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通过研究对从建昌板鸭发酵过程中分离瑞士乳杆菌产生细菌素的抑菌活性,考察不同温度,不同p H,不同种类酶作用对细菌素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证明:蛋白酶能一定程度抑制细菌素的抑菌活性,且胰蛋白酶的抑制程度最强;该细菌素的抑菌活性对温度的耐受力强,即使在100℃处理后仍具有抑菌活性,在-20℃条件下保存时抑菌活性最强;该细菌素p H在1.5~4.0时具有抑菌活性,在p H为1.5时抑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牛津杯法检测不同影响因素对南瓜多糖体外抑菌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均匀试验优化南瓜多糖的处理条件。研究表明南瓜多糖的抑菌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强,在80℃时抑菌效果最好。在酸性及碱性条件下,南瓜多糖的抑菌活性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pH值为6.0时抑菌活性最强。此外,均匀试验结果表明,浓度200 mg/mL、p H值为10.0的南瓜多糖经100℃处理30 min能够呈现最好的体外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郝振铭  孙珍 《现代食品科技》2019,35(12):216-224
本文旨在研究壳寡糖对葡萄酒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的影响。采用DPPH、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抑菌率的方法评估了壳寡糖作为葡萄酒的抗氧化剂和抑菌剂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性。在抗氧化性测评方面,添加壳寡糖的葡萄酒样的原花青素、还原力、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增强了107.97%、14.23%、3.96%与4.48%。在抑菌性测评方面,菌种活性与壳寡糖浓度呈负相关,当壳寡糖浓度超过500 mg/L时,所有腐败菌均可以被抑制。本文还检测了壳寡糖对葡萄酒风味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检测的方法,检测了葡萄酒中有机酸、风味物质和生物胺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新鲜葡萄酒相比老化处理后的葡萄酒中酒石酸、酮戊二酸、苹果酸、琥珀酸含量升高了0.01~1.52 mg/mL,乙酸乙酯、正丙醇、异丁醇、乙酸异戊酯、异戊醇的含量降低了0.13~1.44 mg/mL,组胺含量升高了7.35 mg/L,而添加壳寡糖的老化葡萄酒中有机酸、风味物质和生物胺含量与新鲜葡萄酒相比没有显著性变化。对于壳寡糖在葡萄酒中抗氧化性和抑菌性的研究,可以对壳寡糖是否能取代SO2从而成为一种新型葡萄酒防腐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菌落计数法对花椒籽蛋白抗菌肽的抑菌效果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菌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抗菌肽的抑菌活性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经不同温度、加热时间处理后,抗菌肽的抑菌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抗菌肽在经p H 2.0~12.0处理后仍有抑菌活性,p H 2.0时的抑菌率最低(58.13%),p H 12.0时的抑菌率最高(79.17%);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经K+、Ca2+和Fe3+处理后的抗菌肽的抑菌活性分别呈降低、增加、变化平缓的趋势,经0.1 mol/L K+处理后的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明显增强;经有机溶剂处理后,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有所降低;经吐温20、吐温80处理后,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极显著增强(p0.01),SDS对抑菌活性的增加不显著。因此,抗菌肽具有很好的热、酸碱、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稳定性,而表面活性剂(吐温20、吐温80)能使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3):163-167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为试验菌,采用涂布法确定蓝莓叶多酚的抑菌浓度及牛津杯法明确蓝莓叶多酚p H值对抑菌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蓝莓叶多酚与3种试验菌作用前后的生长曲线、菌液的电导率值、260 nm处的吸光值和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初步阐明蓝莓叶多酚对3种试验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62 5%、0.062 5%和0.125%,在p H7.0~8.0抑菌性较强。经蓝莓叶多酚处理后,3种试验菌生长缓慢,菌液电导率值、260 nm处的吸光值均增大;蓝莓叶多酚作用于菌体细胞后,菌体细胞出现断裂,细胞壁凹陷等现象,表明蓝莓叶多酚可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破坏细胞膜完整性,使细胞内容物外泄。  相似文献   

