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VC轧辊凸度的形成及其板形控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型轧机-VC轧机为研究对象,首次给出了VC轧辊在不同油压下的凸度分布计算公式,并分析出VC轧辊各结构参数对其凸度生成的影响规律,同时还以宝钢1550CAL平整机为例,研究了带材的平直度与VC辊内部油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丽娟  韩斌  谭文  阮安甫  汪水泽 《轧钢》2012,29(4):38-42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冷、热轧板材板形检测装置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了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板形仪的结构形式和应用特点。同时,在板形控制方面,主要从自动控制的角度对板形函数、控制方法、控制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板形自动控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泰钢冷轧厂1700 mm六辊可逆式冷轧机在板形控制方面的经验。通过张力控制、压下量控制、液压弯辊控制、轧辊轴向横移控制及工艺润滑系统控制,有效地改善了板形,提高了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十二辊可逆式轧机板形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十二辊可逆式轧机的辊系结构,板形自动控制的原理、方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莱芜钢铁集团公司1500mm热带轧机因无板形控制系统而导致产品档次低的问题,研究应用了变接触支撑辊(VCR)技术与高效变凸度的工作辊辊型(HVC)技术。经实际应用,提高了带钢板形质量,并开发出高附加值产品。  相似文献   

6.
由于板带材是钢铁行业的主干产品,板形控制是板带轧机的关键技术,平整是提高板形精度的重要手段,平整机的板形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到成品板带材的板形质量。利用建立的理论模型对DSR平整机各板形控制机构的板形调控功效进行了研究。计算了不同宽度下弯辊力及各压块力的板形调控功效曲线,为DSR技术的在线控制和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杰  昝现亮  于孟  李悦  侯延伟 《轧钢》2016,33(2):29-33
为提高某厂1 700 mm罩退平整机板形控制能力,改善薄规格带钢的板形控制质量,以平整机辊型配置优化为基础,对平整轧制力、弯辊力、张力、延伸率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优化了罩退机组对上游产线的板形控制要求,在酸轧采用统一的双边浪板形目标曲线,形成了一整套针对薄规格带钢的板形控制工艺技术,并在生产中得到稳定应用。宽规格带钢板形一检不合格率由11.47%降至1.24%以内,中间规格带钢板形一检不合格率由4.91%降至0.74%以内,窄规格带钢局部浪一检不合格率由95.5%降至8.4%,支撑辊辊型不均匀磨损得到改善,服役吨位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8.
杨喜恩  王莹  闫青华  王宁 《轧钢》2022,39(2):118-123
针对厚度0.2 mm以下极薄规格带钢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中浪缺陷的问题,对某UCM轧机极薄规格带钢局部中浪板形缺陷与轧制过程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工作辊温度测量与工作辊热凸度引起平坦度的有限元计算,表明中浪缺陷是由于轧辊热凸度过大而造成的。分析了轧辊热凸度影响因素,以及UCM轧机轧辊辊型,板形目标曲线,中间辊轴向横移,乳化液,中间辊、工作辊弯辊力等参数对极薄规格带钢板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板形目标曲线优化设计,合理配置中间辊轴向横移量、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3种板形调节手段,增加中间辊轴向横移量,增加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负弯的调节余量,可在消除中浪的同时避免边浪的产生。同时,通过优化工艺润滑制度,降低乳化液温度到合理范围,可有效提高分段冷却的板形控制能力,使带钢平坦度回归到板形目标曲线设计范围,释放弯辊调控量。再有,通过支撑辊边部辊型优化设计,可提高辊型对边浪的抑制能力,在减少中浪的同时不产生边浪。采用上述措施,将中浪缺陷减小到5 IU以内,极薄规格带钢中浪板形缺陷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9.
ABB板形测量和控制系统及板形标准曲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林振波  连家创 《轧钢》1994,(4):20-24
介绍了引进的ABB板形测量、控制系统的测量控制及思想,并总结了板形标准曲线的意义及控制信号的提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VC轧机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一套针对VC轧机的板形控制数学模型,并以板形为优化目标函数,提出一套新的辊型曲线设计方法,设计出合适的工作辊与支承辊辊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了轧机的板形控制效果,改善了板形质量,降低了双边浪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卜祥启 《轻金属》2006,(11):67-69
介绍了VC辊(Variable Crown Roll)的结构、原理、特点,以及它在宽幅铝箔轧机上应用,对铝箔板形控制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中厚板生产中出现的钢板头尾中间超厚和板形不良的质量问题,利用平面变厚度有限元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建立了轧辊磨损模型和热凸度预报模型,开发出PMR和PWR辊型,应用后使板凸度下降了52%。  相似文献   

13.
