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浙江省新昌银矿工艺矿物学特征及其对选冶指标的影响。该矿石含有7种银矿物及8种含银矿物。在磨矿过程中,自然银极易泥化,造成浮选困难。矿石中相当数量的银赋存于黄钾铁矾、硬锰矿、褐铁矿中。试验结果表明存在于这些矿物中的银不仅浮选难以回收,而且也难以浸出。假如矿石中含有十分微细的银矿物或易于泥化的含银脉石矿物,在评价银的实收率指标时,需要将矿物鉴定资料与化学物相分析结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锰矿进口来源相对单一,对外依存度超过90%。我国锰矿资源丰富,但以低品位的贫锰矿资源为主,铁含量超标,而且矿物组成复杂、共伴生关系密切、矿物之间可选性差异小,分离难度大。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铁锰矿资源,采用化学成分分析、SEM、MLA、X射线衍射分析等检测方法对国外某铁锰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并对该矿石进行了分离回收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矿石中TFe品位为31.31%,Mn品位为9.09%,主要杂质元素SiO2含量为28.73%;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为褐铁矿、铅锰矿、硬锰矿,含量分别为49.57%、8.60%、6.44%;脉石矿物为石英和重晶石,含量分别为29.01和6.24%。矿石中铅锰矿和硬锰矿的粒度较细,-38 μm粒级分布率分别达到了74.59%和62.54%,且单体解离度较低,仅为16.75%和15.12%;铅锰矿和硬锰矿主要以连生体存在,贫、富连生体含量均在40%以上;该二者与褐铁矿嵌布关系较为紧密,铅锰矿颗粒多数以细粒包裹体存在于褐铁矿,硬锰矿颗粒多数呈包裹体或浸染状存在于褐铁矿中,铁锰矿物解离较为困难。因此传统选矿方法很难实现铁锰矿物的有效分离。采用“氢基矿相转化-磁选”技术处理该矿石,可获得铁精矿产率54.08%、铁品位58.35%、铁回收率91.47%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3.
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某金矿金矿品位较低,矿石氧化程度较高。金矿物粒度细小,主要以微粒、次显微金矿物形式嵌布于褐铁矿粒间以及被粘土矿物充填的褐铁矿裂隙、孔洞中,属于难处理矿石。根据该矿石性质进行了原矿全泥氰化浸金和浮选富集-氰化浸金两种工艺流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两种工艺均可获得较好的选矿指标:原矿全泥氰化搅拌浸出的金浸出率为94.19%;浮选富集-氰化浸金的金浸出率为97.62%,银浸出率为90.80%。由于浮选抛尾可显著提高氰化浸金的设备效率和经济效益,故推荐浮选富集-氰化浸金为该金矿的选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任何矿石的解离特性都与矿物结构密切相关。本文通过金的解离模型来利用浸出试验的结果预测复杂矿石中金的解离情况。诊断性浸出结果可通过解离模型加以利用。因为它们可解释复杂矿石吵同矿物中金的分布。这类试验所获的某种矿石中可浸出金可在磨矿前后利用诊断性浸出来确定。某种未磨矿石的可浸出(解离)金可用来预测该矿石磨矿后的可浸出金(解离金),这将必然十分有用。如果这一点可实现的话,未磨已磨矿石各粒级的可浸出金就可  相似文献   

5.
为给甘肃某低品位金矿石的选矿试验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多种现代测试手段对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的特征和金矿物的种类、形态、粒度、产出形式、解离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部分呈微细粒~微粒自然金或银金矿沿载金矿物的边缘、粒间、裂隙及孔洞充填分布,部分则呈包裹体嵌布在载金矿物内部。影响金矿物富集回收的主要因素是矿石中金品位低、硫化物含量高、金的赋存状态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团结沟金矿氰化厂投产以来,由处理地表氧化矿逐步过渡处理较深部以原生矿为主的混合矿,其氰化浸出率逐年下降。为了弄清难浸的原因和提高金的氰化浸出率,对矿石的物质组成、金的赋存状态和工艺性质以及选冶过程中金的行为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贵州某金矿中金主要以包裹形式存在,矿石中载金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和毒砂、少量是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载金矿物很细大多在1~5μm之间,呈超显微状态存在,属含硫砷微细浸染型难选冶金矿。回收该金矿石中金需在碱性介质中进行氧化预处理,使硫化矿物中的硫、砷、锑、铁分别被氧化成硫酸盐、砷酸盐、锑酸盐及赤铁矿,最终导致硫化物晶体的破坏,使其被包裹的金暴露出来,得以用氰化法回收。通过对影响浸出的几个因素:矿石粒度、碱用量、浸出温度、矿浆浓度、氧分压、浸出时间、SAA用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择取优化条件,金的浸出率可达到90.1%。  相似文献   

