析了钻孔灌注桩在桩端后压浆前后承载力、沉降的试验数据,认为后压浆对于提高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减少沉降具有明显作用.因而将桩端后压浆技术应用到该桥梁的群桩基础建设中.通过分析该桥梁基础的长期观测数据,发现桩端后压浆对于提高群桩基础的整体性,减少沉降,增加安全储备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应用中,桩基的水平承载力一般只有几十吨,而在储煤棚设计中,桩基的水平承载力往往可以达到数百吨.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力度不断加强,一大批储煤棚项目纷纷批准建设,桩基在较大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形态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计算不同参数影响下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总结了各参数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  相似文献   

17.
人工挖孔桩基施工中因施工措施采取不当,引起桩端沉渣过厚、桩侧土扰动,造成桩基沉降大、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现象。在桩事故处理中采用高压注浆工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桩基沉降,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前经验法确定桩侧极限摩阻力大小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因其使用方便,当实际情况与经验法中的情况相似时,计算结果的精度也是符合实际工程应用的。但对于深水环境下的超长大直径灌注桩则存在较大误差。通过3根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试桩的自平衡法试验实测数据,分析桩侧摩阻力的传递规律,并与经验法参考值进行对比,对桩侧极限摩阻力的计算提出修正系数,并结合实例对修正结果验证。得出的修正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对于工程设计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获得了大直径开口钢管桩在竖向压力下的桩身应变。在抗压静载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随桩顶荷载的发挥规律。桩身轴力沿深度的分布、各土层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均与桩顶荷载的大小密切相关。在各级荷载下,桩身变形主要表现为轴向弹性压缩。假定桩端阻力主要来自土塞,分析了土塞与内壁的相互作用随桩顶荷载的变化。基于一维竖向平衡分析和有效土塞高度的研究,建议了大直径开口钢管桩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某高层建筑嵌岩钻孔灌注桩的设计和桩基检测结果,对现行几种嵌岩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正确选择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