6.
研究天然抑菌剂壳聚糖和蒲公英提取物联用抑菌活性和抑菌稳定性。分别测定壳聚糖和蒲公英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最小浓度以及在最小抑菌浓度下的抑菌率和抑菌圈直径,并研究了壳聚糖和蒲公英提取物联用时的抑菌活性与抑菌稳定性。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壳聚糖与蒲公英提取物,均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两者联用后,抑菌活性较单独使用有所提高。将联用抑菌剂通过不同温度、p H和紫外照射时间处理后测定可知,壳聚糖与蒲公英提取物联用抑菌剂在40~60℃、p H为5~7和紫外照射时间20~40 min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油茶总皂甙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步研究了油茶总皂甙对几种常见的食品腐败菌和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油茶总皂甙在高浓度下对啤酒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菌作用较强,其MIC值分别为12.5、12.5和3.2mg/ml,低浓度只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三种霉菌桔青霉、黑曲霉、米曲霉抑制作用较弱;油茶总皂甙对六种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强弱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对小麦纹枯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活性较强,EC50分别为:0.081、0.169mg/ml,且抑制活性同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一种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后生元,研究其抑菌作用及抑菌机制,通过乳酸乳球菌乳亚种Postbio-F3、副干酪乳酪杆菌Postbio-P6、发酵粘液乳杆菌Postbio-Q7复合发酵,制备对MRSA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后生元(命名YDFF),通过抑菌圈法和生长曲线评估YDFF对MRSA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测定YDFF对MRSA生物膜的影响、菌体超微结构变化、DNA泄漏以及ROS产生初步探究YDFF对MRSA的抑菌作用机制;采用棋盘法,研究YDFF对MRSA耐药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后生元YDFF对MRSA具有较好抑菌活性,对MRSA的抑菌圈直径为19.1±1.5 mm,且该活性具有较好的p H耐受范围(p H3.0~9.0);YDFF中的胞外多糖无抑菌活性,蛋白酶K可以使YDFF抑菌活性完全失活,说明YDFF中的抑菌活性物质主要为蛋白类成分;YDFF可以显著抑制生物膜的形成,破坏菌体完整性导致DNA泄漏,并可引起细菌胞内ROS浓度升高;YDFF与甲氧西林联合使用时对MRSA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降低至0.38,表明YD...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宽鳞大孔菌胞外多糖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宽鳞大孔菌胞外多糖对大肠杆菌、枯草芽抱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酵母菌、红色面包霉、尖刀镰刀菌、小麦根腐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不同发酵液p H值时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抑菌p H值。结果表明,宽鳞大孔菌胞外多糖对各抗示菌的抑菌率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p H值对抑菌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不同p H值时对各抗示菌种抑菌率各不相同,具有较强的酸碱耐受范围。  相似文献   

10.
以壳聚糖、明胶和壳寡糖进行了复合膜的制备,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考察壳寡糖添加量对复合膜物理、机械、抗氧化和抑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明胶、壳寡糖三者之间发生氢键相互作用。适量壳寡糖的加入,可增强复合膜的亲水性,改善力学性能及水蒸气阻隔性能,显著提高复合膜的抗氧化性能和抑菌活性(p0.05)。壳聚糖与明胶的质量比为2∶3,甘油含量为1%(v/v),添加30%的壳寡糖,复合膜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7.03倍,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增大了32%和30%。  相似文献   

