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2月2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我校陆俭国教授荣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继2000年度以来又一次获此殊荣.由陆俭国教授主持完成的“低压电器试验技术与检测技术的研究”项目属电工技术领域,综合了课题组1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为支撑,发表学术论文68篇,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相似文献   

2.
陈国光简介     
正陈国光,1962年10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国光教授主要从事武器系统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信息化弹药的弹道理论与飞行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完成省部级鉴定9项,获省部级奖7项;在《兵工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弹道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IBS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EI收录4篇;获国防发明专利2项。  相似文献   

3.
于小红教授     
于小红,1965年出生,工学博士。装备学院航天指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战指挥教研团队首席,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先后承担了30余项国家“863”、武器装备预研、载人航天工程、试验技术等领域的课题研究。获全军军事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总装优秀训练教材一等奖2项。出版专著教材5部,发表国际国内学术论文60余篇。  相似文献   

4.
胡国良 男,1945年生,教授,现任沈阳化工学院科研处处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工作,承担或参加多项国家、省科研项目,完成多项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其中2项成果获沈阳市及辽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几年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1982年12月至1984年12月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赴日本国立富山大学留学2年,1993年及1997年又两次赴日本、俄罗斯参加学术报告及进行学术交流.王长松 男,1956年生,副教授,现任沈阳化工学院…  相似文献   

5.
正潘志权,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湖北省"教学名师",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Global J.Inorg.Chem.》和《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编委。潘志权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长期从事中低品位胶磷矿的浮选药剂的设计、研发、生产,磷尾矿及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该团队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以及企业委培等纵/横向项目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1项,  相似文献   

6.
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所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条件和设施,研究所成员在“电力系统建模、仿真与稳定性分析”、“动态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与监控”、“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与调度”等方向进行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近年来,承担20余项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其中多项技术成果通过鉴定,1项获得省部级新产品新技术一等奖,3项成果分别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0余篇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机构收录。研究所现有人员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人、硕士学位人员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人员3人。电力系统自动化研…  相似文献   

7.
本项目是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总装试验技术重点项目和通用电子装备建设任务的研究成果。2004年5月开始立项,2012年11月通过成果鉴定,2013年11月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主要内容:以国产军用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高性能并行仿真计算机为基础,研制了体系结构建模、体系对抗仿真、装备效能分析、体系能力评估平台,集成构建了“基于高性能并行计算的电子信息装备体系建模与仿真系统”,有效提高了电子信息装备体系综合论证、效能评估分析和关键技术试验验证的能力。成果形式为:基于高性能并行计算的电子信息装备体系建模与仿真系统1套;授权国家和国防发明专利7项,另有6项受理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国防报告6篇;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技术文档60余份;培养5名博士生、10名硕士生。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是在1972年成立的半导体器件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6年国务院学位办授予该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经省人事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该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依托该学科获得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目前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梯队,在19名教师中,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教授4名、副教授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在读博士5名.该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是传感器微电子机械加工系统(MEMS)、纳米材料与纳米元器件、传感器应用电路与系统以及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等方面.1975年研制的2DCM型硅磁敏二极管和3BCM型锗磁敏三极管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研制的硅磁敏差分电路获1983年国家发明三等奖;1987年完成的硅各向异性腐蚀技术与设备项目获1990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的列车偏载探测项目获1998年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完成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计划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6项,出版学术著作8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6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已经获得专利权2项;其中1项申请的国际专利:纳米结构开关忆阻器现已被美国专利局受理.近两年该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计划项目和厅局级项目多项;两年内发表被SCI、EI检索和国家一级学报学术论文2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23篇.  相似文献   

9.
正重庆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安全控制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刘东燕教授(重庆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专长于岩土工程领域研究及工程实践,在深部岩土力学特性、环境岩土工程、边坡工程、环境地质及地质灾害评价与监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先后主持、参加岩土工程方面的纵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主编教材3部,主编科研文集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得授权2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本实验室人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科技部、教育部(重点)、江苏省工业支撑、江苏省高新技术以及横向项目等40余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部级别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别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及其他奖项近20余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本实验室人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科技部、教育部(重点)、江苏省工业支撑、江苏省高新技术以及横向项目等40余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部级别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别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及其他奖项近20余项。  相似文献   

12.
巍巍泰山,五岳独尊。坐落在泰山脚下的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是世界同行业5强企业、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863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国家科技兴贸重点出口企业。拥有我国玻纤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首家荣获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五十余项,国家“863”计划项目三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相似文献   

13.
经济贸易系成立于1993年,现有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和物流管理5个专业,在校学生近千人。全系教职工24名,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名,副高级职称的7名,硕士学位以上的18名,多数教师为"双师型"教师。近几年来,全系教师已出版教材1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承担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省部级项目2项,  相似文献   

14.
株洲工学院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3月,陈科华教授出任所长。学术队伍该所自成立伊始就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高学历、高职称且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专业学术队伍,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其中已毕业的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已毕业的硕士4人,在读硕士1人,并与省内外伦理学研究基地建立了稳定的学术联系。学术成果自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所成立以来,该所研究人员在国内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伦理学研究》、《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孔子研究》等核心刊物5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新华文摘转载论文10余篇;负责及主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科研经费总额达27.6万元;出版学术专著18部,教材3部,其中多部专著与教材受到学术界好评并获奖;该所研究人员多人次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即彭纳揆教授的《中国德育》获全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部级奖励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相似文献   

15.
“精细石油化工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团队是江苏省首批科技创新团队,现有研究人员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3年已发表论文64篇,专利12项,项目经费124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  相似文献   

16.
“精细石油化工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团队是江苏省首批科技创新团队,现有研究人员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3年已发表论文64篇,专利12项,项目经费124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国家科技大奖最多的一年,共有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独立或合作申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相似文献   

18.
株洲工学院水射流研究所主要从事智能化高效水射流系统的理论及应用研究。高压水射流和磨料水射流是一种可与激光、等离子体切割相媲美的新型切割技术,它将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技术与新型、高效射流相结合,提供全新的智能化切割、超微破碎、清洗、干燥与降尘设备。本研究方向形成于80年代后期,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新型智能化高效射流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理论和应用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15篇被SCI、EI、ISTP三大文献检索系统收录;完成和在研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共27项,其中已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石油钻井、工业设备清洗、各种材料的射流切割等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研究领域1.1 新型、高效射流技术1)自激振荡脉冲射流 重点研究其基础理论及在石油钻井、工业管系、燃油发动机等领域的应用。该项技术于1991年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和1993年被列为国家级新技术产品。2)空化射流 重点研究其物理、化学效应,首次提出其在材料强化、污水处理中的应用。3)电液压脉冲射流 重点研究其在材料成型、污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4)磨料射流 重点研究前、后混合磨料射流及振荡磨料射流的系统装置、冲蚀及切割性能及其在切割、清洗、材料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韩跃平     
正韩跃平,男,1974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多维信号处理与重建、图像处理及无损检测技术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山西省学术带头人,山西省高校131领军人才,山西省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主任。韩跃平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太原市科技局博士基金1项,参与及组织完成省部级与其它课题多项,其中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度我校共有5项成果获奖,其中2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教育部公布的高校获2012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励通用项目统计排序中,我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八,在江苏省高校中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