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井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作高精度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是实现井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的关键。介绍了采用深度域不对称子波算子求取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即对已有的测井曲线,利用有效地震地质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由波动方程导出的反射系数计算公式,求取频率域的反射系数;把井旁道记录转换到时间域,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提取实际资料的地震子波,进而得到频率域的子波谱;利用频率域褶积模型计算合成记录,经傅里叶反变换、时深转换和重采样后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实际应用表明,采用深度域方法制作的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于井间地震资料的层位标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合成记录的综合层位标定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震层位标定是连接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有效方法。目前实际应用的层位标定方法有很多种,而且每一种方法单独应用均存在一定缺陷。为此本文提出了以合成地震记录为基础的地震资料综合层位标定方法,其具体思路为:①建立高精度速度场;②以深一时转换为基础,确定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波组特征对应关系,把相应地质层位标定在地震剖面上;③以地震剖面上的标志层和主要目的层为标志,对由单井标定的地震层序进行井点、线、面的反复循环对比,力求使所有井点的层序与其波组特征有统一的对应关系;④通过综合分析,建立岩性、电性、物性与井旁地震道及其他地震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法用于泌阳凹陷的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纪煤层综合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煤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依据测井曲线识别煤层的方法,纠正了以前煤层解释中存在的错误;利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首次标定了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一二叠纪煤系地层的地震地质层位,总结了其反射特征,结合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在地震剖面上进行了横向追踪,预测了其平面分布。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平井钻进方向与地层次序相反,合成记录反映的界面信息同地震剖面不一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用有效的合成记录制作及标定方法。首先对水平段测井曲线从井底反向求取声波时差及密度曲线,并在原井底位置虚拟一口直井,将反向后的声波时差及密度曲线作倾角转换后加载至该井,计算波阻抗和反射系数。同时对地震数据体沿倾斜地层的底界面拉平,在拉平处理的地震数据体上提取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得到合成地震道,并与虚拟井的井旁地震道对比调整完成井震标定。采用该方法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桩202-平1井进行了合成记录的制作与标定,明确了中生界内部各组段分界面及大套油层段在地震剖面上的对应关系,达到了水平井层位标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地质—地震综合地层划分对比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地质-地震综合地层划分对比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运用该方法,依据井的地震合成记录分别对梨树,德惠凹陷各井的地质层位和地震层位进行了标定,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进行地层划分。从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出发,将由于构运动的阶段性而保留在两凹陷地层中的各种地质记录,如沉积旋回,不整合面,岩性,岩相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地震反射特征),作为进行两凹陷地层对比的标志,得出了梨树,德惠凹陷的地层划分对比结果,两凹陷之间的地质层位,地震层位之间有较好的规律性和可比性,反映两者同处于同一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背景中。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腹部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精度的合成记录制作是精细层位标定与解释的关键。通过声波与密度测井曲线来提高反射系数序列的精度,用准确的时一深转换来提高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的相关性,用时变提取子波、分频滤波宽频合成记录来提高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的吻合程度。研究表明,这种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层标定中是实用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地层倾角测井标定过井地震剖面是提高地震成果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及在微机上如何对其进行实现:①利用测井数据合成地震记录;②利用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地震层位标定得到准确的时深关系;③将地层倾角杆状图标定到地震剖面上;④进行交互解释。  相似文献   

8.
车西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精细层位标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精细层位标定是高分辨率资料解释的关键,其流程为:①通过输出低频剖面,对比、分析平均速度,确定高分辨率剖面的极性;②利用测井资料、岩心实验室测试进行储层地震反射特征分析,明确储层相位特性;③通过VSP平均速度和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反求平均速度进行速度似合,得到速度模型,进而作层位标定和时--深转换;④通过声波与密度测井曲线来提高反射系数序列的精度,用准确的时--深转换来提高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的相关性,用时变提取子波、分频滤波宽频合成记录来提高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的吻合程度。用上述方法对某工区的两口井进行了层位标定,分别识别出16.9m和5m的砂体,与钻探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复杂地区,尤其是在地层倾角较大的地区,二维叠偏剖面的反射层与钻井分层存在不吻合的问题,提出了二维叠偏剖面的虚拟井层位标定方法。把井的轨迹沿地层垂直投影到相邻测线剖面上,拟合一条地震剖面上井的测井曲线,并用测井信息和地质分层资料建立起标志层,主力油层与二维叠偏剖面上反射层同相轴的对应关系,进行层位标定研究,实际应用效果较好,标定的层位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地震记录终极地质解释的目标包含两重含义:①能够展示地震记录中客观存在的全部地质信息;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精度应该是客观上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探讨了从地震波形剖面到波阻抗剖面转换的思路和方法:从地震记录道中提取一个时变的反射子波,与地震记录道按褶积的逆过程作反褶积运算,可以求得反射波的振幅-时间序列;在把反射波振幅系列标定为反射系数系列的同时,推算出各反射层的波阻抗,从而把地震波形剖面转换为波阻抗剖面,以达到充分分离地震记录道中客观上所蕴含的各种地层地质信息的目的,同时获得更为精确的各类地震信息数据,用以拓展地震资料的解释应用领域。该文也可以被看做是编制相关转换软件的一个简要设计,对转换中涉及的重要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转换所获得的地震波阻抗剖面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并最终服务于提升布井的针对性和钻井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测井资料在地震频带范围内与井旁道难以匹配的问题,提出了步进迭代法对测井资料进行降频处理:①根据测井资料计算初始反射系数,利用自相关法从井旁道提取初始地震子波;②用初始子波作为约束,从井旁道提取新的地震子波;③用初始反射系数作为约束,从井旁道提取新的反射系数;④判断新的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的褶积是否与井旁道匹配,如果不匹配则用新的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替换初始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并回到步骤②。如此迭代,直到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的褶积与井旁道吻合。该方法降低了测井资料的频率,使两种资料在中、低频范围内相互匹配。匹配后的反射系数与高频地震子波褶积,形成拟井间地震记录,用于联合拓频,有效地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  相似文献   

