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应烘  李柏年 《金属学报》1987,23(3):276-280
本文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研究了(Cu+1.0at.-%Ni)-Al-In和(Cu+1.0at.-%Sn)-Al-In系富铜合金相图的室温截面和500℃等温截面.结果表明,1.0at.-%Ni加入Al-Cu-In系富铜合金时,室温下A1和In在α-Cu中的固溶极限分别为10.8和2.7at.-%;在500℃时为19.0和10.5at.-%,而加入1.0at.-%Sn时,室温下Al和In在α-Cu中的固溶极限为18.7和4.9at.-%;在500℃时则为22.0和11.6at.-%,研究结果表明,少量Ni的添加,可使Al-Cu-In系富铜合金变为可热处理强化合金。  相似文献   

2.
以ZQSn10-2锡青铜合金成分为基础,研究加入少量的Ni和后续扩散退火热处理对合金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组织为α-Cu固溶体和〥相,〥相沿晶界析出,含有较高的Sn和Ni,通过500~600℃热处理.部分〥相扩散固溶到α-Cu相中,使得合金强度和伸长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将析出硬化钢10Ni3MnCuAl在900℃固溶处理2 h,500℃时效处理4 h或100 h后,用三维原子探针(3DAP)研究钢中NiAl和Cu的析出位置关系。结果表明,固溶样品中Ni、Al和Cu三种元素分布均匀。500℃时效4 h的样品中发现金属间化合物NiAl和富Cu相在相同位置析出,随着时效时间增加到100 h,NiAl相和富Cu相有逐渐分离的趋势,这是因为NiAl相为体心立方的B2结构,而富Cu相此时已趋于向面心立方的ε-Cu转变。  相似文献   

4.
Mg-Sn-Y三元系富Mg角500℃等温截面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合金法,利用XRD、SEM-EDS测定一系列Mg-Sn-Y三元合金在500℃下富Mg角处相平衡关系及各相平衡成分,建立Mg-Sn-Y三元系在500℃下富Mg角处的等温截面相图。结果表明:Mg-Sn-Y三元系富Mg角处存在Mg2Sn、MgSnY、Sn3Y5和Mg24+xY54种化合物与α-Mg固溶体平衡,从而构建3个三相区和4个两相区;Sn在α-Mg基体中的固溶度为2.5%~3.9%(摩尔分数),Y在α-Mg基体中的固溶度为1.1%,但二者不能同时固溶到α-Mg基体中,同时Sn3Y5相中大约可以固溶3.6%~4.1%的金属Mg;由于MgSnY和Sn3Y5等一些高熔点化合物在高温下能够稳定存在,使得Mg-Sn-Y体系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新型耐热镁合金。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ZCuSn3Zn8Pb6Ni1FeCo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真空离心铸造方法制备的ZCuSn3Zn8Pb6Ni1FeCo合金试样,经850~900℃下保温1.0~3.0h后水淬固溶处理,随后在时效处理温度450、500、550和600℃下分别保温4h,用XRD、SEM、HREM分析研究该合金时效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CuSn3Zn8Pb6Ni1FeCo合金以α-{Cu,Sn}为基体,存在有硬脆δ-Cu10Sn3相,强化析出相主要有α-Fe、γ-Fe、CoCu2Sn、Fe3Co7、Fe4Zn9等,铅以单质形式析出;与铸态相比合金经过固溶处理后抗拉强度提高33.3%,伸长率提高55.1%;合金经500℃时效4h处理,抗拉强度与常规固溶处理相比提高了8.3%,伸长率却下降了55.1%;ZCuSn3Zn8Pb6Ni1FeCo合金中强化析出相Fe4Zn9和基体Cu形成半共格关系;α-Fe和基体Cu形成完全共格关系;ZCuSn3Zn8Pb6Ni1FeCo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共格强化效果与Orwan公式计算结果非常接近,而固溶强化、空位强化和细晶强化的贡献甚微。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通过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和X-ray衍射分析方法实验研究了Ni-Co-Sn三元体系在700°C和1000°C时的相平衡。在这两个温度截面中均未发现三元化合物。βCo3Sn2相和Ni3Sn2(h)相形成了一个贯穿连续固溶体相。Ni-Sn侧包含Ni3Sn(l)、Ni3Sn(h)和Ni3Sn4三个化合物相,它们中Sn的固溶度是有很大区别的。700°C时,Co在Ni3Sn(l)和Ni3Sn4中的最大固溶度在分别约为6.9 at.%和25.6 at.%,在1000°C时,Co在Ni3Sn(h)中的最大固溶度约为15.5 at.%。在700℃和1000℃下,Ni-Co侧的(αCo,Ni)相为一个贯穿连续固溶体相,并且Sn在(αCo,Ni)相中的固溶度约为1 at.% ~10.5 at.%。Ni在线性化合物CoSn相中的溶解度约为15.9 at.%。  相似文献   

