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述了适用于建筑结构的相变材料的种类以及实现工艺和使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相变储能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红斌  周全  何嘉鹏  李清海 《材料导报》2012,(Z1):208-210,222
简述了传统节能技术的现状,分析了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节能的可行性。目前国内对相变材料的研究尚未成熟,但是在不同的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节能评价作为相变材料研究的重点,仍旧没有出台相关的指标和标准。介绍了两种常见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相变储能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变材料是一种高效的贮热物质,相变储能建筑材料是通过向传统建筑材料中加入相变材料制成,可降低建筑能耗,调整室内环境舒适度.本文对相变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建筑节能已是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相变材料(PCM)具有储能功能,将之用于建材,可赋予建筑自动调温性能,并减少人工能源能耗,已日趋成为建筑节能的物质基础.PCM在建筑节能中主要起免费供冷和削峰填谷作用,多以与传统建材复合的应用形式出现.主要介绍了PCM的分类与选择通则,综述了PCM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微胶囊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对固-液相变材料进行有效的封装,是阻碍其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难点之一.微胶囊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介绍了可作为芯材的相变材料及相应的壁材、两种典型的微胶囊制备工艺,重点总结了微胶囊的表征方法,同时讨论了国内外微胶囊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彭飞飞  刘子凡  梁熙 《材料导报》2016,30(Z1):436-439, 444
我国是建筑大国,建筑总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随着全球能源的日益枯竭,开发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势在必行。将相变材料微胶囊与传统建筑材料融合,能有效增加建筑物的蓄热性能,降低室内温度波动。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及有关过冷度、致密性、导热性等改性研究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了其在砂浆、混泥土、石膏板等建材的应用研究进展,探讨了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发展方向及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睿航  牛润萍 《材料导报》2016,30(Z1):383-386
相变蓄能材料由于相变时吸收或释放潜热的独特性能,在建筑节能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分析了相变材料的分类和性能,综述了国内外对相变蓄能材料基本性能的研究进展,并系统地阐述了相变蓄能材料在蓄冷空调系统以及被动式太阳房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有机相变材料的分类和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有机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手段,从建筑节能材料和建筑蓄热构件两方面综述了近期国内外有机相变材料建筑节能应用的研究现状以及有机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的改善方法,展望了其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变材料是相变物质与传统建筑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储能建筑材料,本文对相变材料的概念、相变材料的分类、相变材料的筛选和改进、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封装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论述了相变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倪海洋  朱孝钦  胡劲  陈立萌  陈亮  别玉 《材料导报》2014,28(21):100-104
相变材料是一类高效的储能物质,通过与传统的建筑材料复合可提升建筑材料功能、降低建筑能耗和调整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近年来发展迅速、受到愈来愈广泛的重视,并已在建筑节能中得到了多种应用。叙述了相变材料与建筑材料复合的制备方法、研究和应用进展,对现阶段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指出了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相变储能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相变材料与建筑材料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蓄热能力,降低室温波幅,实现建筑节能。主要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分类、与建筑材料的复合方式,并分析了国内外通过实验探究和数值模拟对被动式和主动式相变储能这两种节能方式的研究现状。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需要选择不同相变温度区间的相变材料,必要时需要引入人工冷热源辅助完成相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家对建筑节能提出了较为严格的条件,通常需要民用建筑节能达到60%,传统的建筑节能材料只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很难满足节能的需求。因此开发新型的建筑节能产品成为研究的热点。根据国家对建筑节能据统计,我国现有建筑430亿m^2,另外每年新增建筑20亿m^2左右,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能耗46.7%,其中包括建筑的能耗(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30%。单位建筑面积采暧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发展资源节约性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相变材料在解决建筑能耗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针对使用单一相变材料容易产生泄漏、导热性差、存在污染性、腐蚀性、过冷和相分离的问题,提出将相变材料制备成复合相变材料再添加到建筑材料中。对相变材料进行了细化分类,介绍了相变材料的选用原则;归纳了两大类最常用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热物性质研究方式;梳理了将相变材料应用到建筑节能领域的多种应用方式;总结了复合相变建筑材料的掺入对建筑控温的应用效果。综合分析表明:复合相变建筑材料的掺入对建筑物温度具有明显的调控效果。温度升高时,复合相变材料吸热降低室内温度;温度降低时,复合相变材料放热提高室内温度。复合相变材料结合建筑材料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热惰性和热舒适性,但应对其应用耐久性和稳定性应进行进一步研究,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相变储能材料是通过自身物相变化来实现能量存储与释放的材料,可用于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和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相变储能材料的分类和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变材料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未来相变材料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15.
强化技术在相变储能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相变储能材料具有储热量较大、储热温度较低、近似恒温操作和储存体积较小等优点,因此,采用相变储能材料的能源储存是储存可利用能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不同的相变储能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应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了改善其性能,提高储能效率,扩大应用范围,就需要采用强化技术.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强化技术及其在相变储能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杨益  李晓军  王昱蘅 《材料导报》2011,25(7):118-121,139
对相变材料进行了分类,从热力学特点和应用形式两个方面介绍了相变材料的特性。通过对相变材料伪装原理、研究现状和应用模型的分析,研究了相变材料在伪装领域的应用可行性。最后提出了一种智能相变材料系统,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能够解决相变材料伪装持续时间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类在面临化石能源枯竭的同时,对能量的利用率依然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着力研发节能环保新材料新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变材料(phase-change materials,PCM)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储能材料,它在蓄热与温控等领域具有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潜力。本文首先对相变储能材料的基本特征、工作原理以及分类等方面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就相变储能材料在温控与蓄热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指出了PCM的性能是制约其深入广泛应用的主要技术障碍。在此基础上,详细评述了PCM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和最新发展动态,指出通过功能复合等新技术优化材料性能、设计新材料体系、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将是相变储能材料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有机相变材料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有机相变材料的性能和特点,综述了部分新型有机相变材料的制备技术进展,阐述了有机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军事伪装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了其在军事伪装领域应用的技术难题及克服难题可能的方法,并展望了有机相变材料在上述两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低温相变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状况,介绍了相变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储能机理,并指出了各类相变材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展望了未来相变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浅谈相变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璨 《硅谷》2009,(8):84-84
相变材料的应用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措施。阐述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中的条件,介绍相变材料与普通建材结合的方法,剖析相变建材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相变材料在建筑中应用的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