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钠基储能电池体系,包括钠硫电池、Na-Ni Cl2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研发现状,以及不同电池应用到电网储能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钠电池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后续研究中必须进一步提高现有钠电池的性能、降低储能价格。  相似文献   

2.
电网储能系统具有削峰填谷、维护电网稳定的作用。储能系统的不断发展对蓄电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钠金属卤化物电池及液流电池的介绍,比较其在储能领域应用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正储能被达沃斯经济论坛评为未来可能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之一,储能电池是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目前储能电池技术发展很快,一旦取得突破,将对新能源发展、电网运行控制、终端用能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未来储能电池技术将在新一代电力系统中实现广泛应用。新型储能电池技术成当前研发热点现有商用电池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镍氢/镉电池、钠硫/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木纤维、盐和锡制成了一种低成本、高效、长寿命、环保的新型钠离子电池,其非常适用于大型储能领域.研究人员称这种电池是迄今为止最有效、寿命最长的纳米电池,初始比容量为339 mAh/g,循环寿命超400次.相比较而言,锂离子电池的典型循环寿命也大概在300~500次之间. 钠离子电池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它比锂离子电池更加适用于大型储能领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钠成本低廉,储量丰富;另一面是因为钠更具环保特性.因为钠的储能效率不如锂,所以这种新电池不可能应用在如笔记本电脑或智能电话等这些结构紧凑、小巧的器件上.但是钠离子电池要想真正用于储能领域,还有许多困难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钠电池是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导和得失电子的电化学电池,包括钠硫电池、钠-氯化镍电池等。钠电池储能系统在电网储能、间歇式能源稳定并网、分布式电站等大容量储能场合有应用潜力。本文主要讨论钠电池单体电池的容量设计的问题。主要考虑电池内阻对电池有效容量的影响,以电池对外电路所能做的功和功率为核心,理论分析不同应用需求情况下电池容量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电池储能系统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能是提高电网对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接纳能力的有效技术,电池储能因其独特的性能已成为优先发展方向之一。文中简要介绍了锂离子、钠硫和全钒液流3种新型蓄电池技术的特点、应用现状和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重点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电池储能系统的构建方案,包括配置方式、电池系统、功率调节系统和系统集成。总结了储能系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电池储能系统构建及运行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商业化石墨电极较低的理论容量和较差的倍率性能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红磷由于具有理论容量高、资源丰富以及价格低廉等特点,近年来被作为新一代储能材料受到广泛关注,但导电性差、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等问题阻碍了红磷在二次电池中的应用。简述了红磷在储能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需要解决的难题;介绍了红磷/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和微观结构,并分析总结在金属(锂、钠、钾)二次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对其在未来电化学储能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通过和上海市电力公司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合作及共同努力,在大容量钠硫储能电池研制方面获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容量为650Ah的钠硫储能单体电池,使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大容量钠硫单体电  相似文献   

9.
储能系统在智能电网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迅速,建立了许多示范工程,涉及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电力输配、辅助服务、电动汽车充换电等领域。在各种储能技术中,电池储能系统应用较广。在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应用中,选择何种技术路线,除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以外,整体成本和技术的成熟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针对目前电池储能系统应用在装备层面的主要限制问题,研究了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长寿命低成本电池技术、高性能的电池管理技术、电池组合应用技术、电池储能系统的多种拓扑结构。其中,针对电池储能系统的不同拓扑结构,分析了研究现状、应用情况以及优劣势,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变和电力生产消费方式变革的战略性支撑技术。在众多储能技术里,以超级电容器和各类储能电池为代表的化学储能技术在大规模储能领域中发展最快,前景最为广阔。本文重点介绍了超级电容器、铅碳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和液流电池的应用现状,对不同储能系统应用于大规模储能时的优势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对我们开展的液态金属电池研究工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