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由构网型(grid-forming, GFM)与跟网型(grid-following, GFL)逆变器主导的孤岛微网系统中,GFL逆变器主动参与功率的二次调节可增强微网系统的无功功率调节与带载能力。然而,由于逆变器容量不等、控制方式不同以及输电线路阻抗不匹配,实现异构逆变器间无功功率均分面临困难。文章将倒下垂控制应用于GFL逆变器使其具备类似GFM逆变器的功率下垂特性,并分析了GFM与GFL逆变器互联下无功功率的分配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相邻逆变器无功功率偏差信息驱动的自适应虚拟阻抗策略,实现GFM与GFL逆变器在不同输电线路阻抗、不同分配比例下的自适应无功功率均分,并给出相关控制参数的选取方法;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测试所提策略在线路阻抗变化、负荷投切、逆变器容量不等与即插即用场景下的适用性,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蔡振鸿  谢少军 《电源学报》2007,5(2):107-112
多通道逆变器(阶梯波合成逆变器)是一种适合于大功率应用的逆变技术,但传统的多通道逆变器不能调节输出电压。将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调制技术应用于多通道逆变器,可以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节。以4通道逆变器为例,分析了不对称SVPWM方案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给出了最优的开关频率和采样偏移角。采用不对称SVPWM方案,给出了2通道、4通道和6通道逆变器的仿真结果,以4通道逆变器样机进行实验,给出实验波形,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可以实现在低开关频率下得到良好的输出电压波形。  相似文献   

3.
在输入直流电压较高的场合,考虑到逆变器的功率开关管耐压能力有限,采用了一种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逆变器拓扑,由两个单相全桥逆变器模块组成,在输入均压控制下可以均分输入直流电压,使功率开关管只承受输入直流电压的1/2,并在载波移相正弦脉宽调制(SPWM)方式下输出电平数增加,从而可以降低输出电压的THD。此外,在谐波、扩展性等方面对比ISOP逆变器和有源中点钳位(ANPC)三电平逆变器,指出ISOP逆变器的优越性。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4.
采用主从型逆变器结构的静态同步补偿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6kV中压电网三相平衡负载的无功功率补偿,结合二极管箝位多电平逆变器和H桥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能够直接并入电网的新型主从式逆变器结构:主逆变器采用二极管箝位三电平逆变器,从逆变器采用3个H桥(即全桥)逆变器。主逆变器和H桥逆变器采用级联的形式连接,构成一个五电平的混联逆变器。H桥逆变器负责产生一个方波电压,构成输出正弦电压的基本成分;主逆变器产生输出电压的补偿部分并负责消除低次谐波。最后通过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这种主从型逆变器STATCOM结构在消除谐波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单相不对称五电平逆变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该文对一种新型单相不对称五电平逆变器进行研究,这种新型逆变器是通过将半桥二极管钳位逆变器和传统两电平半桥逆变器共享同一直流母线而获得的。针对这种新型拓扑结构该文分析了一种方波合成与消谐波三角载波PWM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在这种控制方法下,新型逆变器允许开关速度较快的器件和耐压值较高的器件工作在一起。文中将这种逆变器与其它三种单相五电平逆变器进行了比较。最后本文对一个单相五电平不对称逆变器电路进行了实验验证,并给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双闭环控制电压源逆变器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外特性是电压源逆变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属性取决于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介绍了双闭环控制电压源逆变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其闭环传递函数求解出了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的表达式,分析了电压外环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电流内环等效放大倍数对逆变器外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电压外环积分系数是影响逆变器外特性的主要因素。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逆变器模拟控制器设计方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分析表明如果设计方法欠佳,PID控制器不能发挥优良调节能力,使逆变器单环控制系统性能不很理想。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极点配置的逆变器瞬时电压PID控制器设计方法,使PID控制逆变器动态响应快速、非线性负载情况下输出电压THD低,稳态精度高,系统鲁棒性强。在理论上,从状态空间的角度阐述了此方法使PID控制逆变器系统性能优良的本质。仿真与实验结果有效地验证了理论分析。逆变器瞬时电压PID控制与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相比,在电路结构、成本等方面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针对高电压、大容量有源电力滤波器所存在的投资大、技术实现较为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单相全桥逆变器和三相逆变器构成的多电平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方案。在所提方案中,单相和三相逆变器采用不同的电力电子器件实现,不需要与逆变器级联的变压器,从而可降低装置的体积与成本。对多电平逆变器的控制策略、逆变器直流侧电容器电压选取等进行了分析,并以10kV系统为例进行了参数计算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具有结构简单、补偿效果好及适合应用于高电压、大容量的谐波滤波场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产生原因及其检测与抑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对于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各模块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不一致会在模块间产生较大的直流环流。该文分析了逆变器输出电压产生直流分量的原因,介绍了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检测和抑制方法。通过对逆变器基准正弦波直流分量的高精度数字调节,相应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以抑制直流环流。在由两台3kVA逆变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上进行的试验结果证明,该文介绍的直流环流检测与抑制方法对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中点箝位式逆变器、二极管箝位式五电平逆变器基本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三电平逆变器选择谐波消除法(SHEPWM),并列出了SEPWM方法的开关角轨迹,给出了仿真波形;对五电平逆变器的PWM控制方法展开分析,并给出仿真波形。  相似文献   