11.
碱性条件下对黄原胶进行氧化降解,透析得到三种黄原胶寡糖(XGO-A,XGO-B和XGO-C),对产物进行FT-IR表征,GPC法测定其分子量分别为3600、7500和10100。三种黄原胶寡糖的丙酮酸含量分别为5.7%、5.3%和4.8%;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3.7%、22.5%和21.1%。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最低抑菌浓度以及生长曲线方法,考察了三种黄原胶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能力;同时检测了三种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量为7500的XGO-B具有更好的抑菌性能。而当丙酮酸和还原糖含量相近时,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性能可能与黄原胶寡糖的分子量有关;随着分子量的上升,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细胞膜破坏增强,这表明破坏细胞膜通透性是抑菌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甜叶菊废渣提取物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甜叶菊絮凝废渣经酸性丙酮提取和乙酸乙酯萃取后得到甜叶菊废渣提取物。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等测定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探讨热处理、紫外光、p H和金属离子对甜叶菊废渣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或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3.13(6.25)、12.5(25)和12.5(12.5)mg/m L,但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无抑菌作用。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经100℃处理20 min仍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紫外线处理使其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降低,p H7.0时对蜡样芽孢杆菌无抑菌作用,Na+、K+和Ca2+能够增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Fe2+和Fe3+使其抑菌活性丧失或降低。甜叶菊废渣提取物作为天然防腐剂使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核桃分心木粗提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核桃分心木的四种粗提取液对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进行抑菌活性监测发现,核桃分心木的四种提取液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都有抑菌活性。其中乙醇提取液和水后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力较强,最低抑菌浓度(MIC)也较低,其抑菌活性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这为核桃分心木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巍  牟德华  李丹丹 《食品科学》2018,39(3):110-116
采用抑菌圈法对不同聚合度的山楂果胶寡糖进行选择,测定了实验样品对5 种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绘制了供试菌的生长曲线来评定样品的抑菌效果;并 从菌体形态、胞膜通透性、胞膜完整性等方面阐述果胶寡糖抑菌的机理。结果表明:平均聚合度为3的果胶寡糖对 供试菌种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尤其是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 种供试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明 显,其MIC值分别为1.250、0.625、0.625 g/L。随着加入果胶寡糖质量浓度的增大,菌悬液的相对电导率也随之升 高,同时菌悬液中核酸和蛋白质含量增大,由此表明果胶寡糖的抑菌性能是由于其破坏了细菌胞膜的通透性和完整 性,致使内容物外漏进而影响其代谢活性,抑制细菌生长。因此山楂果胶寡糖可以作为天然防腐剂,抑制食品中腐 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延长食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具有较强的抑菌性,但其抗氧化性能较差。通过美拉德反应,对壳聚糖进行改性,以增强其抗氧化性和抑菌性。研究了壳聚糖/果糖配比、反应温度、pH和反应物浓度对美拉德产物(MRPs)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果糖配比1∶1,反应温度121℃,反应体系初始pH5.0,反应物浓度2%时,所得到的MRPs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性较强;通过美拉德反应的改性处理,壳聚糖MRPs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性明显优于壳聚糖本身。  相似文献   

16.
对蜂胶提取物抑菌性能进行研究,同时以蜡样芽孢杆菌为指示菌研究蜂胶提取物抑菌成分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蜂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热处理、pH 值、紫外线、金属离子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仅在121℃或pH10 处理后其抑菌活性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对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产生的抑菌物质进行研究.选用琼脂扩散法从5株植物乳酸杆菌中筛选出1株抑菌活性较高的植物乳酸杆菌菌株LP-1.对抑菌物质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其抑菌活性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经过蛋白酶的处理后抑菌活性有所降低.在pH为4.0-5.0时,抑菌活性基本不变,当pH低于4.0或大于5.0时,抑菌活性均有降低.植物乳杆菌LP-1产生的抑菌物质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壳寡糖的抑菌及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牛津杯法研究壳寡糖的抑菌活性;采用动物实验法研究壳寡糖的抗肿瘤活性,选取造模成功的5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20 mg/kg)以及壳寡糖高剂量组(300 mg/kg)、中剂量组(150 mg/kg)、低剂量组(100 mg/kg),测定各...  相似文献   

19.
艾蒿多糖抑菌活性及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提法提取艾蒿多糖,用滤纸片法测定多糖的抑菌活性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研究艾蒿多糖抑菌活性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紫外稳定性。结果表明:艾蒿多糖对3种常见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较强,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艾蒿多糖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制质量浓度(MIC)分别为0.625、0.625、1.25 mg/mL;多糖的抑菌活性对温度和紫外照射具有较好稳定性,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抑菌活性相对不稳定,酸性处理条件下抑菌活性较强,碱性处理条件下抑菌活性较弱。艾蒿多糖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用于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壳寡糖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采用盐酸-亚硝酸钠降解壳聚糖,确定了其基本降解工艺:盐酸浓度0.4mol/L,常温下反应4h。通过加入不同量的NaNO2制得了一系列分子量在950-1350的壳寡糖,并进一步通过抑菌试验表明,浓度为0.2%的该壳寡糖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