8.
低品位锰矿石中有价金属的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典型的低品位多金属氧化锰矿--铁锰型金银矿中锰及有价金属的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两矿加酸法对低品位铁锰型金银矿进行浸锰处理, 提取金属锰, 锰的平均收率达到94.26%, 同时可显著改善有价金属金、银在锰矿中的赋存状态, 然后用硫脲浸出金银。金银的浸出率在优化条件下分别达到98%和45%。  相似文献   

9.
<正> 我厂流程为两磨一浮(单一浮选单金属)流程。处理矿石属深度氧化的难选矿石,回收的有价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针碲金银矿和自然银。主要金属矿物有褐铁矿、黄钾铁矾及其它铁的氧化物。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影响选矿的主要有粘土矿物和绢云母等易泥化矿物。金矿物浸染粒度极细,且不均匀嵌布,一般为0.3—0.005毫米。  相似文献   

10.
某金矿床氧化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金矿床氧化矿石含金8.1g/t,含银82.5g/t,含铜0.94%。金主要以自然金、银金矿形式存在,银主要以银铁矾,角银矿形式存在,铜主要以赤铜矿、黑铜矿、蓝铜矿形式存在。矿石氧化率高,孔洞、裂隙发育,渗透性良好,适宜湿法浸出。由于粘土矿物含量高,氧化铜矿物易溶于氰化物溶液,并产生影响金、银回收的Cu(CN)32-离子,因此推荐采用脱泥→湿法预处理→氰化浸出金、银的工艺流程,综合回收矿石中金、银、铜。  相似文献   

11.
李波  梁冬云  张莉莉  洪秋阳 《金属矿山》2014,43(12):103-107
采用国际先进的MLA矿物自动定量分析技术,结合传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查明某硫化-氧化复合型铜钴矿石的物质组成和主要含铜、钴矿物的赋存特性,并对矿物进行磁性分析,为该矿石的选矿工艺研究提供指导。结果表明:①该矿石矿物组成较复杂,铜矿物以硅孔雀石为主,其次是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还有少量至微量的假孔雀石、赤铜矿、斑铜矿、水胆矾等,含钴矿物则主要为铜钴硬锰矿;②各矿物共生关系复杂,互相浸染交代现象普遍,导致金云母、叶腊石、绿泥石、高岭石等多种脉石矿物中也含较多的铜和少量的钴;③主要铜、钴矿物嵌布粒度各异,黄铜矿/辉铜矿和铜钴硬锰矿属细-微细粒均匀嵌布;硅孔雀石/孔雀石属粗-细粒不均匀嵌布,假孔雀石属粗脉状嵌布;④钴硬锰矿、孔雀石、假孔雀石、褐铁矿、大部分硅孔雀石及一些脉石矿物具有程度不等的弱磁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建议选矿工艺研究采用先通过强磁选预富集铜钴硬锰矿、孔雀石、假孔雀石、硅孔雀石、褐铁矿和磁性脉石等,然后通过水冶从强磁选精矿中提取铜、钴,通过浮选从强磁选尾矿中回收黄铜矿、辉铜矿、赤铜矿等易浮铜矿物的技术路线,并实行阶段磨矿、阶段选别。  相似文献   

12.
玉龙铜矿Ⅴ号矿体氧化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回收西藏玉龙铜矿Ⅴ号矿体氧化矿石中的铜提供基础依据,采用化学分析、物相分析、光学显微镜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该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具有“一杂三高一细”即“铜赋存形式复杂”,“褐铁矿含量高”、“易泥化脉石和易浮方解石含量高”、“黄铁矿含量高”,“有用矿物嵌布粒度极细”的特点,属于极难处理矿石。因此,要较好地利用该铜矿资源,须采用选冶联合工艺,并在工艺过程中采取细磨、消除褐铁矿及其他干扰矿物的影响等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铜火法冶炼渣中铜品位为5.23%,具有良好的回收利用价值。原矿中铜矿物主要为冰铜和金属铜,脉石矿物主要为铁酸盐和铁橄榄石,还有大量的玻璃相。玻璃相的存在为选矿带来不利的影响。对该冶炼渣采用阶段磨矿—异步浮选工艺,在较粗的磨矿细度下优先回收可浮性较好的粗颗粒铜矿物,获得含铜45.36%、铜回收率81.65%的铜精矿,浮选尾矿再磨后回收细粒级的铜矿物,获得含铜13.65%、铜回收率13.74%的综合铜精矿,综合铜精矿含铜33.99%,含金3.42 g/t,含银79.17 g/t,铜回收率95.40%,金回收率85.94%,银回收率81.17%,该冶炼渣中的铜、金和银均得到较好的回收。   相似文献   

