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芳  赵祥  桑晟 《四川建筑》2011,31(5):37-38,42
以《城市意象》为基础,对西南科技大学新区建设中的建筑、道路、场所、标志物和边界五元素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营造更具"人性化"的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方法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3.
武汉市城市意象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林玉莲 《新建筑》1999,(1):41-43
通过武汉市公共意象调查,了解市民对武汉市城市环境的评价,评出城市的象征,中心,值得自豪和最美的地点,以供城市规划,更新与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京实验学校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辉  吴斌 《山西建筑》2009,35(28):10-11
阐述了校园环境的设计指导思想,分析了小学校园环境设计思路与环境品质,并对具体的景观景点内容做了详细的介绍,指出校园环境应是学校室外教学场所之载体,因此创造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室外空间是我们进行校园环境设计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5.
邓丽 《南方建筑》2006,(11):92-94
本文针对城市地下商业街迷宫似的环境难以定位定向的现状,借鉴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提出地下商业街环境意象的三要素:通道、区域、中庭,进而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环境两方面,深入分析环境意象各要素,探讨地下商业街可识别性,可意象性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可意象的城市——解读《城市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凯文·林奇在书中对城市视觉形态进行的详尽分析所提出一种可以运用城市尺度处理视觉形态的方法,以及一些城市设计中的首要原则,对三个实例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磊  杨庆 《云南建筑》2009,(1):51-53
针对城市居住区外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居住区外环境的可意象性概念,并从居住区的边界、节点、路径、标志及区域等角度阐述了居住区外环境可意象性的建构途径,同时通过它们之间的有机整合,以期建构出良好的居住区外环境整体景观意象。  相似文献   

8.
诗词歌赋与杭州城市意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静 《规划师》2004,20(2):91-93
作为中国化的组成部分,诗词歌赋有着重要的地位。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保存了当时的历史化信息,是记录历史的主要方式。中国的诗歌与建筑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诗歌学赋予建筑以灵性,建筑作为诗歌所要抒发的意境的载体而存在。滕王阁因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而闻名,“落霞与  相似文献   

9.
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顾朝林  宋国臣 《城市规划》2001,25(3):70-73,77
介绍了城市意象的概念 ,并从结构性意象研究和评估性意象研究两个方面 ,对城市意象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的若干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最后 ,强调了城市意象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城市意象五要素为切人点,对自宋朝以来各个元素在各个时期的发展进行分析,阐述了府城千年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意象演变与空间形态变迁的关系,最后以此为基础对府城空间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挖掘城市特色内涵为出发点,以城市意象五大要素为基本理论依据,探讨了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的关系,并将其扩展至城市规划设计的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进行城市特色的塑造研究。最后以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实践尝试城市特色的意象扩展,为城市特色的塑造提供理论指导,为中国城市特色塑造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熊丹 《中外建筑》2012,(6):78-79
凯文.林奇在60年代写的《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本文通过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对汉口的城市意象进行分析对比,提出汉口特有的一些城市要素,从而更好地了解城市意象,以及未来武汉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杭州湖滨街区城市环境意象与空间景观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海燕  王竹 《华中建筑》2004,22(6):95-97,103
湖滨街区位于城湖结合的敏感地带,在城市空间景观中是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互相渗透的过渡地带。该文以解读城市形象为目的,运用城市意象分析方法,诠释了杭州湖滨街区城市环境特色及空间景观的生成与塑造。  相似文献   

14.
把握校园空间意象,塑造良好育人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学生的行为模式研究与校园环境设计有机结合,塑造出良好的空间意象和理想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5.
徐磊青 《新建筑》2012,(1):114-117
通过对中国城市意象研究文献的分析,归纳出中国城市意象研究主要的三大主题:第一类是基于林奇认知地图五大要素的揭示城市意象元素及城市结构的研究;第二类是以挖掘地方特色为目标的城市意象研究;第三类通过城市意象研究试图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进行评估;分别对这三种研究取向进行分析,阐释其存在的两种研究范式:解释性研究和诊断性研究,并对城市意象研究目标、方法等进行讨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熊鹏  张阳生 《华中建筑》2012,30(6):101-104
简要梳理了西安城市轴线时间、空间、场所多个维度的发展演变历程,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取居民的认知地图,根据城市道路意象得到城市轴线意象,分析了西安城市轴线意象的基本特点和决定城市轴线意象的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17.
王彤彤 《山西建筑》2010,36(35):36-37
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意象采用图片辨认和认知地图的方法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总体可意象性高;整体意象是以图书馆为中心,以区域为主要的空间划分方式又与校园环路联系起来的整体,其中区域起主导作用,主要标志物和节点清晰,而道路和次要标志物相对模糊。  相似文献   

18.
刘昆 《规划师》2012,28(12):106-108
色彩作为一种光谱现象,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色觉性,即视觉传达性.原本无倾向、无情感的自然颜色,在人类的意识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定义,成为人类个性特征及情感表达的一种手段.色彩显然具有文化的归属感,在现实环境中积淀了社会的内容,表现出地域、族群及人类文明的许多特定意义.因此,色彩作为形式的词汇,在设计领域中不单是表现的手法,而且是界定地理、历史、文化及社会的一种要素,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太原市城市意象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绘制认知地图的方法对太原市的城市意向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太原市的城市结构为迎泽大街和汾河相交的大"十字",中心区域为迎泽区;城市文脉得到了较好的延续;虽然城市节点标志不够明显,但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城市环境缺乏特色,污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城市意象是一个城市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包括区域、边界、道路、节点和标志物五大意象元素。苏州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历史的沧桑变迁中,城市意象不断改变着,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苏州又呈现给人们什么城市意象呢?本文着重介绍了苏州城市意象元素的变迁,阐述苏州如何在世人面前展示着古韵今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