7.
用X射线衍射法、μDTA法和金相显微镜法测定了Ag-Cu-P(P<23wt-%)三元系富Cu合金相图500℃等温截面以及这三元系的含2wt—%Ag和含6wt-%P的垂直截面。在500℃等温截面中存在三个单相区、三个两相区和一个三相区。Ag,P在Cu中的最大固溶度分别为1.5wt-%和1.2wt-%,Cu在Ag中的最大固溶度为1.8wt-%。存在一个三元共晶反应,三相共晶点成分(wt-%)约为18Ag-74.5Cu-7.5P。  相似文献   

8.
对直径为40 mm、含5.8%Cu、0.41%Bi、0.42%Sn、0.07%Si、0.08%Fe和0.04%Ti(质量分数)的无铅铝-铜合金挤压棒材进行了固溶和时效处理.固溶处理工艺分别为490℃、500℃、510℃和520℃保温2 h水冷,时效温度分别为180℃、190℃和200℃,时效时间分别为2 h、4 h、6...  相似文献   

9.
采用扩散偶试样,借助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测定了W-Ni-Cu三元系1017℃等温截面。在该温度下,W-Ni二元系存在体心四方结构的Ni_4W和正交结构的NiW,没有观察到NiW_2。钨在Ni_4W中的固溶度范围为16.95—20.51at.-%(39.00—44.70wt-%),Cu在Ni_4W中的固溶度范围为0—4.36at.-%(3.40wt-%).钨在γ(Ni)固溶体中的最大固溶度为13.11at.-% (32.10wt-%).  相似文献   

10.
刘淑祺  易涛 《金属学报》1990,26(4):153-154
用差热分析法测定了Au-Cu-Si系的9个多温截面。作出了三元相图。三元低共熔点的组成为Au(74.7)-Cu(6.1)-Si(19.2)at.-%,温度337℃。  相似文献   

11.
利用真空离心铸造方法制备ZCuSn3Zn8Pb6Ni1FeCo合金试样,经850~900℃下保温1.0~3.0h后水淬固溶处理,随后在时效处理温度450、500、550、600℃下分别保温4h,通过静态浸泡腐蚀试验后,用XRD、SEM分析研究了时效工艺对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及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ZCuSn3Zn8Pb6Ni1FeCo合金以α-{Cu,Sn}为基体,存在硬脆δ-Cu10Sn3相,强化析出相主要有α-Fe、γ-Fe、CoCu2Sn、Fe3CO7、Fe4Zn9等,铅以单质形式析出;ZCuSn3Zn8Pb6Ni1FeCo合金在3.5%NaCl溶液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腐蚀机理为氧去极化反应,表现为脱铁、脱铅的点蚀形态,同时具有全面腐蚀的特征;腐蚀产物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与Fe元素有关的腐蚀产物,另一类则与Pb有关的腐蚀产物,还有一类是Cu的氧化物;ZCuSn3zn8Pb6Ni1FeCo合金中的δ-Cu10Sn3具有较强的耐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含In10%的Ag-Cu-In相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差热分析、金相热处理、X 光衍射和高温显微镜研究含 In10%的Ag-Cu-In 三元系300℃以上的多温截面。发现在富 Cu 范围内600℃以上部分区域存在着β相,而α+α_1+δ相区一直扩展到含 Ag50%处。  相似文献   

13.
采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及示差扫描量热仪实验分析手段,研究了Al-Zn-Mg-Cu系富铝角等温(480℃)截面图和Al-12Zn-xMg-1.5Cu合金的垂直截面图。结果表明,相平衡计算结果与实验分析吻合良好。在等温等锌截面计算相图中,随着Zn含量提高,α(Al)单相区和α(Al)+S(Al2CuMg)相区分别缩小和扩大,在α(Al)单相区内,Mg在铝固溶体的固溶度降低,Cu的固溶度变化不大。在等温等铜截面计算相图中,随着Cu含量降低,α(Al)单相区扩大,α+S(Al2CuMg)两相区缩小。合金元素的极限固溶度对温度极为敏感,在多相共晶点附近温区,合金元素的极限固溶度最大。  相似文献   

