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卤水提溴工艺中超重力空气吹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我国日前卤水提溴的主流工艺--空气吹出酸液吸收法中吹出工序吹脱率偏低,能耗较高这一现状,提出超重力空气吹出的工艺技术.重点考察了超重力吹脱过程中气液比、pH、超重力因子、氧化液中总溴浓度等因素对游离溴吹脱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0~25℃,气液体积比120,pH为3.5,超重力因子为84.67时,总溴质量浓度为250mg/L的氧化液单级吹脱率可达88%以上,三级吹脱率达93%;而传统塔设备中的吹脱率为75%~85%,相比提高了10%左右.在相同操作条件下,总溴质量浓度为2 000 mg/L的氧化液单级吹脱率可达94.5%,吹出效果显著,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2.
阐明了溴的地球化学性质,并根据可利用溴资源的性质和来源,对含溴卤水进行了分类。在分析了近几年全球溴产量的增长趋势的同时,对各国溴产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进而对目前的提溴工艺(空气吹出法、离子交换树脂法、膜法)进行了综述,并概述了溴的下游产品开发以及在各个产业的分配情况。指出下一阶段的提溴研究应该重点针对盐湖卤水进行工艺开发,在加快技术向产业转化的同时注重溴的深加工转化率,并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江陵凹陷深层卤水储量初步估计达1×109 m3,卤水平均含溴量为156 mg/L,溴离子总储量约为1.56万t,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对江陵凹陷深层卤水提溴进行了研究,采用空气吹出法提溴,考察了氧化电位、鼓气速度、吹出时间、吸收剂浓度等因素对溴吹出效果的影响,得到适宜的提溴条件:氧化电位为960~980 mV,鼓气速度为1 m3/h,吹出时间为15 min,吸收剂Na2SO3的质量分数为25%。该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为深层卤水中溴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制盐工业卤水作为含溴原料液、NaCOOH溶液为吸收液、HBr+NaBr溶液为提溴产物,分别与流经膜另一侧的纯水组成试验体系,考察了料液流量、浓度和操作温度对渗透通量的影响,回归得到了渗透系数计算式。并对NaCOOH溶液-卤水体系的渗透通量进行了计算和试验测定。计算与试验结果具有相同的趋势。对气态膜法提溴过程和渗透蒸馏过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抑制渗透蒸馏现象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膜法提溴过程的研究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及组件,对膜吸收法浓海水提溴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膜丝寿命,结果表明,浓海水浸泡123天后,膜的孔径和强度未变,透水压力未降低.将该膜应用于浓海水提溴过程,并比较了直接接触式膜吸收法(DCMA)、减压膜吸收法(VMA)和鼓气膜吸收法(ABMA)的提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ABMA中溴脱出速率最快,且设备简单;DCMA操作方便,易于控制;VMA中溴的脱出最慢.因此,探讨了ABMA浓海水提溴系统中鼓气强度、吸收液浓度、吸收液温度、吸收液高度和吸收液附加鼓气等因素对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鼓气膜吸收法海水提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开发高效节能的提溴工艺为目的,设计了鼓气膜吸收法海水提溴过程,压缩空气透过第1级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疏水膜,鼓泡进入含溴水溶液,将溴吹脱出来,含溴气体透过第2级膜进入吸收液被吸收;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膜吸收提溴性能和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传质系数随吸收液体积、装填密度和鼓气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温度变化不明显;装填密度15.71%,吸收剂碳酸钠与尿素的量比为3:1时提溴效果最好.鼓气膜吸收法对浓海水提溴有90%以上的脱除率,操作参数优化后,溴的吸收率可达99.6%,回收率可迭89%.  相似文献   

7.
以浓海水为含溴原料液,NaOH溶液为吸收剂,考察了用聚丙烯(PP)、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四氟乙烯(PTFE)3种材料制作的微孔疏水中空纤维气态膜组件从浓海水中提溴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实验结果表明PTFE中空纤维膜具有更高的传质系数和更强的耐溴氧化能力,更适合用于浓海水提溴。进而考察了各种操作条件对PTFE气态膜组件传质系数K和提溴率η的影响以及该组件的长期操作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K随温度增加而增大,随料液中NaCl含量的增大而略有减小,料液流速和含溴量、吸收液的流速和吸收剂浓度对传质系数影响不大。PTFE膜组件在连续运行的3个月内表现了良好的操作稳定性,为PTFE中空纤维气态膜法提溴工艺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开发节能高效的新型提溴工艺为目的,设计了以中空纤维疏水膜作为布气装置的膜鼓气/吸收(MA-B/A)法连续吸收过程。压缩空气经过布气装置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分别进入串联的各级鼓气膜组件,与料液形成对流传质。空气流夹带料液中Br2所形成的空气/溴气混合气透过PVDF疏水膜组件的膜孔与吸收液反应,生成溴的化合物,实现对溴的连续吸收。考察了吸收池液位高度、吸收液流量、浓度、pH、温度、吸收段膜壁厚与组件结构等参数对膜吸收过程性能的影响。实验得到了MA-B/A法连续吸收过程的最佳参数条件。当膜丝厚度为0.15 mm,组件为海藻型,吸收池液位高度为1.5 m,流量为0.5 L?h-1,浓度为0.10 mol?L-1,pH为6~7,温度为70 ℃时,溴的脱除率为82.0%,回收率为76.3%,吸收率高达93.1%。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经济大国工业溴的产量几乎都在万吨以上,而我国溴的年产量,至今仍在4千多吨水准上,远远满足不了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供不应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要想改变我国溴短缺局面,必须扩大原料来源並采取多种方法提溴。为了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原料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方法。为此,本文提出五点建议。(1)海盐区卤水先提溴后产盐,可使溴增产二倍。(2)北方低浓度卤水(包括地下卤水)采用树脂吸附法提溴。(3)南方海水或低浓度卤水(包括地下卤水)采用空气吹出法提溴。(4)内蒸法海水淡化与提溴相结合。(5)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海盐医以低浓度卤水为原料的制溴厂,当卤水供应不足时,应补充一部分海水作为原料。  相似文献   

