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有效利用鱼皮制备降血压肽,以罗非鱼皮为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汽爆辅助酶解法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汽爆辅助酶解制备鱼皮ACE抑制肽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汽爆压力0.6 MPa、保压时间0.5 min、底物浓度2%、酶底比0.92%、酶解时间2 h、pH值8.4、酶解温度56℃。在此条件下鱼皮酶解产物ACE抑制率理论值为94.97%,实际值为93.16%,其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于307 Da^3323 Da之间。本研究结果为鱼皮降血压肽的高效制备、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蚕蛹蛋白质酶解产物的ACE抑制活性,利用超声波-离子液体耦合法对蚕蛹蛋白质进行预处理。以酶解产物ACE抑制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超声波-离子液体耦合预处理蚕蛹蛋白质的工艺条件,并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预处理前后蚕蛹蛋白质及其酶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酶解产物ACE抑制活性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液料比、超声波功率、预处理时间。确定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7.2 mL/g,处理时间31.9 min,超声波功率406.8 W。在此优化条件下,蚕蛹蛋白质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75.7%(IC50=0.071 mg/mL)。与未处理、超声波预处理的相比,超声波-离子液体耦合预处理在制备蚕蛹蛋白质ACE抑制肽上具有明显优势。超声波-离子液体耦合预处理后,蚕蛹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无明显变化,但其酶解产物的分子质量(1.43 ku)变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扫频式超声波预处理对玉米醇溶蛋白酶解特性的影响。方法:以ACE抑制活性和水解度为指标,考察扫频超声波对玉米醇溶蛋白制备ACE抑制肽酶解特性的影响;研究经扫频超声处理后,玉米醇溶蛋白二级结构、表面形貌、酶解产物氨基酸组成等特性的变化。结论:扫频超声波预处理玉米醇溶蛋白后,其水解度和酶解液的ACE抑制率显著提高;酶解产物的疏水性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含量大幅度提高。(40±2)k Hz/(68±2)k Hz组合双频扫频超声波预处理后,玉米醇溶蛋白酶解液的ACE抑制率为43.7%,与未超声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21倍。玉米醇溶蛋白经超声处理后其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分析表明,双频扫频超声处理使玉米醇溶蛋白颗粒迅速疏松、细化,出现分子自组装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水解度、ACE抑制率为指标,并通过电泳、HPLC、红外光谱(FTIR)、热稳定性分析(DSC)研究不同超声预处理时间对金枪鱼皮酶解过程ACE抑制肽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5 min后,超声预处理组酶解液的水解度与未处理组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ACE抑制率均高于未处理组,说明超声预处理可改变金枪鱼皮胶原酶解模式,加快短时酶解过程中ACE抑制肽的快速释放。电泳和HPLC分析表明,随着酶解过程的进行,10 kDa以下小分子组分含量呈现往复增减变化,超声预处理会加速该过程进行,从而提高其释放效率。FTIR和DSC分析可知,超声处理会破坏鱼皮胶原蛋白内部氢键的平衡,使其三螺旋结构松散,更多酶切位点暴露,说明超声处理能促进短时酶解过程ACE抑制肽的快速释放。  相似文献   

5.
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罗非鱼鱼鳞,研究热处理温度、时间、底物浓度对鱼鳞蛋白酶解前、后的蛋白回收率、水解度、ACE抑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探讨热处理鱼鳞蛋白酶解前、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可显著提高鱼鳞蛋白酶解特性,最佳热处理条件为:处理温度121℃,处理时间15 min,底物质量分数2%。在此条件下罗非鱼鱼鳞水解液蛋白回收率为65.93%,水解度10.54%,比未处理组分别提高了78.29%和89.23%。此时ACE抑制率为73.80%,比未处理组提高66.78%。鱼鳞蛋白酶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5 ku以下,其中1 ku以下的小分子胶原肽占39.46%。  相似文献   

6.
利用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模拟胃肠道,在不同pH、不同温度下,测定水牛乳酶解液的ACE抑制率的稳定性影响,并对酶解液中多肽分子量分布以及各种氨基酸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牛乳酶解液具有很好的胃蛋白酶耐受性,在pH 3~8,温度≤60℃范围内制备的酶解液ACE抑制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水牛乳酶解液冻干粉中多肽含量为38.2%,95%的相对分子质量在2 000 Da以下,其中谷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比较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蒸汽爆破法处理小麦麸皮,研究汽爆时间、压力、水分调质、Na HCO3预处理等对小麦麸皮组分溶出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汽爆时间、压力的增加,小麦麸皮中可溶性总糖、蛋白质、戊聚糖以及游离型酚酸含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与未汽爆样品相比,汽爆处理样品中上述可溶性组分含量最高可分别提高5.2,4.8,16.6,37.1倍。由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小麦麸皮较适宜的汽爆时间为120 s,压力2.5 MPa。在原料中添加水分调质或Na HCO3预处理不利于小麦麸皮组分溶出。随着汽爆时间的延长或汽爆压力的增加,小麦麸皮中总戊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推测高温、高压条件可能导致戊聚糖过度裂解。  相似文献   

8.
酶解鲢肉制取ACE抑制肽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风味酶水解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肉制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通过正交试验对水解工艺进行优化,并用SephadexG-15凝胶柱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复合风味酶在温度50℃、pH8.0、料液比1:6、加酶量5000U/g.pr、水解12h的条件下,酶解产物的水解程度及对ACE的抑制率最高,其水解度为34.40%,氮利用率为92.01%,抑制率为66.52%;该酶解产物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和较小部分的ACE抑制活性偏低,只有相对分子量在一定范围内的短肽才对ACE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在第3洗脱峰处得到的ACE抑制肽活性最高,其ACE抑制率为63.04%。  相似文献   

9.
螺蛳腹足肌的酶解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螺蛳的腹足肌部分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几种酶对螺蛳蛋白的作用效果,选择了一种新型酶Proleather FG-F。以水解度和蛋白质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对酶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游离氨基酸含量及ACE酶抑制活性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为增加玉米黄粉酶解产物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并提高酶解效率,采用超高压协同碱性蛋白酶制备玉米黄粉ACE抑制肽,实验比较分析了超高压协同酶解、超高压预处理后酶解、常压酶解对ACE抑制率的影响;探讨超高压协同酶解的底物质量分数、时间、压力、pH值、温度对ACE抑制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制备条件。结果表明,与常压相比,超高压协同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酶解时间15 min)提高了55%;与超高压预处理后再酶解相比,ACE抑制率提高了30%。在超高压协同酶解时,影响ACE抑制率的主要因素为pH值,其次为压力、底物质量分数和时间,温度影响不明显。在底物质量分数4.78%、高压时间14 min、压力372 MPa、pH 8.4、温度35℃条件下,ACE抑制率可达74.30%。超高压协同碱性蛋白酶制备玉米黄粉ACE抑制肽,不仅提高了ACE抑制率,且酶解时间缩短到15 min以内,为玉米功能肽的绿色高效制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