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姜还是老的辣”,意思是说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处理起事情来要比年轻人老练。我国的一些历史名人也对老姜情有独钟,孔子就很懂得生姜养生的功效,据《论语》中的记载,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且“不撤姜食,不多食”。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姜“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可蔬,是指嫩姜因质脆嫩,  相似文献   

2.
古人很早就知生姜能祛病保健。早在春秋时代,在孔子的《论语乡党》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记载。意思是说,一年四季饮食都离不开生姜,但不宜多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  相似文献   

3.
“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茄香一处捣。煎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这是古医书《奇效良方》中“容颜不老方”的歌诀:该方以生姜为主药,每次三五钱,清晨煎服或沸水汤服,有防衰老、葆青春的奇特功效;且因药性平和、服用方便而受到古人的珍视。 早在春秋末期,先师孔子就已认识到食用生姜能抗衰老。他晚年时常说“每食必姜”、“不撒姜食,不多食。”意指一年四季食不离姜,但每次不宜多吃。在饱尝战祸、颠沛流离,人平均寿命很低的时代,孔子能活到73岁,与重…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于姜葱蒜的兴趣,早见于众多的文献.《论语》:“不撤姜食”.由于此话是孔子说的,姜的地位就不可动摇了.《史记》载“千畦姜韭,其人与千户侯等”,司马迁的话证明了历史上种姜之人可以发财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姜还是老的辣”,意思是说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处理起事情来要比年轻人老练。我国的一些历史名人也对老姜情有独钟,孔子就很懂得生姜养生的功效,据《论语》中的记载,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且“不撤姜食,不多食”。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姜“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可蔬,是指嫩姜因质脆嫩,辣味不烈,可腌制成卤菜食用,开胃生津;可和,说的是姜可作为烹饪菜肴的调料,在烹饪和烧汤时,姜是必不可少的调料,它能去除肉腥和鱼腥,并起到增香和提味的作用;可果,说明姜还可以加工成各种小吃,如姜糖、蜜饯等,具有开胃健脾,消除口腔异味的作用;可药,则说明姜具有  相似文献   

6.
夏吃姜     
诞生于1500多年前的《千字文》中有这么一句:“菜重芥姜”,意思是说:菜里面最重要的是芥菜和姜。姜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和调味品,要追溯到春秋战国甚至更早的周朝了,连万世大儒孔子也有“不撤姜食”的说法,爱姜如此,它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与西方的理性饮食观念不同,中国人是一种感性的饮食观念,追求食物色香味形的和谐统一。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论语·乡党》中就记录了孔子的饮食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髓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相似文献   

8.
冯进 《美食》2011,(5):56
做孔子的太太一定是不容易的,因为他对饮食挑剔得厉害。他不光是讲究食物的新鲜,要求太太亲手做:"沽酒市脯不食",而且对饭菜的形状和吃饭的氛围要求高:"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至于他每饭"不撤姜食",鲁迅考证是因为他周游列国时得了肠胃病。想想也是,那时道路不平,轮子不是橡胶,马车又没有弹簧,  相似文献   

9.
多吃时令菜     
杨力 《烹调知识》2010,(8):76-76
吃时令菜是中华民族食养的一大瑰宝。两千年前的孔子就告诫说“不时,不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蔬果就不吃,中医经典医著——《黄帝内经》早巳讲明要“食岁谷”,就是要多吃时令菜。  相似文献   

10.
余力 《烹调知识》2014,(11):23-23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纷扰,生活纷扰,可是他仍活了73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应该说,孔子是长寿的,这与他晚年的饮食养生术有关。孔子晚年饮食很讲究,有八不食的习惯,从现在的保健、饮食卫生观点看,大部分也是正确的,要求高的。这八不食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1.
姜及姜肴     
姜是调料食品,既能去腥增香,又可腌渍蜜制,也可与荦素原料配伍,烹制成别具风味的佳肴,还有一定疗病作用。民间素有“冬食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东坡杂记》曾描写钱塘净慈和尚年八十余,颜如童子,自言服姜四十年,故不老方。说明姜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吉军 《饮食科学》2008,(7):18-18
前些日子,网上流传一则饮食帖子——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发帖人称,古人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发帖人还指出,在古代医书中也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相似文献   

