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抛射图是抛丸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它反映了弹丸抛射区的范围、弹丸的分布状态及热区位置。是抛丸设备设计中正确布置抛丸器,确定被清理铸件最佳位置的依据。抛射图的测试方法目前有现场法(靶板法)和实验室法(耐火砖法、钢棒法等),前者简单易行,但只能定性测定抛射图;后者可以定量地反映抛射图,但测试周期长,精度低、工作量大,应用较少。本文提出一种电测技术,通过测试抛丸打击力定量测定抛射图的新方法。文中提出并分析了弹丸分布密度和抛丸打击力的概念及测试方法,实测了自吸进丸抛丸器的抛射图,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汽车车轮轮辐板料抛丸清理设备,包括装、卸料机构和抛丸室等。通过计算和试验的方法确定了主要工艺参数(如弹丸的抛射速度,颗粒大小,工件的运行速度和弹丸的覆盖率等)。整套设备一人操作,可替代传统的钢板酸洗除锈工艺。  相似文献   

3.
在抛丸清理过程中,丸砂分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丸砂分离效果不好,砂尘和弹丸混在一起,降低了弹丸的流动能力,使弹性供给量不足,从抛丸器混合抛出的砂粒、粉尘,阻滞了弹丸的抛射速度,从而严重影响清理工作的效率。并且还会使易磨损件的寿命降低,周围环境的粉尘浓度增加。我厂使用的一台Q365A抛丸清理室,1993年投入使用,采用的气流式丸砂分器,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弹丸及砂的混合流束流经可调节闸板时呈薄层状下落,此时与气流相遇,合格弹丸落入抛丸器重复使用,砂及粉尘被气流带走。碎弹丸及大砂粒在转折处被分离,粉尘被气流带入吸尘管…  相似文献   

4.
抛丸器清理效果差的原因除了弹丸供给量不足和抛丸器抛射方向不正确之外,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与叶轮体和分丸轮开口的相对位置有关。图1表示了叶轮体与分丸轮的两种相对位置关系。图1叶轮体与分丸轮的相对位置1.叶片2.叶轮体3.定向套4.分丸轮如图1a所示,...  相似文献   

