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膜法提溴过程的研究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及组件,对膜吸收法浓海水提溴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膜丝寿命,结果表明,浓海水浸泡123天后,膜的孔径和强度未变,透水压力未降低.将该膜应用于浓海水提溴过程,并比较了直接接触式膜吸收法(DCMA)、减压膜吸收法(VMA)和鼓气膜吸收法(ABMA)的提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ABMA中溴脱出速率最快,且设备简单;DCMA操作方便,易于控制;VMA中溴的脱出最慢.因此,探讨了ABMA浓海水提溴系统中鼓气强度、吸收液浓度、吸收液温度、吸收液高度和吸收液附加鼓气等因素对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鼓气膜吸收法海水提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开发高效节能的提溴工艺为目的,设计了鼓气膜吸收法海水提溴过程,压缩空气透过第1级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疏水膜,鼓泡进入含溴水溶液,将溴吹脱出来,含溴气体透过第2级膜进入吸收液被吸收;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膜吸收提溴性能和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传质系数随吸收液体积、装填密度和鼓气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温度变化不明显;装填密度15.71%,吸收剂碳酸钠与尿素的量比为3:1时提溴效果最好.鼓气膜吸收法对浓海水提溴有90%以上的脱除率,操作参数优化后,溴的吸收率可达99.6%,回收率可迭89%.  相似文献   

3.
徐枫  金耀明  张岗  乔风笙  张立刚  贺平 《广东化工》2013,40(11):103-104
溴在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由于其生产对资源分布的依赖性高,全球范围内溴素寡头市场格局将维持。国内溴素产能不断降低。开展海水、海水淡化后浓海水提溴成为重要制溴途径。文章介绍了海水制溴的几种方法及其发展历史与现状,同时探讨和展望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与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开发节能高效的新型提溴工艺为目的,设计了以中空纤维疏水膜作为布气装置的膜鼓气/吸收(MA-B/A)法连续吸收过程。压缩空气经过布气装置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分别进入串联的各级鼓气膜组件,与料液形成对流传质。空气流夹带料液中Br2所形成的空气/溴气混合气透过PVDF疏水膜组件的膜孔与吸收液反应,生成溴的化合物,实现对溴的连续吸收。考察了吸收池液位高度、吸收液流量、浓度、pH、温度、吸收段膜壁厚与组件结构等参数对膜吸收过程性能的影响。实验得到了MA-B/A法连续吸收过程的最佳参数条件。当膜丝厚度为0.15 mm,组件为海藻型,吸收池液位高度为1.5 m,流量为0.5 L?h-1,浓度为0.10 mol?L-1,pH为6~7,温度为70 ℃时,溴的脱除率为82.0%,回收率为76.3%,吸收率高达93.1%。  相似文献   

5.
利用制盐工业卤水作为含溴原料液、NaCOOH溶液为吸收液、HBr+NaBr溶液为提溴产物,分别与流经膜另一侧的纯水组成试验体系,考察了料液流量、浓度和操作温度对渗透通量的影响,回归得到了渗透系数计算式。并对NaCOOH溶液-卤水体系的渗透通量进行了计算和试验测定。计算与试验结果具有相同的趋势。对气态膜法提溴过程和渗透蒸馏过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抑制渗透蒸馏现象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文献,从发文量、主要发文国家/机构、研究热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综述了气态膜法提溴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气态膜法提溴的发文量呈阶段增长态势;美国在此领域研究较早、关注度高且发文量最多;在国内研究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工业大学影响力较高。气态膜法提溴研究热点逐渐从传质原理、传质动力、膜组件、膜材质、影响传质的因素等传质过程基础研究向膜材料改进、新型电池、溴的衍生物、阻燃剂及其环境影响等应用研究方向延伸。  相似文献   

7.
卤水提溴工艺中超重力空气吹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我国日前卤水提溴的主流工艺--空气吹出酸液吸收法中吹出工序吹脱率偏低,能耗较高这一现状,提出超重力空气吹出的工艺技术.重点考察了超重力吹脱过程中气液比、pH、超重力因子、氧化液中总溴浓度等因素对游离溴吹脱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0~25℃,气液体积比120,pH为3.5,超重力因子为84.67时,总溴质量浓度为250mg/L的氧化液单级吹脱率可达88%以上,三级吹脱率达93%;而传统塔设备中的吹脱率为75%~85%,相比提高了10%左右.在相同操作条件下,总溴质量浓度为2 000 mg/L的氧化液单级吹脱率可达94.5%,吹出效果显著,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8.
高启君  吴丹  武春瑞  陈华艳  贾悦  王暄  吕晓龙 《化工学报》2011,62(10):2791-2796
以开发节能高效的新型提溴工艺为目的,设计了以中空纤维疏水膜作为布气装置的膜鼓气/吸收( MA-B/A)法连续脱溴过程.压缩空气经过布气装置(U型PVDF中空纤维疏水膜组件)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分别进入串联的各级鼓气膜组件,与料液(模拟海水)形成对流传质,实现溴素的连续脱除.考察了鼓气膜组件级数、组件装填密度、料液流量、鼓气...  相似文献   

