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有限元方法和渐进损伤模拟方法对复材泡沫夹芯结构受低能冲击的损伤过程和损伤特性进行仿真预测。给出了四种不同面板厚度及泡沫夹芯厚度夹芯结构在既定失效准则下的损伤演化和渐进扩展过程,给出了冲击能量与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的关系、冲击能量与最大载荷、损伤面积、凹坑深度等规律性结论,并对比简支和固支两种边界条件的影响。仿真结果与两种规格复材泡沫夹芯结构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仿真数据与相对应的试验数据较为吻合,证实了本仿真方法对泡沫夹芯结构在低能量冲击条件下损伤过程模拟的有效性;随着冲击能力的提高,被冲击结构的所承受的最大载荷、最大冲头速度、凹坑深度相应提高,但冲头的零速度时间差异不大;在简支与固支边界条件下,被冲击结构所承受的最大载荷、零速度时间差异不大,但凹坑深度相差较大,反映出不同支持条件对被冲击结构能量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5.
6.
聚氨酯泡沫夹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电磁波阻抗匹配原理,制备了聚氨酯泡沫夹层结构复合吸波材料,研究了不同结构组成对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匹配层中加入质量分数15%的二氧化锰,聚氨酯泡沫夹芯层中加入质量分数5%的二氧化锰和10%的石墨和反射层中加入质量分数35%的石墨时,测试频段为8~18 GHz,聚氨酯泡沫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最大吸收峰为12.9 GHz(R=-35.7 dB),R-10 dB的频宽为1.5 GHz。 相似文献
7.
8.
9.
10.
轧制复合-粉末冶金发泡工艺制备泡沫铝夹心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泡沫铝夹心板制备工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轧制复合技术应用于可发泡复合板的制备,以获得更高的芯层粉末致密度与界面结合强度. 研究结果表明,预压成型后的芯层粉体通过轧制过程能够同钢面板实现牢固的初结合,轧后芯层粉末的致密度明显高于热压复合板,粉末颗粒间呈紧密的层片状结构,为发泡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合考虑界面结合强度、芯层粉末致密度及轧制缺陷等因素,轧制压下率应控制在60%~70%为宜. 复合板在适宜的发泡工艺下可以获得理想的泡沫体结构,最佳发泡温度为620~640℃,发泡时间为8~10 min. 发泡后在界面上生成了厚度均约为10 μm的金属间化合物FeAl3及Fe/Al固溶体,无脆性金属间化合物Fe2Al5生成,界面形成了理想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11.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复合梁的极限承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梁的弯曲理论推导出几种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复合梁的极限承力关系式,它们与密实态的硬质聚氨酯和纤维等的力学性质及相应的几何尺寸相关。在复合梁的受拉部位添加纤维等抗拉材料是提高复合梁极限承力的有效方法。采用不同的工艺可以形成不同截面结构的梁,从而具有不同的极限承力性能,实现梁性能的可设计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竹纤维、薄竹单板等短生长周期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制备了薄竹面竹纤维增强酚醛泡沫夹芯复合板材。研究环氧AB胶、白胶、万能胶和塑料胶4种市场上常见粘合剂对复合板材的胶合强度和耐高温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粘合剂为环氧AB胶。对无纺布、玻璃纤维布、不锈钢丝网、天然麻纤维网格布、抗裂的确良等5种不同网格材料增强薄竹面竹纤维增强酚醛泡沫夹芯复合板材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麻纤维网格布是最佳增强材料,与未用网格材料增强的薄竹面竹纤维增强酚醛泡沫夹芯复合板材相比,其压缩强度提高5.55%,纵向弯曲强度提高26.28%,横向弯曲强度提高28.33%,冲击强度提高68.47%。且天然麻纤维网格布增强薄竹面竹纤维增强酚醛泡沫夹芯复合板材性能基本达到JC/T 1051–2007铝箔面硬质酚醛泡沫夹芯板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论述了高弹性超柔软聚氨酯泡沫塑料生产的几种技术路线。根据本公司确定的配方和工艺,在Maxfoam大机上实践,生产出合格的这类新产品,其性能已达到高弹性超柔软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水发泡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热分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比较研究了水、氟利昂、HCFC-141b发泡聚氨泡沫塑料的热分解过程。采用两种方法建立动力学方程并求解了各动力学参数,根据结果分析了脲段含量对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热分解表观活化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隔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隔热性能的影响因素,讨论了泡沫压缩率、泡沫密度、温度及泡沫吸水率与导热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密度及吸水率是影响泡沫隔热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Yun-chuan Xie De-mei Yu Nan-nan Zhang Hong-lu Liang 《Polym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13,52(2):168-172
We report a new polyurethane (PU) dielectric containing hyperbranched structures and metal nanoparticles.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PU networks by using hyperbranched polyester (HBP) as a reductive template as well as the cross-linker. Simultaneously enhanced mechanical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were observed in the hyperbranched PU dielectrics. The branched macromolecular fractal provides a “covalent bridge” between the PU matrix and Ag nanoparticles,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simultaneously enhanced mechanical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