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港珠澳大桥是横跨珠江口伶仃洋水域特大型桥梁通道工程,跨水域长度约35 km.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案,结构建筑物众多,有口岸人工岛、隧道人工岛及几百个桥墩,结构形状复杂,工程附近流场模拟困难.针对港珠澳大桥口岸人工岛与隧道人工岛,采用无结构的三角形网格,建立潮流数学模型进行专题模拟,较好地反映出岛体结构附近潮流运动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2.
拟建的港珠澳大桥,为实现桥隧平顺过渡,设置了东、西两座海中隧道人工岛.人工岛地基土上部为深厚淤泥及粉质黏土夹砂层,下部为承压水中砂层,基坑最大开挖深度达15.5 m.为达到基坑干地安全施工目的,综合考虑人工岛支护结构、地基处理方案等因素,对西人工岛暗埋段基坑防渗降水的保留粉质黏土防渗层方案和设置升浆混凝土封底方案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横跨珠江口水域,大桥沿线大量的桥墩和海中人工岛必将对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环境产生影响.采用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了建桥前后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变化和影响程度,采用非结构网格模拟桥墩和人工岛的形状,有限体积法求解水沙控制方程.模拟结果表明,大桥工程引起的水动力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东、西人工岛上下游各5 km及非通航区桥位上下游各1 km范围以内水域,对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分布格局基本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河口,该水域南北长75 km,东西宽约50 km,模拟总水域面积大于2 100 km2.针对此类型的桥梁潮流物理模型设计,桥墩桩群处理是关键问题之一.对于小尺度单桩如仅按几何相似比尺进行设计,则无法满足阻力相似,因此本模型在满足潮流运动相似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大桥桩群总阻力相似的方法进行概化处理,并经过水流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物理模型桩群概化处理和边界控制合理,较好地模拟了大桥建设对水流运动影响,为跨海特大型桥梁模型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许栋 《给水排水》2020,46(4):129-133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是举世瞩目的粤、港、澳三地大型跨界衔接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重要配套项目。由于口岸建造在海上人工岛上,地基条件差,珠海地处台风频发地区,如何解决口岸核心区重点建筑群内管道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大屋面雨水排水问题、地下室广场防涝问题,是本项目雨水排水设计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于上述问题和技术难点进行解析,设计了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6.
从3个方面分析了港珠澳大桥桥位附近航道演变情况,首先针对伶仃洋河口湾径流的水沙条件、桥位附近的潮流、潮位等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以确定桥位附近滩槽演变的特点和趋势;其次对桥位附近试挖槽的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确定试挖槽在不同季节的回淤强度及挖槽边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最后比较了桥位附近航道不同时期测图的断面和容积的变化,分析了桥区附近的航道演变情况及演变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各航道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珠江河口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的主要特点.通过清水定床、局部动床及悬沙淤积试验,研究了港珠澳大桥修建后对伶仃洋滩地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修建后对河道的行洪、排涝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伶仃洋海区涨落潮主流没有明显改变.工程后主流区附近桥址断面局部河床将出现明显的冲刷调整.与无工程相比,工程后伶仃洋各主要浅滩10 a累积淤积厚度有所增大,但量值较小;主要浅滩发展速度呈增大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工程实施后,伶仃洋三滩两槽的总体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
拟建的港珠澳大桥横跨珠江口外伶仃洋水域,是珠江河口的一项特大型涉水工程,初选线位方案的工程阻水比为10.95%~19.15%,可见大桥工程的阻水影响不能忽视。工程实施后将使工程上游海区、口门及网河区水道高潮位普遍降低,低潮位有所抬高,潮差减小,潮汐动力有所减弱,潮波变形,潮汐通道的输沙能力降低,口门地区拦门沙抬高。为了减少大桥工程对珠江河口防洪及水环境的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优化大桥工程设计方案,在研究维护潮汐通道的同时.应对西滩治理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笔者认为。开辟伶仃洋西滩泄洪排沙通道势在必行.这是西滩治理的关键补救措施。为此特建议港珠澳大桥建设应为开辟伶仃洋西滩泄洪排沙通道留有余地。有关桥段的桥孔布置和桥墩设计应符合泄洪排沙通道的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9.