14.
侯清宇  胡小红 《热处理》2008,23(4):42-46
采用等离子堆焊在Q235钢试样表面制备了含有0.5%Cu的铁基合金(Fe320)层。研究了500℃时效35h处理对等离子堆焊的含0.5%Cu的铁基合金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时效处理的堆焊层是由α-Fe、M7C3和M23C6等物相构成,具有亚共晶组织特征,低碳板条马氏体存在于堆焊层中。经500℃时效35h以后,ε-Cu相从基体马氏体中析出,并且富铬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所增加。时效导致的富铬化合物相的增加和ε-Cu相的析出是堆焊层耐磨性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合金元素对AgCuZn系钎料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向AgCuZn系钎料合金中添加适量的合金元素Sn,Ni,P,研究了不同元素含量的Sn,Ni,P对AgCuZn系无镉钎料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n元素含量的增加,钎料的润湿铺展性能整体呈上升趋势;P元素的加入可以降低液态钎料与试件间的表面张力,改善钎料的润湿性和流动性.显微组织分析表明,AgCuZn系钎料合金微观组织主要由富Cu相、CuZn化合物相、Cu5.6Sn化合物相、Cu40.5 Sn11化合物相和Ag的析出相组成,AgCuZn钎料合金中加入Sn元素后生成粗大的树枝晶,使钎料脆性增大;钎料合金中加入Ni元素,生成灰黑色的Ni3P化合物相,微观组织细化;P元素的加入生成灰色的Cu3P化合物相.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扩散偶试样,借助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测定了W-Ni-Cu三元系1017℃等温截面。在该温度下,W-Ni二元系存在体心四方结构的Ni_4W和正交结构的NiW,没有观察到NiW_2。钨在Ni_4W中的固溶度范围为16.95—20.51at.-%(39.00—44.70wt-%),Cu在Ni_4W中的固溶度范围为0—4.36at.-%(3.40wt-%).钨在γ(Ni)固溶体中的最大固溶度为13.11at.-% (32.10wt-%).  相似文献   

17.
X射线衍射(XRD)表明室温下几乎不固溶的Fe—Cu系经5h球磨后可形成亚稳过饱和固溶体.对于Fe_(1-x)Cu_x,当0≤x≤0.10时形成单一的bcc相,x≥0.30时形成单一的fcc相,0.10相似文献   

18.
利用XRD,SEM手段研究了铸态Mg-5Sn-(0~2.0)Cu合金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Mg-5Sn合金由枝晶状的α-Mg和Mg2Sn相组成,Cu的加入使合金出现Mg2Cu相。随着Cu含量的增加,晶粒逐渐细化,Mg2Sn相和Mg2Cu相的量也逐渐增加,但是这两种相的尺寸亦随之增加。室温拉伸结果表明,Cu质量分数在0.5%~1.0%时对合金起促进作用,然而,过多的Cu会弱化合金的拉伸性能。Mg-5Sn-1.0Cu合金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达到180 MPa,延伸率达到12%。合金在温度为175℃,载荷为35~75 MPa的压蠕变性能表明,Cu可以提高Mg-Sn合金的抗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19.
显微组织的不均匀性影响零部件的综合性能,而半固态成形的特性易引起零部件不同部位显微组织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改善半固态组织均匀性是获得性能优异成形件的关键。本文设计四种零件壁厚,研究零件壁厚对流变成形件显微组织均匀性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壁厚CuSn10P1合金半固态挤压铸件的显微组织均由α-Cu相、δ-Cu41Sn11相、β′-Cu13.7Sn相和Cu3P相四种相构成,随着壁厚的减小,CuSn10P1合金半固态浆料充型时固液两相协同变形能力变差,导致了显微组织沿充型方向上的不均匀分布,晶间组织(α+δ+Cu3P)逐渐呈大面积网状或者长条状且团簇聚集分布不均;初生α-Cu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其中10mm壁厚铸件初生α-Cu晶粒最为细小。随着壁厚减小,CuSn10P1合金半固态挤压铸件的室温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壁厚为10 mm时性能最佳,分别为445.7 MPa和37.78 %,这主要归功于其组织均匀化、固溶强化效应和细晶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20.
利用XRD,SEM手段研究了铸态Mg-5Sn-(0~2.0)Cu合金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Mg-5Sn合金由枝晶状的α-Mg和Mg2Sn相组成,Cu的加入使合金出现Mg2Cu相。随着Cu含量的增加,晶粒逐渐细化,Mg2Sn相和Mg2Cu相的量也逐渐增加,但是这两种相的尺寸亦随之增加。室温拉伸结果表明,Cu质量分数在0.5%~1.0%时对合金起促进作用,然而,过多的Cu会弱化合金的拉伸性能。Mg-5Sn-1.0Cu合金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达到180 MPa,延伸率达到12%。合金在温度为175℃,载荷为35~75 MPa的压蠕变性能表明,Cu可以提高Mg-Sn合金的抗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