9.
以聚丙烯为膜材料、煤油为有机溶剂构成支撑液膜体系,研究了工艺条件对提溴传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液甲酸钠的浓度为0.1 mol/L时吸收效果较好;脱溴效率和传质系数均随原料液pH的增大而明显下降;原料液流量和吸收液流量越大,传质系数增大,脱溴率升高,在原料液体积流量达到80 L/h时,传质系数稳定在3.0×10-6m/s;原料液温度升高,溴在煤油和水中的分配系数升高,传质速度加快,脱溴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溴系阻燃剂作为目前最有效的阻燃添加剂,主要以物理添加剂的形式添入各类塑料中。传统的溴系阻燃塑料处理方法会导致严重的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在处理之前或过程中进行脱溴处理。综述了从溴系阻燃塑料中脱除或定向富集溴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主要包括机械化学、水/溶剂热处理、热解、气化和燃烧等技术,并对未来溴系阻燃塑料的处理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液膜法提取卤液中的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煤油和兰113 B形成膜体,Na2CO3作内相液构成乳状液膜体系,用0.005%甲基橙酸性溶液对乳状液膜提取卤液中的溴进行测定,并对液膜法提溴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对迁移机理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制乳、分离等最佳操作条件为:兰113 B用量为3%~4%(体积分数),液体石蜡加入量为2%(体积分数),C(Na2CO3)=0.04~0.10 mol/L,制乳搅拌速度1 200~1 600 r/min,制乳时间4~8 min,油内比(V油相/V内相)=5∶5,浮水比(Ve/Vw)=1∶25,分离时间为10~12 min。在最佳操作条件下,乳水中溴的提取效率可达到98%,经过破乳,溴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5%。  相似文献   

12.
乳状液膜法提取浓海水中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状液膜对海水中溴进行提取分离,考查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内水相浓度、乳水比、油内比等因素对提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民用煤油为溶剂,0.54%体积分数的L-113A为表面活性剂,内相为0.05 mol/L的Na2CO3,油内比为1:1,制乳时间为18 min,萃取接触时间为8 min,乳水比1:40,浓海水溴的提取率达到99.4%,表明乳状液膜能有效的从海水中提取溴。  相似文献   

13.
乳状液膜法提取卤水中的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兰-113B作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作为膜溶剂,以碳酸钠为内相试剂,石蜡作为增稠剂,对乳状液膜体系进行了提取卤液中溴的研究。对迁移机理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制乳、分离等最佳操作条件为:表面活性剂兰-113B用量为3%-4%(体积分数),液体石蜡加入量为2%(体积分数),c(Na2cO3)=0.04—0.10mol/L,制乳搅拌速度800~1000r/min,制乳时间7—9min,油内比(V油相/V内相)=5:5,浮水比(Ve/Vw)=1:25,分离时间为7~10min。在最佳操作条件下,乳水中溴的提取效率可达到98%,经过破乳,溴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5%。  相似文献   

14.
乳状液膜技术提取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液膜体系对模拟和实际的含钍试液进行了试验研究,描述了工艺过程的提取的钍基本原理,考查了制乳条件、油内比、水乳比、pH值和提取时间等因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碘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紧缺资源。碘资源广泛存在于海洋水体,岩石矿藏和油气田卤水中,且储量巨大。本文简单介绍了碘的主要应用和工业生产现状,重点论述了目前世界上提取碘的主要工艺方法,如空气吹出法,离子交换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等,对不同工艺的生产特点进行了探讨。着重介绍了我国碘资源的分布情况,综述了国内的提碘技术进展,并展望了今后提碘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分析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气体分离机理,总结目前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制备方法以及不同膜材料、不同离子液体及其亲疏水性对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稳定性的影响。介绍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对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工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活性物质,具有特殊的保健及疗效功能。介绍了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主要包括有机溶剂提取、热水提取、碱液提取、系统溶剂提取、超滤法提取、超声技术提取、微波技术提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等,并对各工艺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从而为黄酮类化合物在各行业的应用开辟了一条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结构和具有的抗氧化特性;综述了国内外从植物中提取、分离方法及进展。  相似文献   

19.
乳状液膜用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液膜用表面活性剂筛选、研制及其性能研究进展,进一步强调了研制性能优良的液膜专用表面活性剂对液膜技术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application of a liquid emulsion membrane (LEM) process in the recovery of zinc from aqueous solutions is discussed. The role of a stripping agen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LEM extraction process. Various stripping agents, such as hydrochloric, sulfuric, nitric and methane sulfonic acids, were tested for the stability of membrane. Methane sulfonic acid outperforms the other acids as a strippant. Further importance was given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liquid emulsion membrane during the extraction process. The important variables affecting the LEM permeation process of zinc in a mechanically agitated contactor (MAC), such as residence time for extraction, speed of agitation, organic diluents,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and internal strip acid concentration,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Emulsion swelling and breakage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se investigations were also described. Finally, the static mixer (SM) device was shown to have a very good potential for LEM extraction of zinc as it outperforms M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