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使城市面临诸多挑战,为解决城市的水文灾害等问题,改变传统蓄滞洪区防洪建设思路,将韧性城市理念引入蓄滞洪区景观设计,是蓄滞洪区景观建设在城市防洪方面的一种创新性探索。以韧性城市蓄滞洪区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韧性城市概念与理念和蓄滞洪区概念与现有问题,并将韧性城市理念与蓄滞洪区景观设计结合进行关联分析,提炼出基于韧性城市理念下的蓄滞洪区景观设计原则与景观生态韧性设计策略和景观雨洪韧性设计策略,促进城市蓄滞洪区景观生态和雨洪的韧性建设,以期为今后的蓄滞洪区建设在提升生态韧性和雨洪韧性方向上提供新的思路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俊佳  崔东亮 《城镇供水》2021,(2):100-106,124
基于韧性城市的建设理念及评价标准,结合城市供水系统的特点,通过分析影响城市供水系统韧性建设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以多样性、冗余性、鲁棒性、适应性、恢复能力和学习转移能力为准则层,以城市水源结构、水源保证率、水厂集约性等为指标层,构建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城市供水系统韧性评价体系,建立城市供水...  相似文献   

3.
为了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建设韧性城市,首先梳理相关研究,发现目前韧性城市研究与公共卫生系统韧性研究联系密切但深度不足.作者借助韧性城市理论,以国际减灾办公室的公共卫生系统韧性记分卡为基本框架,结合韧性基线模型(BRIC)的定量研究方法,建立公共卫生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省地级市的公共卫生系统韧性进行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4.
韧性城市大会以追踪国际韧性城市研究最新进展为主旨,自2010年起已连续举办10年.文章基于历届大会相关资料和文献,梳理了韧性城市大会的主题演变,评述了城市风险与韧性评估、城市韧性规划、城市气候韧性、社会韧性、城市韧性构建新方案5个方面的最新动态.从构建城市韧性理论体系、开发韧性评估与规划工具、挖掘遗产生态智慧、加强对话...  相似文献   

5.
韧性城市是新的城市治理理念,旨在提高城市生态发展的综合水平。文章根据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现状,从安全建设和灾难预防入手,构建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体系;基于韧性城市理论和评价指标,寻找韧性城市发展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韧性城市。  相似文献   

6.
张琰彬 《城市住宅》2021,28(1):181-183
城市未来发展面临多种不可预测的突发灾害与风险,城市发展亟需转型.韧性城市理念的提出,为城市发展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韧性城市的研究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梳理我国韧性城市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整理韧性城市概念与实践,并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分析韧性城市理念的研究特征,进而探究我国韧性城市研究方面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实现城市韧性建设,提升城市韧性强度成为当今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这一现象,依托三度空间理念,建立了城市韧性评价体系,并利用 CRITIC-熵权及 TOPSIS 方法构建了城市韧性的评价模型。基于此,选择东北地区 4 个副省级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作为分析对象,对各个城市的韧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空间评价。实证结果不仅能够确定现有城市的韧性强度,也能通过不同城市韧性建设的对比,探索出各个城市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韧性建设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促进城市韧性建设,提升城市韧性强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韧性理念是现阶段城市防灾减灾的新思路,近年来,建设"韧性城市"的呼声不断提高。介绍了韧性城市理论及其基本框架,概述了国内外韧性城市相关规划设计策略与实践,并总结了卡特等构建的韧性城市规划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韧性城市"在城乡规划中的探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宋政隆 《四川建材》2024,(2):201-202+213
韧性的概念最早被用于生态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中,随后被用于城市建设领域,随之出现了“韧性城市”等的各种概念。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交通系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而城市轨道交通是其中重要的基础设施,针对其所进行的规划建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结合韧性城市的相关理念,针对韧性城市下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消防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消防安全韧性的提升已经成为城市管理和规划的重要议题。本文以韧性城市构建基础理论为基础,着力实现消防减灾的目标,以珠三角城市之一的中山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POI数据和遥感影像,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识别分析中山市消防站救援覆盖能力,评估中山市消防安全韧性的情况,探讨消防安全韧性提升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寒区城市面临冬季寒冷和城市病的双重挑战,特别是寒区大城市,在生态本底相对脆弱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增强城市韧性,是寒区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合适方向。通过分析寒区城市面临的特殊挑战,梳理已有研究和规划实践经验,结合城市生态韧性“规模—密度—形态”的研究和调控框架,提出一系列规划策略。其中,基于规模韧性的策略包括控制城市增长边界、高标准建设生态基础设施、重视常绿植被配置,基于密度韧性的策略包括控制城市密度、调节组团密度、增加冬季环境状况作为密度控制补充依据,基于形态韧性的策略包括优化城市外围形态、促进城市多中心组团发展、设置更多可接近的蓝绿空间、针对冬季需求采用更细致的规划布局手段等。  相似文献   

