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丽 《山西建筑》2005,31(22):42-43
分析了色彩的作用,研究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紫禁城在色彩应用上的经验和成就,其建筑布局、形式、装饰等体现出中国所特有的建筑特色,成功地获得了宫殿建筑所追求的建筑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宫殿建筑代表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成就,它包括了行政、居住、祭祀、教育等多种功能,是中国其它传统建筑的范本,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住宅、宫殿、宗教等建筑形制基本相同,而西方古代住宅、宫殿、宗教等建筑形制则存在较大区别。文章通过将建筑形制的发展演变与地区文明发展进程结合分析的方法,探讨历史、政治、宗教等因素对不同类型建筑的形制差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宫殿区是中国古代城池中核心的部分,是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唐崖土司城宫殿区遗址是鄂西地区土司城宫殿区遗址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宫殿区原有的建筑风格既体现汉族官式建筑的特点,又融入了土家族特有的建筑形制。本文从整体平面格局、建筑单体形制特征等方面在现有的资料基础上对唐崖土司城宫殿区遗址进行了初步复原,为进一步还原其真实性提供参考依据,以期为研究土司时期建筑技术与艺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0)
<正>故宫博物院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宫殿,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是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如今,故宫博物院的设计师们设计出了十分有创意的纪念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6.
紫禁城宫殿建筑是明清两代皇家宫廷生活的基础,是宫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规模宏伟的建筑群,不仅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而且由于它的建成,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大成,因此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享有极高的盛誉。紫禁城建筑布局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作为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是统治的象征,占据相当数量的建筑面积和广阔的室外空间。内廷作为皇室生活  相似文献   

7.
孙韫 《山西建筑》2010,36(29):18-19
通过对明清故宫建筑设计理念的分析,从故宫的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设计的共通性的研究方法,达到了从建筑整体上发现共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2月1日按照不同建筑结构和规划特点,对中国古代土水建筑、都城规划、建筑外观等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的研究,对古代建筑的时代性差别把握得当,且总结了中国古代城市和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群的规划、布局手法及建筑物的一般性特点。傅熹年先生善于运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不同于宫殿,庙宇等大型公共建筑,而是更注重因地制宜,建筑群在空间组合变化上更为丰富,和生活的联系也更加紧密,这些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形态,人的生活方式,民俗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还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它们历经六、七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邱振乾 《建筑》2011,(21):79-79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研山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干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地记录了下来。  相似文献   

12.
武斌卫 《山西建筑》2006,32(23):45-46
探讨了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以及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发展的意义,从城市、村落、宫殿、陵墓等方面的建设论述了天人合一境界的体现,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1、绪论1.1导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自豪的文明成果之一,是文化思想的结晶。每一个时代的建筑布局设计,艺术风格鲜明地反映了该时代的经济、社会、科技及相应工程材料等特点,建筑的兴衰与社会的兴衰相始终。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相似文献   

14.
礼制序列的威严——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越南宫殿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海量 《新建筑》2010,(1):132-134
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越南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中国的文化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越南文化及建筑艺术的发展。位于越南中部的顺化皇城就是中越古代建筑文化交流的见证。从选址布局、空间形态及建筑造型等方面对顺化皇城的宫殿建筑进行分析,并探寻其文化根源,展现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石头上的艺术伴随着人类从蛮荒时代逐步走向现代文明。石雕是中华建筑艺术中最具特色的建筑语言,用于古代宫殿、寺庙、石窟、民居建筑装饰等。石雕上的图形反映出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表达出不同的艺术设计思想,本文通过对石雕上植物图形的解读、分析,从形态变化历史的角度归纳出中国石雕图形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肖欣荣 《山西建筑》2005,31(16):55-56
就中国古建筑的“式”与“势”作了论述,阐明了中国古代建筑富于变化的基本形式、别具一格的悬挑结构、优美的屋顶曲线,以及丰富的建筑群组、对比强烈的宫殿建筑色彩,论证了中国古建筑“造势”背景和“气势”所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31)
燕下都遗址是已知已发现的战国都城中最大的一座,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时代(公元前311年)。它的最大特点是其高台建筑,即在地平面上用夯土技术建立起高度不同、体积不同的高台,再在高台上建造宫殿,高低错落,巍峨壮观。考古材料证实,商、周、秦、汉时期,重要建筑的高大台基都是夯土筑成,宫殿台榭也是以土台作为建筑基底,可以说我国古代的夯土技术是非常发达的。统治者之所以兴建如此多的高台建筑,除了这些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实际功用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文化层面的需要。因此,高台建筑作为我国古代社会步入文明阶段的一种标志性建筑形式,对中国人观念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本文就试着从这方面入手,对中国人的"台文化"做一翻解读。  相似文献   

18.
秦红岭 《华中建筑》2007,25(12):1-3
在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礼"与"贵和尚中"的思想对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影响最为显著、强烈.从都城规模、方位布局与分区规划到礼制建筑的形制、宫殿建筑的群体布局、传统民居的空间序列等方面,无不浸透着"礼"之规制.儒家"贵和尚中"的基本特征,则在较大程度上赋予了中国古代都城和谐、严整、方正、秩序的理性美基调.  相似文献   

19.
睒电窗小考     
中国古代建筑的窗的形式,样式变化丰富,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丰富的一个要素。这些窗式中的许多是我们所常见和熟悉的形式。然而,也有一些古代的窗式,在后世较为少见或未能流传至今,对其形式和做法我们都很陌生。如本文中所要论及的睒电窗即是其一。 历史上,睒电窗曾是一较为高级和重要的建筑窗式,在宫殿、佛寺建筑上都有广泛应用,《营造法式》中也有专门的记载。从《法式》记录内容的惯例来看,多是选录重要和高级者,如其所录窗式,即是如此。由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行政建筑历史演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华 《华中建筑》2010,28(12):137-140
中国古代行政建筑主要包括宫殿和衙署,是统治者进行政务活动的场所。行政建筑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物质载体,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发展变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该文通过对中国古代行政建筑的历史演进过程、影响因素、主要特征的探讨,希望从中探寻现象背后的动因及规律,获得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