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太湖重污染底泥的生态疏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荷生  张永健 《水资源研究》2004,25(4):29-31,35
太湖湖盆沉积物(底泥)是湖体营养盐的储积库,是重要的污染源。在湖泊外源污染治理得到一定成效后,以减少内源污染负荷为目的疏浚是控制湖体内源污染效果较为明显的工程技术措施之一。太湖底泥疏浚有别于港口、河流疏浚,属生态工程范畴。其基本核心要解决;疏浚必要性,疏浚区域范围、疏浚适宜深度、疏浚技术工艺、二次污染防治,环境风险评估,底泥合理处置和基底修复等生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太湖生态清淤工程中需重视与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光兴  陈琴 《中国水利》2010,(16):33-35
生态清淤是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控制和减轻太湖底泥内源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生态清淤也是在探索发展中的新型疏浚技术。在对太湖生态清淤已实施工程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清淤工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沈爱春 《中国水利》2011,(8):26-27,30
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国家工程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措施正在逐项落实。出于治理太湖局部内源需要,修复水生态的底泥清淤试点工作已经展开。太湖湖底大量的流泥应是清淤的重点,但是由于生态清淤技术的成本较高、规模较小、占用大量堆场、淤泥再次污染等问题,建议太湖清淤与挖槽疏浚并举的模式,以克服上述诸问题,并扩大内源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是湖体生态修复工程之一.工程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为后续生物技术介入提供基质条件、综合分析底泥污染物垂直分布、沉积相特征、主要污染物分布受人为干扰影响程度、沉水植物生物特性、淤泥土壤水动力学、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和疏浚后基面高程控制等参数,太湖底泥疏浚深度控制40~50cm为宜、施工总体设计强须注重建立物种保护区和排泥场淤泥的安全处置及尾水达标排放.依据底泥的不同密度选择不同的疏浚机械,疏浚挖掘头部设备的密封和抽吸是关键.竣工时应做好基底修复.  相似文献   

5.
湖泊内源污染治理中的环保疏浚浅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莫孝翠  杨开  袁德玉 《人民长江》2003,34(12):47-49
根据污染物的来源,湖泊污染可划分为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环保疏浚是消除内源污染的最实用的方法,尤其对于浅水湖泊.环保疏浚的目的是通过底泥的疏挖去除底泥中所含的污染物,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论述了环保疏浚的方案、特点、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分析了有些湖泊底泥疏浚效果不佳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了几点关于我国疏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苏华 《江苏水利》2005,(1):34-34,36
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的今天,环保疏浚应运而生。环保疏浚是水下机械疏浚行业的一个新的分支。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清除被污染的底泥。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尽可能地减少施工中带来的二次污染。现就我国滇池草海、杭州西湖、无锡太湖五里湖环保生态疏浚的经验,浅谈环保疏浚应抓住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介绍了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之一“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阐述了示范工程实施地点太湖五里湖的水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问题以及课题研究与五里湖治理的技术路线,总结了子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技术方法创新与关键技术创新,评价了环保疏浚示范工程、退渔还湖示范工程、生态重建示范的实施效果以及太湖五里湖示范工程实施前后的水质变化。  相似文献   

8.
简述水体内源污染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研究技术.环保疏浚是应用广泛的水体内源污染控制措施.概述环保疏浚的作用、相关技术和评估手段.环保疏浚可对水体指标及水生动植物产生负面作用.选择合适的疏浚厚度、频率和季节可提高环保疏浚效果.综合考虑水体环境并改进水动力学模型、泥沙输移模型和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可揭示底泥污染的释放机制,以制定有效的疏浚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汉卿  葛耀 《治淮》2020,(2):62-64
一、引言.河流清淤工程是河流内源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对河流的清淤疏浚,清除水中的底泥、垃圾、生物残体等固态污染物,既可以实现内源污染的控制,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又可以清除河道内阻水障碍、增加行洪断面的泄洪能力,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河流清淤工程施工期不可避免地会对河道产生较大范围的扰动,并产生一些污染物,对水、大气、生态等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对河流清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关注的几点问题进行论述,以期为河流清淤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东钱湖底泥环境特征与疏浚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目前以环境和生态治理为目的的底泥疏浚工程中尚无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指南的情况下,以宁波东钱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成果为基础,制定了东钱湖底泥环保疏浚方案。详细阐述了该方案涉及的主要内容:底泥污染特性及污染状况分析,疏浚平面范围、疏浚深度及疏浚工程规模的确定,疏浚底泥处置及余水处理等。  相似文献   

