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电力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可靠而经济地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因此其可靠性就是显得尤其重要,为此给出了华北电网发电可靠性的计算指标,并对华北电网最优最大负荷备用率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华北电网最优备用率与发电可靠性指标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2.
目前应用在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交叉熵重要性抽样方法采用单一的概率质量函数描述发电系统的状态,该方法在处理高可靠性系统时需要进行大量的预抽样才能得到具有较好方差减小效果的最优概率质量函数以达到加快可靠性指标收敛的目的,而大量的预抽样过程会导致可靠性评估总体效率的下降。因此文章提出基于混合概率质量函数模型与交叉熵重要性抽样相结合的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多个概率质量函数描述发电系统的状态,并基于最小交叉熵原理对各概率质量函数及其对应权重进行迭代更新,最后由各概率质量函数的加权形成最优概率质量函数,利用所得最优概率质量函数对系统状态进行抽样和可靠性计算。相比于现有方法,该方法预抽样过程所需样本较少,可以在保证可靠性指标准确性的同时大幅加快系统可靠性指标的收敛速度,在处理高可靠性系统时效果更加明显。算例验证了文中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化程度加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的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行的电力系统规程中,也要求计算电力系统发电可靠性指标.但我国对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的具体数值,尚未作出规定.目前,国外较普遍采用的可靠性指标是年风险度不得大于0.1天,即要求一年内只允许有24小时内出现电力不足现象.在对发电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时,认为电力系统的其余部分均完全可靠.也就是说,如果发电容量充足,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可以将电能可靠传送给负荷点,而不至于由于过负荷  相似文献   

4.
张世翔  丁倩 《中国电力》2015,48(6):8-13
为了分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基于RTS标准测试系统,建立了风电场模型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模型,分析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影响可靠性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风能和光伏发电互补作用下,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相对于仅接入风电时会有所上,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加入电池储能系统可以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其对电网规划的合理性及可靠性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k-medoid聚类的配电网分布式发电规划方法,采用轮廓系数法确定最优的聚类个数,以配电网线损最优为优化目标,以配电网线损灵敏度因子作为聚类特性指标,得到分布式发电最优规划位置;并提出基于节点有功变化的部分线损计算策略以获得分布式发电的最优规划容量。最后,以IEEE33节点系统作为测试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同时能够一次性给出多个特征指标下的综合最优接入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可以有效地降低配电网的线路投资和损耗成本,提高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结合技术和经济指标,介绍了分布式电源投资的方法,考虑了最优电力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停电成本期望和配电网可靠性,阐述了分布式发电对可靠性指标的影响,并以IEEE-RBTS BUS4的测试系统为例,对各个节点的停电成本、分布式发电容量与配电网可靠性及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分布式电源投资方法,可为投资者选取分布式电源规模和位置提供依据,降低配电网运营成本,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快速求取负荷或元件可靠性参数变化后系统的可靠性指标,深入分析了发电系统可靠性指标随负荷变化的曲线,选取合适的函数对可靠性指标和负荷进行坐标变换,使变换后的变量之间近似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对经坐标变换后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建立一元二次回归模型,然后再进行坐标的逆变换,从而得到发电系统可靠性指标关于系统负荷的回归方程.对算例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各可靠性指标回归方程的F检验值均大于F0.01,说明回归方程具有高度显著性.此外,还建立了发电系统可靠性指标随机组可靠性参数变化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这2个模型不仅揭示了发电系统可靠性指标与负荷和机组可靠性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来估计参数变化后系统的可靠性以及预测系统未来某时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将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相结合,可以改善单独光伏发电可靠性低和单独光热发电成本高的缺陷。故提出一种针对光伏光热互补发电系统的多目标容量优化方法,旨在寻找平衡互补系统经济性和供电可靠性的最优折衷解。以张北地区的光伏光热互补发电系统为例,对其进行了容量优化,获得了帕累托最优解集,进而通过理想点法获得了最优折衷解,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电负荷及容量参数变化对系统容量优化结果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太阳能倍数2.5、电加热器额定功率为74 MW、储热时长20 h、光伏装机容量82 MW和蓄电池容量为0时,互补系统有最优折衷解,相应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和负载缺电率分别为1.06元/(kW·h)和5.57%。  相似文献   

9.
实施需求侧管理对提高发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探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施需求侧管理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最大负荷需求量,相当于间接增加了系统的发电容量,因此能够提高发电系统的可靠性。简要介绍了发电系统可靠性指标,建立发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包括发电容量模型和负荷模型,并分析了非时序蒙特卡洛法在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采用模拟法定量,以IEEE可靠性测试系统RTS(Reliability Test System)为例定量分析需求侧管理对发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实施需求侧管理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发电系统的可靠性,使系统更加安全、经济、可靠地对用户供电。  相似文献   

