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混纺原料配伍对彩棉产品性能的改善。研究表明:天然彩色棉和白棉混纺,将使织物的手感趋于僵硬;Lyocell作为天然彩色棉的混纺原料,织物的手感趋于柔软活络,织物制衣的可成型性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变差。模糊聚类分析表明彩棉产品具有一定的风格特点,一定量的其它纤维的混纺加入,产品仍能基本保持彩棉产品的风格特性。 相似文献
2.
对FeCl3、FeCl2、CuSO4、K2Cr2O74种金属盐处理后彩棉纤维的部分颜色特性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金属盐处理可使棕棉和绿棉的颜色深度明显增加,颜色中的红光和黄光组分减少。对绿棉产品,色泽将更趋向于绿色。金属盐处理后彩棉产品的色泽变化,主要是因为金属离子和彩棉色素的化学作用,金属盐本色对彩棉产品的色泽影响不大。在4种金属盐中,铁盐具有最大的颜色增深效果。FeCl3处理后,在日晒、加热和酸性条件处理后,颜色会进一步加深。但FeCl3处理后可使彩棉的色泽在pH12的条件下更加稳定。这种性能对于提高彩棉产品的家用洗涤色泽稳定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天然彩色棉花是在棉铃成熟吐絮时可直接开出棕、绿等多种颜色纤维的棉花。其制品具有色泽天然、纤维柔软、质地安全、穿着舒适,倍受用户青睐,被认为是21世纪绿色纺织制品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产品”之一。尤其是欧美、东南亚以及港、澳等地正在兴起使用彩色棉产品的热潮,彩棉业正成为一门新兴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混纺比对天然彩色棉/绢丝混纺织物风格的影响,制备了系列天然彩色棉(棕)/绢丝混纺机织物,并采用FAST对混纺织物的风格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绢丝含量的增加,天然彩色棉/绢丝混纺织物的强伸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织物的风格变得相对滑爽,柔软,但造型性有所变差.少量绢丝的加入(<10%)对织物柔软性的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经果胶酶处理后的彩色棉的表面结构进行分析并与碱处理相比较,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纤维表面结构的变化,提取脂蜡质分析果胶酶处理对脂蜡质含量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色素分布状况,结果证明果胶酶处理既可以提高彩色棉的吸湿性,又能够保留彩色棉的原有色素. 相似文献
6.
金属盐处理对天然彩色棉颜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FeCl3、FeCl2、CuSO4、K2Cr2O74种金属盐处理后彩棉纤维的部分颜色特性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金属盐处理可使棕棉和绿棉的颜色深度明显增加,颜色中的红光和黄光组分减少.对绿棉产品,色泽将更趋向于绿色.金属盐处理后彩棉产品的色泽变化,主要是因为金属离子和彩棉色素的化学作用,金属盐本色对彩棉产品的色泽影响不大.在4种金属盐中,铁盐具有最大的颜色增深效果.FeCl3处理后,在日晒、加热和酸性条件处理后,颜色会进一步加深.但FeCl3处理后可使彩棉的色泽在pH12的条件下更加稳定.这种性能对于提高彩棉产品的家用洗涤色泽稳定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8.
大麻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大麻纤维正在引起普遍关注的现实,围绕大麻脱胶这一关键技术,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各种方法及其存在的缺点;同时介绍现有的纺纱、染整技术和产品开发现状,呼吁加强研究工作,以期能更好地解决大麻脱胶和分纤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天然彩色棉织物的生物酶柔软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天然彩色棉纤维结构,发现天然色彩存在于纤维次生胞壁内,发色基团与羰基有关。通过纤维素酶、果胶酶协同生态整理,可起到去茸毛、除杂和柔软作用。实验以失重率、硬挺度变化值为综合评定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工艺条件:温度50℃,pH值5.0,时间60min,浴比1:20,果胶酶用量2.5g/L.纤维素酶用量0.7%(owf)。 相似文献
10.
11.
本介绍了利用色纺下脚棉,开发转杯纺新产品的生产工艺,并对配棉、清花、梳棉、并条、转杯工序工艺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12.
分析天然彩色棉纤维结构,发现天然色彩存在于纤维次生胞壁内,发色基团与羰基有关。通过纤维素酶、果胶酶协同生态整理,可起到去茸毛、除杂和柔软作用。实验以失重率、硬挺度变化值为综合评定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工艺条件:温度50℃,pH值5.0,时间60min,浴比1:20,果胶酶用量2.5g/L,纤维素酶用量0.7%(owf)。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了适应高档色织面料生产的纺、织、染和后整理工艺流程 ,介绍了各工序的关键生产技术和工艺配置原则 ,提出了纺织企业在目前形势和市场环境下由白织转向色织的产品结构调整方法和产品市场定位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松香粉制成固色剂,对黄檗染色后的棉织物进行固色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固色最佳工艺条件:松香粉用量12%(o.w.f),时间5min,反应温度60℃,pH=7,浴比1∶30。在此工艺条件下固色,织物皂洗牢度可提高1~2级,摩擦牢度提高0.5~1级。通过红外光谱仪、润湿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证实松香粉固色机理是以松香在纤维表面附着为主,以松香粉与染料纤维交联作用及氢键分子间力作用为辅。固色前后棉织物的断裂强力基本不受影响,棉织物的润湿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传统植物染料红色染材茜草与黄色染材栀子黄,以明矾为媒染剂,在80℃温度条件下,同浴对棉织物进行混合染色,通过调整茜草与栀子黄的比例及改变染液浓度,染得橙系色彩色标形成完整色谱,进而分析了色标的CMYK值曲线变化,归纳了两者混合染色的显色规律.结果表明:茜草的显色效果比栀子黄更易受染液浓度影响;在该色谱中找到待复原的橙系目标色后,即可推得相应的染色条件与染液配比,从而实现传统棉纺织品的橙系色彩复原.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天然染料在棉纤维上染色存在上染率低和色牢度差的问题,研究棉纤维的阳离子化改性技术。探讨改性剂浓度、匀染剂和碱剂的种类与用量、改性温度及时间对改性棉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分析测试染色织物的匀染性、色牢度和紫外防护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棉织物的改性工艺,天然染料在改性棉织物上的上染速率得到提高,染色产品具有较高的表观色深,较好的色牢度和匀染性,并获得优异的紫外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天然绿棉/白棉混纺纱线的混纺比测定方法.用氨水对不同绿棉含量的绿棉/白棉混纺纱进行化学预处理,将处理后的纱线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绿棉和白棉纤维根数,测量两种纤维的直径和密度,计算绿棉混纺比.利用回归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天然绿棉/棉混纺纱混纺比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探讨本色棉纤维经过染色后性能的变化,分别对染色棉、本色棉纤维的手感进行了主观评定,并借助电子显微镜、纤维长度分析仪、细度分析仪、单纤维强力机等仪器对染色棉、本色棉的表面状态、纤维长度、细度、回潮率、纤维拉伸性能、摩擦性能等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染色棉纤维的各项性能比本色棉纤维均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后道纺纱工序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