11.
太湖底泥主要营养物质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给太湖水生态清淤提供决策参考,结合太湖流域管理局2018年组织开展的太湖污染底泥勘察项目调查结果,对太湖底泥中的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及其平面分布、垂向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2003年底泥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总磷主要集中分布在竺山湖底泥0~30 cm深度内,高含量的总氮和有机质主要分布在竺山湖和东太湖;在外源污染有效控制后,生态清淤工程有利于降低湖区表层底泥的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2.
With the current rapid economic growth, heavy me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issues in the Taihu Lake. Although heavy metal pollution levels and distributions of the Taihu Lake have previously been described, an effective model to describe the transport process of heavy metals between the water column and sediment bed for this lake is not available. It is known that heavy metals in the water column can be related to the resuspension of sediment in the lake bed. In this study, we set up a coupled model of relating hydrodynamics, sediment and heavy metal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 (EFDC), and applied it to Taihu Lake, China. For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model, we employed two series of field sampling data taken all over Taihu Lake during April and July of 2009.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drodynamics simulations of the coupled model agree with the observations reasonably well and the sediment and heavy metal model shows similar variation trends during the simulat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can be used for simulating the sediment and heavy metal transport process in the Taihu Lake and here we provide an effective tool for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at small time scales.  相似文献   

13.
常熟市昆承湖生态修复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历史数据和现状调查,对常熟市昆承湖水下地形、沉积物、污染源和湖泊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昆承湖水体都达到富营养化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水、渔业养殖污染和河网水体污染等。提出了污染综合防治、河口强化净化型湿地建设、生态护坡与湖滨带湿地建设、湖区养殖围网拆除、清淤与湖盆形态修复、湖区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和湖泊生态管理等一系列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桂青 《人民长江》2016,47(19):20-25
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是国务院批复安排实施的重要引排工程之一。工程实施后在流域上游开辟引江济太的第二通道,改善太湖西部沿岸及西北部湖湾水流条件,但同时新孟河排水也会对长江水环境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通过采用MIKE21软件建立长江下游某一河段的二维水流水质模型,重点研究了新孟河排水对长江以及下游水厂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排水对长江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局限在入江口附近区域,影响程度总体较小。但工程实施后太湖仍不能达到《水环境总体方案》确定的水质治理目标要求。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加大治理区域污染源力度,从而减小新孟河排水对入江口区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浚湖筑岛 保护太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成湖泊生命的容积、水量、水质三要素,在太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指出保护太湖需从增加水量,治理污染和拓浚湖容三方面入手,着重对浚湖问题进行论证并提出设想。浚湖可以获得防洪、供水、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相城区水环境状况及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苏州市相城区主要入阳澄湖(水源型湖泊)河道的水质现状,发现各水体水质均超出相应的标准限值,主要污染成因为:面源污染源强大,污水集中处理率偏低,水利工程破坏了天然的水力联系,工业企业布局散乱等。针对该区水环境形势的紧迫性,提出了面源控制、工业生态改造、污水处理、引水冲污、两湖强制性保护等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东太湖底泥富含污染物的情况下,进行环保疏浚施工实验。提出控制排泥场尾水对河网环境污染的措施,防止疏浚过程中造成地区水环境的二次污染。疏浚工程重点是防治技术的开发、评价及处理工艺的选定。  相似文献   

18.
ASTER卫星影像在太湖水质空间分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STER卫星影像针对太湖的部分水域水质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夏季与影像同期太湖水体主要为竺山湖水域和梅梁湖水域中的水质实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太湖水体主要受到悬浮物和藻类物质的污染,其他污染指标与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针对水质的遥感分析也以这两类污染指标为主。对太湖的部分水域水质的遥感影像进行处理,用水体指数掩膜将水体从背景中分离,监督分类将水体按污染物成分与含量不同分成6类:近岸水(相对干净水体)、泥沙污染(泥沙较多)、泥沙和藻类混合、混沙水(泥沙少量)、混藻水(藻类少量)和藻类污染(藻类较多)。分类的总精度为84.796 5%,Kappa系数为0.817 4,统计出各污染类型水域的面积,发现太湖的污染物主要为泥沙类,其次为藻类。在太湖沿岸水域受泥沙污染较严重,且具有一定的扩散趋势;太湖中、东部受藻类的污染较严重。用NDVI提取藻类污染区,结果与监督分类的相符。最后结合遥感图像水体周围状况以及实际统计资料对太湖水质的污染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