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以北京同仁堂单位社区为例,考察转型期单位社区的演替过程。单位居民的迁出和非单位居民的迁入导致了单位社区人口构成的杂化过程。传统单位福利设施供给模式走向衰退,基于市场机制的城市生活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了更高品质的服务。单位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2.
从单位社区到城市社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邓晓梅 《规划师》2002,18(8):9-12
社区是城市生活的基础结构,人们可以让它变得更好或者更坏,却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夺走它。在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独特背景下,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单位社区在城市中的兴起,以及在改革开放年代又重新向城市社区转型这样一个曲折的历程。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社区存在着自发分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如果任其发展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需对此趋势实施必要干预,以将其控制在良性的、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单位社区的空间演化:空间形态与土地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主叉城市中,单位社区曾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单元,它具有在高墙封闭的空间内综合组织生产生活的自主权.而在转型期经济的背景下,生产逻辑的制度转变引发了单位社区演变的空间响应.空间形态的变化显示,单位大门数量的增加使单位社区的固合度下降,原有单位边界内缩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带状公共开敞空间.土地利用的变化表明,在生产用地减少和生活服务用地增多的结构调整下,各类用地的混合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主义城市中,单位社区曾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单元,它具有在高墙封闭的空间内综合组织生产生活的自主权。而在转型期经济的背景下,生产逻辑的制度转变引发了单位社区演变的空间响应。空间形态的变化显示,单位大门数量的增加使单位社区的围合度下降,原有单位边界内缩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带状公共开敞空间。土地利用的变化表明,在生产用地减少和生活服务用地增多的结构调整下,各类用地的混合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从门禁社区到中国式节约型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门禁社区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在社会、城市和街区三个层面上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由门禁社区向节约型社区转变的六项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极化的加剧,城市贫困群体开始涌现,城市贫困空间逐步形成。为了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本文通过引入城市"社区衰退"这一概念,把城市贫困空间植入一个动态的过程之中进行研究。首先,对城市社区衰退现象加以界定,指出社区衰退与贫困空间及城市再生之间的联系;进而,结合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揭示中国当前的城市社区衰退的现状;最后,对国外有关社区衰退的理论成果展开评析和综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个城市社区衰退的解释模型,试图为开展中国的城市社区衰退和城市再生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杜凯  杜鑫 《建筑与环境》2009,3(3):150-151
在对单位社区社会生活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单位社区社会生活的一些特征,提出单位社区不应该简单的被历史说抛弃,力求把单位社区社会生活中的优越性注入到现代社区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单位社区的残留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基于问卷调查的第一手数据,本文从微观层面研究与中国城市单位居民迁居相伴的残留现象,定量分析影响居民残留的各种因素.在中国住房福利分配制度结束后,单位社区居民开始面临着多样化的住房市场选择;但在迁居日益活跃的同时,仍然存在众多"残留"在单位社区中的居民.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以进住单位社区居住时间衡量的残留水平受到性别、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和家庭规模等个体因素,以及单位相关因素如单位性质和住房产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解读转型期重塑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力量时,除了对迁出者及其推动郊区化的机制予以关注,也应重视残留在单位社区的居民对于内城社区转型和再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基于问卷调查的第一手数据,本文从微观层面研究与中国城市单位居民迁居相伴的残留现象,定量分析影响居民残留的各种因素。在中国住房福利分配制度结束后,单位社区居民开始面,晦着多样化的住房市场选择;但在迁居日益活跃的同时,仍然存在众多“残留”在单位社区中的居民。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以进住单位社区居住时间衡量的残留水平受到性别、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和家庭规模等个体因素,以及单位相关因素如单位性质和住房产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解读转型期重塑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力量时,除了对迁出者及其推动郊区化的机制予以关注,也应重视残留在单位社区的居民对于内城社区转型和再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界城市建设:北京社区参与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社区作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平台,是城市运行管理政策落地的前沿阵地。通过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发展进而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效果,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也是北京迈向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单位大院构成了中国城市空间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经济一社会一制度的全面转型,中国城市空间正经历着激烈的空间重构.单位大院的空间及社会变化是中国城市社会经济转型与空间重构过程的微观缩影,是理解与透视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与社会变化的重要视角.本研究基于对北京市典型工业企业单位京棉二厂实地考察、访谈,以及厂史资料等多元数据,通过复原其从50年代建厂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变化过程,从空间模式、空间秩序等方面分析单位大院的空间性,试图通过对单位大院的空间变化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案例研究来透视中国城市转型与重构的空间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单位大院构成了中国城市空间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经济社会制度的全面转型,中国城市空间正经历着激烈的空间重构。单位大院的空间及社会变化是中国城市社会经济转型与空间重构过程的微观缩影,是理解与透视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与社会变化的重要视角。本研究基于对北京市典型工业企业单位京棉二厂实地考察、访谈,以及厂史资料等多元数据,通过复原其从50年代建厂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变化过程,从空间模式、空间秩序等方面分析单位大院的空间性,试图通过对单位大院的空间变化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案例研究来透视中国城市转型与重构的空间过程.  相似文献   

13.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重新审视中国城市单位社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选择,低碳城市空间与规划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面对快速城市化、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与城市空间重构,中国大城市亟需反思当前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与郊区化模式,并思考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城市空间组织原则。本文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角度,全面比较两种主要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分区制与单位制,力图从单位的视角给出低碳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另外,文章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郊区化的经验与教训,反思了目前中国城市郊区化模式及郊区空间组织方式。尝试提出转型期中国城市构建低碳城市的空间组织原则和发展战略,设想了可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城市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作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选择,低碳城市空间与规划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面对快速城市化、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与城市空间重构,中国大城市亟需反思当前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与郊区化模式,并思考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城市空间组织原则。本文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角度,全面比较两种主要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分区制与单位制,力图从单位的视角给出低碳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另外,文章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郊区化的经验与教训,反思了目前中国城市郊区化模式及郊区空间组织方式。尝试提出转型期中国城市构建低碳城市的空间组织原则和发展战略,设想了可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城市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分析北京三里屯Village项目的背景、设计发展过程,使用情况等,探讨、总结项目的经验和设计方法.评估项目的实际运作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和未来展望,作为探讨中国现代城市发展的实例参照.  相似文献   

16.
老年社区设计探讨--东方太阳城老年社区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庆 《建筑学报》2005,(4):68-72
中华民族有敬老的传统,老年人过去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现在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要从青年、中年走入老年,关心老年问题就是关心每个人的未来。老有所养必须老有所居,适宜的居住环境是老年人安度晚年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老年社区设计研究是居住建筑设计研究领域中一项十分有意义的课题。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与老年设施严重滞后的矛盾引发了老年产业的巨大商机,一些有远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老年居住建筑领域,老年社区开始出现。北京东方太阳城就属于老年社区。东方太阳城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南潮白河畔,距北京市约40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