14.
贵州某褐铁矿石为低硫磷褐铁矿石,铁品位为47.14%,铁矿物主要有褐铁矿,纤铁矿、硬锰矿、软锰矿、黄铁矿少量,褐铁矿呈不规则胶状、土状分布,与脉石矿物共生关系密切,磨矿过程不仅难以实现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而且容易泥化,因而直接强磁选或重选均难以获得理想的分选指标。为解决该褐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采用磁化焙烧—磁选工艺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无烟煤(2~0 mm)与矿样(3~0 mm)质量比为5%,焙烧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40 min,焙烧产物的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7.5%,中磁选磁场强度为218.95 kA/m情况下,可获得铁品位为66.23%、铁回收率为97.53%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某低品位铜铅锌矿石中金银回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内蒙古某低品位铜铅锌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石中主要有价组分--金银的计价结算体系,确立了将金银富集到铜铅精矿中的流程思路,进行了铜铅混合浮选、后选锌、再铜铅分离流程的工艺技术条件研究,采用试验确定的磨矿、1粗2扫1精铜铅混浮、磨矿、2次混合精选、1粗1扫1精铜铅分离、1粗2扫4精浮锌、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可以获得金回收率达85.92%、银回收率达50.99%的铜精矿和金回收率达5.50%、银回收率达17.49%的铅精矿,金总回收率高达91.42%、银总回收率高达68.48%。  相似文献   

16.
提高矽卡岩型多金属硫化矿床伴生贵金属回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矽卡岩型多金属硫化矿床,其伴生贵金属的回收价值远大于原矿中所含其它有用矿物的回收价值,且原矿中各矿物交代共生,嵌布关系复杂,尤其是大部分的银矿物呈多种形式毗连镶嵌、包裹于各矿物晶格之间及独立矿物的边缘。针对以上特性,在采用传统工艺进行优先浮选依次分离得到铜精矿、铅精矿、锌精矿的基础上,改进选矿流程工艺,强化磨矿工艺并采用银活化剂LD对粗精矿进行诱导活化浮选,极大地提高了各含贵金属精矿的价值及伴生银的总回收率,银的总回收率达到了86.32%。该研究对国内同类型矽卡岩型伴生银矿山的工业生产改造提供了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郇伟静 《矿冶》2017,26(2):84-87
通过对非洲某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的矿物组成、重要矿物嵌布特征及铜的赋存状态。研究表明,矿石中的铜主要以黄铜矿、铜蓝等硫化铜的形式存在,其次以孔雀石的形式产出,另有少量以吸附态的方式分布于褐铁矿中,这部分铜难以回收利用;同时,矿石中存在较多的绿泥石、白云母、高岭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建议采用合理的磨矿细度及药剂制度以降低其对选矿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某铜冶炼厂氧气底吹熔炼渣中金品位为0.11g/t,渣中金损失较多,生产上采用浮选法贫化熔炼渣回收金银,金回收率为57.08%,银回收率为65.23%,回收率较低。本文用扫描电镜探究底吹铜熔炼渣中主要组成物的形貌,确定熔炼渣主要矿物成分有冰铜、磁铁矿、铁橄榄石和玻璃体相。通过采用MLA仪器和选择性溶解方法对熔炼渣中金、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偶见金属银与金属铜紧密连晶分布于硫化亚铜中;渣中硫化物包裹金占64.71%,硅酸盐包裹金占29.41%,裸露金占5.88%。底吹铜熔炼渣缓冷磨浮流程中被硅酸盐包裹的约30%的金很难回收,这是导致熔炼渣中金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熔炼过程中提高熔炼渣与锍充分接触碰撞的几率,使熔锍尽可能捕集到硅酸盐熔渣里的金银,从而降低熔炼渣中金银含量;在磨浮回收金银时,提高磨矿细度,使被硅酸盐包裹的金颗粒单体解离。  相似文献   

19.
四川康巴某铜金银矿含金1.40 g/t、银55.2 g/t、铜0.46%,矿石性质复杂,属难选氧化矿。为综合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开展了选矿试验研究工作。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采用优先浮选工艺,产品方案为金精矿和铜精矿。试验考察了磨矿细度、药剂制度及流程结构对浮选指标的影响,最终获得金精矿含金79.86 g/t,银3114.07 g/t,铜6.03%;铜精矿含铜35.49%,金12.31 g/t,银553.88g/t。金、银、铜的总回收率分别为81.66%,58.60%和50.58%,分选指标良好,达到综合回收的目的,可为类似矿石高效选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疆某高碳高次生铜铜矿矿石中矿物组成复杂,铜矿物种类繁多,同时由于鳞片石墨的存在,致使现场生产铜精矿品质低,总尾矿中有价金属流失严重。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详尽的工艺矿物学及工艺优化小型试验研究,开发出阶段磨矿-易浮快浮-中矿及粗选尾矿再磨再选的创新工艺流程,获得了良好的选矿指标。在浮选药剂优化过程中,采用石灰、水玻璃和单宁作为细粒石墨、次生泥质及被铜离子活化的硫矿物的抑制剂,保证了再磨再选精矿的产出,避免了中矿的循环累积。采用推荐的优化工艺,总铜精矿中铜、金、银回收率提高了24.05%、14.44%、9.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