张君  张岩岩  兴百宪  杜江城  邢雨  钱承 《轧钢》2017,34(5):41-45
针对CVC轧机辊型设计过程中个别辊型参数计算方法不完善的问题,根据CVC轧机的工作原理及板带凸度控制要求,在推导出辊缝函数的基础上,计算得到了辊缝等效凸度表达式,进一步对各个辊型参数的具体含义进行了阐释,首次定义了辊径方差新概念并推导出了其表达式,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保证上下工作辊辊径方差最小的三次CVC辊型参数优化方法。应用本文提出的辊型参数设计方法,对国内某冷轧厂的CVC轧机辊型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在保证轧辊等效凸度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减小了上下工作辊的辊径方差,使轧辊磨损更加均匀,同时也保证了出口带钢的板形质量,为生产现场的辊型参数设计及辊型磨削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宋沙沙  桑圣峰  闻杨  莫志英  柯于军  林悦 《轧钢》2022,39(5):108-112
板形是冷轧带钢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等级,同时影响着机组的生产效率和成材率。针对某1 420 mm酸轧机组生产的带钢出现中浪板形易导致连退产线出现带钢起筋的问题,介绍了酸轧机组的板形控制原理,分析了热轧原料凸度、热轧终轧温度、弯辊力控制模式、冷轧轧机中间辊辊形对带钢板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钢中浪板形与热轧原料凸度和终轧温度密切相关;采用微中浪目标曲线自动控制时,带钢板形的边浪、中浪幅值都要小于手动控制模式;通过对冷轧机中间辊辊形进行优化,使其边部倒角更加圆滑过渡,能够有效改善边降过大的缺陷,同时板形控制效果也得到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小热轧原料凸度、提高终轧温度、开展板形自动控制以及优化中间辊辊形的措施,有效解决了冷轧带钢中浪大的板形问题,为连退生产运行稳定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利用赫兹理论分析了支承辊和工作辊接触区的应力状态,结合现有的几种辊型倒角曲线,依据辊间接触应力均匀分布的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支承辊辊型倒角。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轧制模型,通过改变轧制力等参数对不同辊型倒角下支承辊的应力场、工作辊挠度以及钢板的厚度差做了分析和对比;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利用FE-SAFE疲劳分析软件,并采用Brown-Miller疲劳损伤公式估算不同辊型倒角下支承辊的疲劳寿命,证明了新辊型对提高支承辊疲劳寿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辊型优化技术在宝钢冷轧平整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平整机轧制力和剪张应力横向分布的数学模型。与平整机辊系弹性变形相结合,建立了平整机板形计算理论,在此基础上以前张应力偏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优化设计了宝钢冷轧厂CAPL平整机工作辊辊型和支承辊肩部辊型,并优化了弯辊力设定值。产生实验表明,优化辊型提高了平整机的稳定性,因板形不良导致的废次品量、封闭量下降。用该优化结果制定的支承辊辊型磨削加工标准已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7.
张丽英 《锻压技术》2016,(10):113-117
针对棒材二斜辊矫直机单向和双向反弯辊形曲线选择问题,以分段曲率旋转反弯矫直理论为基础,利用MSC.MARC软件对两种辊形曲线对应矫直过程进行建模和有限元模拟,通过对后处理结果中棒材表面摩擦特性、应力、塑性应变、矫直力等参数的对比,较详细地阐明了单、双向反弯辊形对应的矫直机理、矫直过程的特点及各自的优缺点。为验证模拟结果,分别在小型二斜辊矫直试验机上对两种辊形曲线情况下的矫直精度、棒材表面质量及矫直力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对比,现场试验数据较好地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结果。并通过总结模拟和试验结果提出若干以棒材用途和生产成本控制为导向的辊形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新型液压弯辊控制系统在平整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平整机原有液压弯辊控制系统切换慢、空带长的原因,针对平整机平整过程中正、负弯辊需要快速、连续地进行多次切换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液压弯辊控制系统,并成功用于泰钢1 700 mm单机架四辊平整机组,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系统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9.
1580mm热轧板形控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锋  赵伟杰  杨敏  马文忠 《轧钢》1999,(2):10-12
宝钢1580mm热连轧机引进的PC轧机能有效地控制板形.通过对数学模型、工艺参数的优化,改善了板形控制功能,使1580mm轧机热轧带钢的浪高基本控制在15mm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