伶仃洋为弱潮河口,潮差较小,平均潮差为0.86~1.69 m,最大潮差为2.29~3.36 m.伶仃洋潮汐动力远远强于径流动力,潮流是塑造和控制滩槽格局的主要动力因素.通过伶仃洋河口潮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伶仃洋河口潮流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潮底动力环境影响的范围和强度表现为东部人工岛附近较强,西部桥区附近相对较小;近桥局部区域潮位及流场的变化比较明显,远离桥轴线5 000 m以外区域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0.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三峡勘测公司在完成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香港大屿山至西人工岛测量平台高精度跨海高程传递项目后,以雄厚的技术实力继续续约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测量平台至西人工岛测量平台6 000 m跨海高程传递工作。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直观形象的表达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利用三维仿真技术,研究开发了该工程施工全过程的三维仿真。阐述了仿真动画的制作流程,重点研究了提升三维仿真动画视觉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研究表明,通过构建特殊场景和背景、设计合适的角色动画、布置合理的场景气氛和色调、优化模型的材质及贴图和从多角度渲染预设方案场景等技术手段,能够有效的提高模拟效果,增强沉浸感。系统的三维仿真演示可以很好的体现岛隧工程施工过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流程,再现施工过程全貌。  相似文献   

12.
宿鸭湖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运行60多年,淤积严重,经河南省发改委批复对其实施清淤扩容,工程结合宿鸭湖生态旅游规划,在不侵占水库防洪库容的情况下,利用清除出来的淤泥土就近在库区内堆筑三座人工岛,既消纳了土方,减少土方运输产生的碳排放;又新增了宝贵的旅游资源,体现了低碳、低能耗、低影响开发的建设理念。文章对宿鸭湖人工岛设计、主要施工技术及工程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可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桥梁的改建、改造中及新建工程的临时性跨河交通需求条件下,临时便桥的建设是一种快捷、经济、安全可靠的交通保障措施。利用交通战备制式器材建设临时便桥的新思路,对各种临时便桥的结构型式、承载特性、器材组织等内容进行研究探讨,并根据某些实际工况分别提出铁路、公路临时便桥的设计方案,在工程实践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冀东南堡1-3号人工岛围堤吹填工程四个观测断面的原型监测,论述了对该类具有水深大,吹填高度高,吹填区域软土地基强度低等特点人工岛的安全监测技术。在设计的吹填进度下,地基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沉降速率和土体侧向水平位移值均在安全许可范围内,地基未出现破坏或失稳征兆。认为采用海底铺设软体排,袋装砂重力式斜坡堤结构作围堤,岛心吹填砂形成的结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通过对人工岛附近水域的冲淤观测,动态掌握一定范围内的堤外滩地在施工过程中的冲淤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工程安全。取得的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河道管理范围内桥梁建设对防洪产生的影响,探讨了防洪评价计算的常用方法以及技术评审中需要注意的几点要求,从而得出规范桥梁建设对防洪及水利工程安全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装配式连续梁桥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中小跨径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中多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箱梁和支架现浇连续梁,但这两种形式都有一定的不足。装配式连续梁桥是将预制梁与现浇梁相结合的全新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综合了其他两种形式的优点,弥补了它们的不足,是中等跨径梁桥设计与施工的新理念、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西人工岛基础处理SCP方案,开展了大型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模型对原型地基条件作了适当简化,块石和回填中粗砂层主要控制其干密度与原型一致,其它土层则控制其原位不排水强度与原型一致。模型试验采用高精密的无接触式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模型结构表面沉降和侧向位移,采用先进的PIV图像测量技术测量模型剖面位移。试验模拟了基坑开挖后和隧道安放后两种工作状况,试验结果表明:①在基坑开挖至标高-12.5 m后,基坑和围堰体以及整个岛体结构都是稳定的。②人工岛在隧道安放后,格型钢板桩围堰上端稍向基坑外侧位移,而岛堤继续下沉,但其发展速率随时间越来越缓慢。最后,基于幂函数外延插值对工后沉降量进行了粗略预测。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一直属于一种定性、大而粗的管理模式,已不能够跟上目前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跟不上精益求精的社会发展需要,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将定性的要素转化成量化的指标、使管理变得更加的科学和精确.  相似文献   

20.
王喜冬 《给水排水》2004,30(12):103-105
阐述了在香港岛污水管网系统总体规划工作中建立和使用水力模型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利用InfoWorks建立、校核和调整水力模型,根据模拟结果辅助规划设计以及建立管网的GIS系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