13.
《美食》2009,(10):44-44
酱料自古就备受重视,孔子就曾有“不得其酱不食”的感慨。如今,酱的种类越来越多,常见的面酱、黄酱、豆瓣酱都有哪些区别?  相似文献   

14.
美味要够姜!     
《美食》2016,(9)
正《论语·乡党》中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撤姜食,不多食。"可见,生姜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普遍食用,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佐食佳品。生姜,又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姜母、姜等,本生自印度,主要用作食品调味。生姜不仅可以增添美味,也有很好的食疗药效,日常生活中,人们早已体验到了生姜对强身保健、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作用。所以民间自古  相似文献   

15.
姜作为一种药食两用资源,在我国使用广泛。姜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多酚、萜类、姜辣素及其衍生物等。其中姜多糖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止咳、抗疲劳等多种生物活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因此,该文对姜多糖的提取、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姜及其多糖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烹调知识》(2008年11月)拜读了由孔凡真撰写的“孔子的饮食观”。无独有偶,又拜读了《东方食疗与保健》(2008年6月)由姚海扬撰写的“孔子的饮食养生观”。在这里,权不议论其文笔相同之处,一句话,对孔子的“食经”做了系统阐述,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出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明胶-碳酸钙可食膜,测定添加0%、1%、3%姜精油的明胶-碳酸钙可食膜的厚度、机械性能、水溶性、水蒸气透过系数、色泽、透明度和透光率、抑菌活性、表面形态微观结构及可食膜在冷藏温度为4℃时对冷鲜肉的保鲜效果等特性。结果表明:加入姜精油后,姜精油与明胶相互作用导致可食膜的外观颜色变暗,抗拉强度、水溶性和水蒸气透过系数均有所降低,而可食膜的厚度、断裂伸长率、抑菌活性均有所提高;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可食膜的微观结构及粗糙度结果表明随着姜精油浓度的增加,可食膜表面更粗糙。此外,对冷鲜肉的保鲜实验表明随着姜精油添加量的增加,可食膜对冷鲜肉的保鲜效果越好。综上所述,姜精油添加到明胶-碳酸钙可食膜中开发出的姜精油可食膜在食品包装方面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鱼生留香     
鱼生是一种为了追求鱼肉的细嫩清甜口感,将切成薄片的鱼肉混以姜椒蘸酱生食的食品,又名生鱼片,两广一带多称之为鱼生,吃鱼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诗经》中就有吃鱼生的记载。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生是脍的一种,与烤肉一样在当时为人们所喜好。  相似文献   

19.
姜及姜肴     
姜是调料食品,既能去腥增香,又可腌渍蜜制,也可与荤素原料配伍,烹制成别具风味的佳肴,还有一定疗病作用。民间素有冬食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东坡杂记》曾描写钱塘净慈和尚年八十余,颜如童子,自言服姜四十年,故不老方。说明姜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小材料大学问系列之二 不可等闲看生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者,寻常之物耳。其味辛辣,其色枯黄,形圆钝虬结,其貌不场,今人多不喜之,偶用之以去腥腹秽气,除此之外,可有可无。 先人之风大异于此。儒圣孔子,虽“三月不知肉味”而不舍生姜,因之得享73高龄,寿在古稀之上;医圣仲景,千古流传伤寒高论,百一十二方半用生姜;药圣李时珍,爱生姜亦甚,非独以之为药,亦以之为蔬,为果。其云:“凡早行山行,首食生姜一片,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岗岚不正之邪”,其又云:“姜可果可蔬,其利情矣,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天不宜之。” 苏子《东坡杂记》曾载有净夺方丈者,年80余,道骨仙风,颜若少年,人问之,自云不撤姜食之故耳。 呜呼!古之圣贤莫不爱姜如此,况寻常百姓乎!生姜何物?长寿之果也!具文以志,愿今人察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