10.
计及可靠性的电力市场分时定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电上网分时电价与当时的发电燃料边际成本及供电风险密切相关,随机生产模拟计算可以给出系统的最优发电方式、燃料费用、边际发电成本及系统可靠性指标。在随机生产模拟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既考虑电能成本又考虑风险成本(可靠性成本)的分时电价制定方案,并以某实际系统为例计算出典型日运行方式下每种方案的分时电价,同时统计出该运行方式下的峰、腰、谷分时电价比,为电网实现分时电价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交化最小路集法应用于环形接线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沈云 《广东电力》2011,24(12):74-79
以四角形接线方式与二进二出3/2接线方式为研究对象,计算电气接线中的元件在等效前后对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影响,并从实际工程角度分析可靠性指标变化的意义.研究表明,在相同等效原则下,等效前后系统可靠性指标具有一致性,单个元素可靠性指标变化对系统可靠性指标影响程度受到系统拓扑结构和可靠性判据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大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输电网的逐步开放以及独立发电商的出现,传统的大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无法满足要求,故应尽快建立新形势下的电网可靠性评估体系。文中在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建立大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方面研究进展,探讨了电力市场条件下可靠性研究的新方向、可靠性指标评价的新标准、最优可靠性对指标体系的新要求及大电网可靠性灵敏度分析等问题,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供电可靠性提升措施的评价和优化选择方法。提出可靠性提升策略与可靠性降低因素的关联矩阵。以可靠性统计指标量化分析为基础,提出可靠性提升措施的实施度指标。针对可靠性提升措施的选择和决策,提出可靠性提升措施的影响度指标计算方法。某电网的应用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量化分解的配电网可靠性提升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不同配电网可靠性提升措施分析中定量分析不足、难以横向比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化分解的配电网可靠性提升措施分析方法。以“可靠性参数”为中间变量,研究配电网可靠性提升措施对可靠性指标的影响,通过建立配电网可靠性提升措施与可靠性参数及可靠性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以显式公式形式实现配电网可靠性指标的求解。考虑到配电网的节点规模大但类型相对较为简单,采用基于馈线分类的可靠性评估策略,简化了求解过程。针对实际电网规模、管理制度,以及通信环境、设备基础的不同,引入可靠性提升措施实施度修正参数,以消除由于电网情况不同而带来的差别。通过国内某实际电网算例分析,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投资最优的可靠性指标空间分解模型及其解法。将全网可靠性指标与各个区域与供电可靠性有关的4个具体业务指标建立关联关系,实现可靠性指标的空间分解,从而构建目标函数并列出约束方程。计算各区域业务指标每减少相应时户数所需的成本,在全网范围内按照各区域各指标成本效益比从低到高的顺序确定投资顺序,从而求解该模型。通过算例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投资最优的可靠性指标空间分解模型及其解法是非常有效的,能够减少冗余投资,克服了以往确定各个区域可靠性提升目标时的盲目性,有利于可靠性的精细化管理以及精准投资。  相似文献   

16.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证直流输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全国直流输电系统运行可靠性指标的统计数据,通过研究直流系统可靠性指标,发现停运次数和停运小时数为影响系统能量可用率的重要因素。并将影响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指标因素按停运部件原因进一步分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其他"、交流及其辅助设备和直流线路为可靠性指标三大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提高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的措施,为直流输电系统进一步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提供了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元件可靠性参数是进行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基础,错误的元件可靠性参数必然带来错误的评估结果,进而影响电力系统规划的准确度。考虑到随着负荷侧智能电表等的普及和安装,可以获取相对准确的系统/节点可靠性指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系统/节点可靠性指标求取未知的元件可靠性参数的方法。首先,基于非序贯蒙特卡洛模拟(Non-sequential Monte Carlo simulation, NMCS)的可靠性评估,建立了可靠性指标关于可变可靠性参数的解析表达式,该解析表达式由给定的元件可靠性参数可以直接地获取可靠性指标值。基于该解析表达式,构建了求取未知元件可靠性参数的非线性方程组;其次,针对非线性方程组的常规求解算法普遍依赖未知变量的初值而未知参数的初值无法直接获取的难点,利用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高阶多项式逼近来给出待求参数的初始值。最后,对于部分误差较大的参数采用具有大范围收敛特性的延拓法进行修正,最终求取准确的未知可靠性参数。分别采用RBTS, IEEE-RTS79和川渝电网测试系统进行分析,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准确地求取未知的元件可靠性参数。  相似文献   

18.
曾鸣  钟琼雄  李源非 《电力建设》2015,36(12):123-130
可靠性是衡量电网运营水平的重要指标,传统的思路大多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电网建设的规格以提高电网可靠性,这一思路忽略了政府的作用。为了研究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实施力度、输配电价激励政策等政府行为因素对电网可靠性的影响,首先基于考虑了电网容载比的电网可靠性评价指标和系统动力学建立了电网可靠性评价模型,提出了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栈流图。然后,使用Vensim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多情景下的仿真模拟,揭示了电网可靠性指标和需求侧资源渗透率以及输配电价激励之间的关系。算例结果表明,需求侧资源的增加可在不影响电网可靠性的情况下带来经济效益;政府对输配电价的激励强度与电网可靠性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且政府可通过小幅的输配电价激励使电网可靠性维持在较高水平。最后,基于算例结果,给出了政府提高电网可靠性可考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专家评判法在中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中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建立中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构造待评估对象的评估指标矩阵,并将其依次处理为归一化指标矩阵和标准化指标矩阵;通过对标准化指标矩阵的主成分分析,确定起主要作用的主成分,并以此求取综合评估函数中各可靠性指标的权重;建立待评估对象的供电可靠性综合评估函数,进而求得待评估对象的可靠性评估值;结合各指标权重及其归一化指标值绘制待评估对象的各指标满意度及重要性区域图,为中压配电网具有更高可靠性的改造提供了量化、直观的科学依据。工程实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中压用户供电可靠性主要指标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巍  郑琰  杨凤民 《供用电》2009,26(1):10-13
用户供电可靠性是供电系统全方位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近年来,通过对供电可靠性技术指标的分析来指导生产和管理实践,日益得到广泛重视。介绍了郑州供电公司常用可靠性技术指标,通过以“供电可靠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数据为基础的2007年公司可靠性管理综合指标的分析统计,找出影响公司中压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的主要单位及其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专项治理措施,经基层单位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