10.
溴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在阻燃剂、石油开采、杀菌剂、农药、感光材料及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其制备技术和应用价值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综述了国内外溴素生产现状和海水提溴的方法,介绍了空气吹出法、水蒸气蒸馏法、离子交换吸附法和膜分离法提溴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简述了超纯溴的制备方法。提出了海水提溴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膜法空气分离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富氧空气、氧气、氮气以及其他一些空气分离产品应用领域的增加 ,极大地推动了空气分离新技术的大规模发展。膜法空气分离以其节能、便利、安全等优异特性在空气分离产品的工业生产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综述了现有膜材料的氧氮分离性能、制氧装置和制氮装置的研究开发及其在柴油发动机富氧燃烧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分析了膜法空气分离大规模商业化必须克服的技术障碍 ,从新型高性能膜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面提出了实现大规模膜法空气分离应用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默  曹端林  李永祥  王建龙 《山东化工》2011,40(5):31-33,36
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快速、节能的新型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在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反渗透、电渗析、纳滤、微滤、超滤、气体分离、渗透汽化和膜反应器等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特点,在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膜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开发节能高效的新型提溴工艺为目的,设计了以中空纤维疏水膜作为布气装置的膜鼓气/吸收(MA-B/A)法连续吸收过程。压缩空气经过布气装置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分别进入串联的各级鼓气膜组件,与料液形成对流传质。空气流夹带料液中Br2所形成的空气/溴气混合气透过PVDF疏水膜组件的膜孔与吸收液反应,生成溴的化合物,实现对溴的连续吸收。考察了吸收池液位高度、吸收液流量、浓度、pH、温度、吸收段膜壁厚与组件结构等参数对膜吸收过程性能的影响。实验得到了MA-B/A法连续吸收过程的最佳参数条件。当膜丝厚度为0.15 mm,组件为海藻型,吸收池液位高度为1.5 m,流量为0.5 L?h-1,浓度为0.10 mol?L-1,pH为6~7,温度为70 ℃时,溴的脱除率为82.0%,回收率为76.3%,吸收率高达93.1%。  相似文献   

14.
高启君  吴丹  武春瑞  陈华艳  贾悦  王暄  吕晓龙 《化工学报》2011,62(10):2791-2796
以开发节能高效的新型提溴工艺为目的,设计了以中空纤维疏水膜作为布气装置的膜鼓气/吸收( MA-B/A)法连续脱溴过程.压缩空气经过布气装置(U型PVDF中空纤维疏水膜组件)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分别进入串联的各级鼓气膜组件,与料液(模拟海水)形成对流传质,实现溴素的连续脱除.考察了鼓气膜组件级数、组件装填密度、料液流量、鼓气...  相似文献   

15.
周鑫  李少朋 《山东化工》2014,(3):113-114,117
基于回收栈台装车过程中油气挥发损耗量,通过某石化分公司炼油厂装车栈台敞口装车现状,简述油气挥发对环境污染、油品质量的影响及经济能耗损失。同时阐述膜分离法回收油气的工艺方法、应用效果、必要性和意义,并对油气回收发展前景、节能减排的优势,结合几种油气回收方式进行综合性能比选,得出膜分离法能够取得较好经济效果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膜工艺提取猫豆左旋多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工艺存在的收率低、有毒试剂用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研究了膜技术在猫豆左旋多巴提取中的应用,考察了各级膜工作过程及分离效果,探讨了膜技术工艺可行性.结果表明,猫豆提取液经过膜技术除杂、分离、浓缩三级膜过程,左旋多巴收率由传统工艺的50%提高至77.98%、纯度达到99.72%,超过国家药用要求,达到欧洲标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徐南平  赵静  刘公平 《化工进展》2022,41(3):1091-1096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本质在于使经济社会发展彻底摆脱对含碳矿产资源的依赖,其关键在科技创新。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共性分离技术,膜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从零碳能源重构、低碳流程再造、非二气体减排及负碳体系构建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膜技术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途径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零碳电力存储、绿氢制备及利用、工业流程优化及节能降耗、CO2及非二气体捕集、CO2转化再利用等。文中分析了相关领域膜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双碳”目标下我国未来膜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进行了展望,指出通过一系列颠覆性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可助力实现可再生能源成本全球最低、低碳流程再造代价最小两大战略目标,为我国实现碳中和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偏二甲肼传统的工业生产方法危险且能耗极大,渗透蒸发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受其膜材料的限制未能广泛应用,随着新型膜材料的出现打破这一瓶颈.在分析新型沸石膜用于醇/水等有机混合物脱水的应用研究基础上,讨论了将沸石膜应用于偏二甲肼脱水的可行性及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膜法制备乳状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法制乳是靠膜两侧的压差使分散相通过微孔膜,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连续相中而形成乳状液的方法。与转-定体系、高压均化等传统方法相比,该法液滴尺寸均一、节能、剪应力小,可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医药等领域,其中一些应用已经工业化。液滴从膜孔中形成和分离依赖于各种过程参数(如过膜压差、膜表面连续相的剪切应力)、膜材料和结构。很多实验研究集中在膜乳化过程参数的影响上,膜乳化过程的机理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