11.
UPS逆变器电压控制的Delta调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当电流控制的delta调制控制策略应用于UPS逆变器控制时,存在负载变动引起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不稳定、负载为非线性时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畸变严重等问题。为克服这些不利,该文提出一种电压控制的Delta调制的逆变器闭环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系统控制结构并详细叙述了系统运行原理,然后根据控制结构建立了系统的解析模型,导出了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和MATLAB仿真,得出并分析了系统主要参数变动影响逆变器性能的各种特性曲线,以指导系统的工程设计。实验结果证明,电压控制的Delta调制逆变器控制策略具有抗扰动能力强、输出电压波形畸变小、实现简单等优点,适合应用于UPS逆变器。  相似文献   

12.
介绍逆变器直流回路保护技术,并给出一种简单、高可靠性、多功能的实用型逆变器保护电路,文中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该电路在研制的0.8kW和1.0kW逆变器中,成功地实现了过流、过压、欠压、缺相及对地短路保护。  相似文献   

13.
介绍逆变器直流口路保护技术,并给出一种简单、高可靠性、多功能的实用型逆变器保护电路,文中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该电路在研制的0.8kW和1.0kW逆变器中,成功地实现了过流、过压、欠压、缺相及对地短路保护。  相似文献   

14.
对在硬-以及软-开关逆变器励磁下的感应电动机进行了轴承电流和轴电压的测量。其目的是为了调研软-开关技术是否能提供降低轴承电流和轴电压的办法。对谐振直流链路逆变器和准谐直流链路逆变器这两种主要的软-开关逆变器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使用常规的硬-开关逆变器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为了保证得到软-和硬-开关逆变器之间的客观比较,在收集试验数据的时候,所有的逆变器都具有相同的配置,并且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驱动相同的感应电动机,为有助于对在逆变器传动装置中产生的轴承电流和轴电压的机理的理解,还提供了对实验结果具有深刻见解的解释,对轴承电流理论和实验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进行了论证,然后,作出了关于软-开关技术作为解决轴承电流和轴电压问题办法的有效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传统多电平逆变器因电容、二极管等元器件较多而导致的逆变器控制复杂、电容电压难以平衡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八开关五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该拓扑为双独立电源对称结构,无需电容、二极管等元器件,所用元件的种类和个数较少,降低了逆变器控制的复杂度,使得整体设计更加紧凑和简洁。针对该拓扑在同相层叠调制策略下逆变器输出电压谐波性能优异,但输出功率不均衡以及开关损耗不相等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双调制波策略,该调制策略在保证逆变器输出电压谐波性能优异的前提下,还能使其达到倍频效果,并实现了全幅值调制度下直流电源之间的输出功率均衡。最后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验研究共同验证了所提拓扑结构的优越性及其调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电源技术应用》2014,(5):J0006-J0006
逆变器技术发展至今,整个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行业已经从单纯的关注转换效率,转为把眼光放在逆变器的稳定和可靠性方面。但同时逆变器毛利率不断下滑也困扰着一些企业,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研发和战略。 三晶电气副总经理欧阳家淦先生一直认为,三晶电气的根基之一在逆变器,给公司的定位也一直是新一代智能逆变器的领航者.新一代的逆变器.效率和稳定性只是基础,未来的光伏市场是智能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以逆变器供电异步电动机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引入逆变器输出电流基波检测方法,进行系统中逆变器开关损耗的计算,并提出了几种降低逆变器开关损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多重逆变器的新型差补PWM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当多重叠架式逆变器重数过多时系统结构庞大,驱动脉冲的分配也比较复杂,提出一种新型差补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及PWM的控制方法,利用差补技术在逆变器层数不变的情况下可得到更多的电平,从而改善逆变器的性能,实验结果证实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PWM逆变器的遗传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以往PWM逆变器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WM逆变器遗传控制技术,该控制技术成功地将遗传算法用于PWM逆变器控制参数的全局搜索,实现了控制器性能的最优化。推导了控制算法求解公式,定义了适合度函数,从理论上保证了控制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高效率并网太阳能逆变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平均开关周期的概念,研究了逆变器的通态损耗。分析逆变器不同调制开关模式对系统通态损耗的影响,提出了太阳能逆变器在低压大电流工作模式下提高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