5.
针对发动机缸体铸件内腔及内部通道难清理等特点,提出采用双抛丸机械手、双工位转盘式的缸体抛丸清理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以工控机作上位监控机、PLC作下位实时控制机,实时控制抛丸机械手转速,实现对缸体铸件内腔及内部通道等难清理部位重点强化抛射清理,确保缸体铸件所有要清理的面都能最佳地暴露在弹丸射流下,实现缸体铸件的全自动高效抛丸清理,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资料,简述了目前抛丸清理设备的主要部件—抛丸器的基本结构与种类,对抛丸器抛丸过程中弹丸的运动,耗用功率的理论分析,抛丸器最大抛丸量的估算公式进行系统介绍,并对提高抛丸器抛丸率的途径进行分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抛丸清理设备的使用寿命,应根据抛丸设备各种易损件的具体工作条件来正确选择其材质。抛丸器叶片的使用寿命与弹丸的含砂量、抛丸量及抛射速度等有关,其中弹丸中含砂量多少的影响最为显著。为此选择合适的丸砂分离系统,以保证将混入弹丸中的砂粒排除干净是十分必要的。对用于中大型铸件清砂的抛丸清理设备,几乎都应进行抛射图的设计。设计抛射图主要根据所需清理铸件的结构、抛丸时铸件运动情况及抛丸器射流的方向来进行,这是保证使铸件内外表面能被迅速清理干净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求解出了分丸轮窗口中弹丸飞出窗口时的速度及角度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分丸轮窗口中飞出的弹丸与抛丸叶片相碰撞时的具体位置;并对弹丸与抛丸叶片碰撞后的运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丸轮窗口中飞出的弹丸将与抛丸叶片发生多次碰撞后飞出抛丸器。这是一种全新的观点,它为进一步提高抛丸叶片的使用寿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套进口二手抛丸清理设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套由美国Wheelabrator-Fry公司生产的二手抛丸清理设备,抛丸室内装有4个抛丸器,室体底部布置了一台振动输送槽收集丸砂,控制系统进口后改造为PLC控制。整套设备具有抛射区布局合理、室体密封性好、丸砂回收、分离系统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李睿敏  姜培刚  张彦海 《铸造技术》2005,26(2):137-139,144
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缸体抛丸清理的新方法,介绍了抛丸系统的组成,阐述了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软硬件设计.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和智能变频控制技术实时控制抛丸机械手转速,实现对发动机缸体铸件的难清理部位进行重点强化抛射,对其易清理部位进行快速抛射.生产实践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经济效益显著,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弹丸在抛丸器内运动对抛丸器的作用机理,以离散元为方法,建立了抛丸器离散元模型。以三维离散元软件EDEM为手段,对弹丸的运动过程进行宏观分析,通过模拟动态的展示了弹丸在抛丸器内运动的宏观规律。分析了弹丸运动过程的能量变化规律,以不同的分丸轮速度模拟测试弹丸的平均速度,发现分丸轮转速对弹丸平均速度的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弹丸进入分丸轮窗口的运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抛丸器在正常工作中弹丸进入分丸轮窗口的过程,指出弹丸必须达到一定的角速度才有可能进入分丸轮窗口;并推导出弹丸进入分丸轮窗口的临界角速度的数学表达式;提出了分丸轮内的弹丸环模型,从理论上阐明了弹丸环的存在,为进一步提高抛丸器的抛丸量和抛丸率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抛丸强化技术昂贵、难以控制,不适宜在大量生产中使用,只能用于要求高的飞机构件。多年来利用抛丸强化提高了飞机构件疲劳寿命的事实,证明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如,在铸造车间用抛丸设备清理铸件时,是否也使铸件受到一定程度的抛丸强化呢? 一、抛丸强化机理抛丸强化是用高速度抛射的弹丸打击零件的表面,并在零件的表面留下无数小凹坑。弹丸必须和零件一样硬或更硬一些,否则弹丸要变形。凹坑下表层处于受压状态;当抛射的弹丸足够多时,零件表面全部被凹坑覆盖,使整个表层处于受压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高效吊链抛丸清理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行设计制造高效吊链抛丸清理室的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该设计主要特点是采用双层护门的通过式室体;采用普通悬链间歇运行,其吊钩在吊链停止时在室体内固定位置接受弹丸抛击;四台抛丸器分为两排高度各异互成夹角,使弹丸集中对吊钩回转中心抛击。使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10.抛丸器是怎样工作的?答:抛丸器是抛丸清理,抛丸落砂、抛丸强化、抛丸增色等抛丸设备的主要功能部件(见图8)。它是由电动机带动叶轮和分丸轮以2250r/min 速度旋转,将从进丸管进到分丸轮的弹丸,由分丸轮推动获得一定速度从定向套窗口进入叶轮中加速抛向铸件表面。其弹丸的轨迹见图9所示。ox 段是弹丸自由落体运  相似文献   

16.
机械进丸抛丸器中弹丸进入分丸轮窗口后的运动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文分析了机械进丸抛丸器中弹丸进入分丸轮窗口以后的运动过程。推导出了无定向套时进入到分丸轮窗口中的弹丸飞出窗口时的速度,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抛丸器正常工作过程中分丸轮窗口中形成的弹丸堆中的弹丸飞出分丸轮窗口时的速度。还进一步分析了分丸轮各窗口中的弹丸能够飞出定向套窗口的临界状态。这为进一步提高分丸轮、定向套等抛丸器易损件的寿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机械进丸抛丸器在正常工作中定向套与分丸轮间隙中弹丸的运动过程。在建立其运动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弹丸脱离间隙时的角速度。并近似的推导出了分丸轮窗口与间隙中抛出的弹丸量之比,分析了分丸轮窗口中聚集形成的弹丸堆的形态,这为进一步提高定向套、叶轮叶片等抛丸器易损件的寿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姜青河  廖希亮 《铸造》1999,(8):22-25
提出了机械进丸抛丸器堵丸现象和抛丸量、抛丸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其固有的喂丸方式即分丸轮的结构造成的。设计出一种螺旋进丸抛丸器,对螺旋分丸轮的部分参数作了探索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旋进丸抛丸器改机械分丸轮的切向喂丸方式为轴向喂丸方式,提高弹丸的输送能力,减小了分丸轮对弹丸的挤压摩擦,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抛丸量和抛丸率,消除了堵丸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阳极表面抛丸清理解决方案,采用步进悬链(阳极钢爪在抛丸清理时不旋转)、抛丸器对称布置、双提升机等结构,解决了弹丸循环中分配不均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了机械进丸抛丸器中分丸轮外壁失效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平行窗口带凹槽的分丸轮,降低了分丸轮外壁与弹丸的摩擦能量损耗,提高了机械进丸抛丸器的抛丸率和抛丸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