12.
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井间地震在解决油藏开发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精度优势,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应用井间地震资料,从不同角度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井间不同成像方法基本原理的分析,井间成像资料与合成地震记录的对比分析,地层与反射波组对应关系的分析,地层内部变化与地震反射结构的分析,以及井间成像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构造趋势的对比分析,得出井间成像资料可以更好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形态,同相轴反映的是地导波阻抗界面的认识。对垦71井区井间地震反射波深度域资料进行了波数计算,对其时间域资料进行了频谱分析,并进行了井间地震资料、地面地震资料、测井曲线等的标定对比,认为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能够分辨3-5m厚的薄层。对胜利广利油田的井间地震反射成像资料进行了构造解释,结果表明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具有反映细微构造的能力。井间地震正演模型分析表明,选择大角度道集进行有限角度叠加处理的成像资料可以用于岩性解释。  相似文献   

13.
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是精细储层描述的基础。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震资料也复杂,常规的合成记录标定不能达到准确标定的目的。实践表明,复杂地质区块的合成记录标定特别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地震资料反射特征分析;②提取符合工区地质特征的空变子波;③按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分类型进行单井标定;④在研究工区地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横向多井联合标定(调整)。本文以孤南209井区为例,介绍在复杂地质情况下分类型合成记录标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考虑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褶积模型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进而标定层位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工作。常规的反射系数递推公式建立在地震波垂直入射的基础上,这种递推关系因为没有考虑反射系数随入射角或炮检距的变化,所以得到的反射系数的数值大小与极性可能与实际资料相差较大,用于地震解释则容易造成岩性解释和层位标定的错误。本文通过对Zoeppritz方程的简化,给出了非零炮检距条件下的反射系数递推公式。利用递推公式可以计算不同炮检距或不同道集的反射系数序列,与子波褶积后就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模型试算证明了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褶积模型,反射波振幅是单个反射系数和子波褶积的叠加,一次反射地震记录的振幅从本质上说是有限带宽的反射系数,地震剖面的同相轴表示了地层的波阻抗差界面,并不是等时的,结合地层对比的依据说明波阻抗并不能完全反映地层的岩性,仅用波阻抗预测岩性是不准确的。在此基础上,结合模型和实例说明,同相轴的尖灭并不表示储集层的尖灭。  相似文献   

16.
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及纵、横波层位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及其与纵波资料对比标定层位,是应用多分量地震资料进行解释的基础。采用全波列测井资料制作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需要考虑地层倾角、岩层各向异性、横波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纵、横波资料对比中,又需要考虑极性、井资料的深时转换、子波带宽等的影响。本文从模型资料和莺歌海盆地实测多分量资料出发,研究了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具体制作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纵、横波对比标定中的基本问题和解决方法。实际资料的对比标定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是精细储层描述的基础。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由于地震资料也复杂,常规的合成记录标定技术往往不能达到准确标定的目的。以孤南209井区为例,探讨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分类型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技术。实践表明,对于复杂地质区块,合成记录的标定须做好以下工作:①地震反射特征分析;②提取符合研究区地质特征的子波(空变);③按不同地震反射特征的类型分别进行单井标定;④根据研究区地质规律进行横向多井联合标定(调整)。  相似文献   

18.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人工合成记录在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储层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从5个方面论述了合成记录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即①褶积模型建立;②子波参数选择;③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的匹配;④层位标定与地震记录的极性;⑤反射系数的精确提取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合成记录的翩作精度,而精确的合成记录又是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重要前提。提出了用相关系数、声波曲线对比和求剩余记录等方法来检查合成记录制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的方法原理 ,以及在 CFD18- 1、18- 2构造下第三系底砾岩及太古界花岗岩风化壳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分辨率可达到 10 m。该方法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反演技术 ,利用建立的初始模型 ,通过多次迭代修改地层模型 ,使正演合成记录与实际地震道达到最佳吻合 ,最终求取波阻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