12.
苟爱萍  钱文琪 《山西建筑》2023,(24):10-14+93
随着社会风险的来临,韧性城市建设备受关注,其中社会韧性担任着社会各部分之间的沟通联系的桥梁。它使得城市在面对外界不确定风险的时候,能够稳定有效地平衡城市的自身结构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金华市多湖里邻里中心为例,基于社会韧性理念,复合构建邻里中心的韧性模式。构成以安全-生态-服务-智慧模式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单元和韧性空间结构。理论及研究为城市的精细化和邻里中心模式的多元化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和新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山地城市的安全受到严峻的挑战。韧性城市的理念为山地城市的防灾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文章在对山地城市灾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山地城市"韧性防灾"框架体系,包括山地城市的灾害风险识别、系统韧性评估、不确定性导向规划响应和策略制定四部分。最后在该框架指导下,从韧性思维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分别针对山地城市低、中、高度风险度分区的灾害防控手段以及非工程性防灾策略,以期对山地城市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导致其面临着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风险,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及潜在的人为灾害等威胁,新西兰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尤其是在2002年出台的《民防应急管理法》,新西兰提出了建设“韧性新西兰”的应急管理目标,强调国家与地方制度组织的协调与整合,重视公众参与等社会资本的有效利用,“制度韧性”和“社会韧性”明显提升。本文从国家和城市两个层面对新西兰采取的法案、制度,以及研究报告所提出的建设韧性城市的管理纲领、管理目标、协同管理、公众参与等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和归纳总结,以期为我国韧性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历程中,城市基础功能出现了不匹配等问题,其中城市洪涝问题十分严重且刻不容缓。基于韧性城市理念,从纵、横向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深层原因并借鉴国内外在城市防洪排涝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能够解决我国当前城市防洪排涝的立体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灾害频发成为严峻的城市问题,增强城市灾害应对能力,推动韧性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街区是城市系统的基本单元,开放空间是街区规划设计中重要元素。街区中尺度适宜,满足韧性城市要求的开放空间能够提升城市灾害应对能力。文章以韧性城市视角下街区开放空间规划,基于人性化原则、综合防灾减灾原则和恢复力形成原则三个方面,提出防洪韧性策略、消防韧性策略、防震减灾韧性策略和社区安全韧性策略四个方面规划策略,进而推动街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韧性城市这一概念被提出并迅速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该文首先对韧性的概念和目前的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其次引入了韧性城市设计概念作为对韧性城市落实空间与社会的初探,探讨了韧性城市设计中人的活动、物质系统与社会网络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分别从区域、城市、社区三个层次探讨了韧性的城市设计原则,并结合国内外城市案例对比讨论了具体设计方法和实施策略,以及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作为对韧性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初探,希望为实现建设韧性城市的目标,提高城市适应性、应对和抵御灾害能力等方面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8.
19.
2019年7月,"100韧性城市"组织发布《韧性城市韧性生活》(Resilient Cities Resilient Lives)报告,总结其项目进展并汇集近百个城市韧性实践案例.该文概述了报告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归纳了100RC城市韧性实践主要路径、实践领域与策略.在反思该报告价值与不足的基础上,探讨了韧性城市建设概念...  相似文献   

20.
刘娜 《城市住宅》2021,28(9):162-163
城市韧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社区制度、服务水平、居民素质等方面分析城市韧性社区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并从环境韧性、制度韧性、个体韧性3个方面探索构建城市韧性社区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