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攻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针对网络攻击中的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DoS)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框架的孤立森林网络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每个边缘节点的特性实现对模型训练任务的合理分配,有效地提高了边缘节点的利用效率;同时,利用边缘计算的特点实现了对云中心模型训练任务的分流,从而更好地减少系统的耗时,减轻云中心的任务负担。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对10%-KDDCUP99网络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并提取部分数据用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将系统建立时间分别缩短了90%和60%,且得出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可达0.9以上,这证明该方法能够在确保较高异常检测性能条的件下有效减少异常检测系统的建立时间。 相似文献
3.
用户行为异常检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将异常检测技术用于用户行为分析领域,建立了一个异常检测原型模型UBAD(User Behavior Abnormality Detection)。利用关联规则算法FP-growth,对系统中的反映用户行为特征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得到每个用户的行为模式, 将当前模式与正常历史模式进行对比可以判断用户行为是否异常。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电力大数据的异常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度低、检测效率慢等问题,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孤立森林算法和局部离群因子算法相结合的电力大数据异常检测方法。从全局和局部两个方面对电力大数据进行异常检测,提高了电力大数据检测的优越性。为了验证该方法检测结果的优越性,通过仿真对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异常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出用户侧电力数据异常值。 相似文献
5.
扩展孤立森林(Extended Isolation Forest, EIF)有效解决了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 iForest)对局部异常点不敏感的问题,但EIF将轴平行的孤立条件更替为使用随机斜率的超平面,导致算法模型损失了一部分泛化能力,并由于大量的向量点乘运算增加了时间开销。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的扩展孤立森林算法(Extended Isolation Forest based on Simulated Annealing, SA-EIF)。该算法根据每棵孤立树(Isolation Tree, iTree)对于数据集的预测结果计算每棵iTree的精度值和差异值,并基于此构建适应度函数,最终利用模拟退火算法筛选数棵检测性能较优的iTree构建集成学习模型。在ODDS 异常检测数据集中进行K折交叉验证的实验结果表明:SA-EIF算法对局部异常点敏感,较现有的EIF算法减少约20%~40% 的时间开销,提高约5%~10%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7.
现有的针对车辆到电网(vehicle to grid,V2G)网络的大多数身份认证方案无法适用于交互频繁的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环境,存在认证机制不完善、认证延迟大、认证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椭圆曲线加密及哈希函数提出了一个适用于MEC环境的V2G轻量级分层身份认证方案。引入半可信实体,实现端、边、云三方实体间的两阶段双向认证,并设计了一个效用评判机制以减少认证交互轮次。随机预言模型下形式化的安全性分析证明所提方案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抵御信息泄露攻击等多种攻击威胁;性能评估分析表明,所提方案平均减少了大约16.25%的传输消息量,19.4%的计算成本及25.38%的通信开销,高度适用于多实体参与的MEC场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网购消费者异常行为特征难提取、特征维度高和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动编码器的孤立森林模型,用于网购消费者异常行为检测。通过自动编码器对网购消费者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利用孤立森林进行异常行为检测,利用网格搜索算法进行参数调优。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降维效果、检测精度都优于主成分分析方法(PCA)与模糊C均值结合模型,对于网购消费者异常行为检测问题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常规的空调系统运行异常检测以故障样本特征检测为主,但存在错检、漏检的问题,会影响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此,设计了基于孤立森林算法的空调系统运行异常检测方法。首先提取空调系统运行异常特征,并根据异常特征向量确定空调系统异常位置。然后基于孤立森林算法设定空调系统运行异常检测阈值,获取空调系统运行异常的正态分布数据,将异常特征数据点孤立到同一个平面上,通过阈值区分特征点是否异常,完成异常检测。采用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检测准确性更高,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0.
由于电力数据异常检测时的电力数据特征提取效果较差,导致电力数据异常检测准确性较低,对此,提出基于孤立森林算法的电力数据异常检测方法。采用总线传输控制协议进行短期负荷电力数据参数采集,通过堆叠多层神经网络来执行机器学习,得到电力数据有最小值,构建电力数据采样模型。基于采集到的短期负荷电力数据,利用相邻子模块融合方法对短期负荷电力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基于上述融合处理后的短期负荷电力数据,对其进行数据特征提取。根据数据特征提取结果,使用孤立森林学习算法进行短期负荷电力数据异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电力数据异常检测的聚类性和收敛性较好,且数据异常检测精度最高达97%,检测时长最高为16 s,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车联网中传统基于密码学的身份认证方案可满足车辆身份认证的基本要求,但其作为静态防御机制不能有效解决车辆身份盗用和认证低时延问题。在基于移动边缘计算框架的软件定义车联网体系结构下,提出一种基于车辆行为预测的身份认证方案。在车辆历史行为数据的基础上,使用前缀树确定认证基站,采用决策树算法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提前对车辆到达站点和时间进行预测,并通过对比车辆到达站点和时间的真实值与预测值实现车辆身份认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利用软件定义网络的集中式全局控制能力和移动边缘计算的分布式计算能力对车辆身份认证任务进行管理和分配,可在保证较高车辆认证准确率的同时满足车联网的低时延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设备和新兴移动应用的广泛使用,移动网络中流量的指数级增长所引发的网络拥塞、时延较大、用户体验质量差等问题无法满足移动用户的需求。边缘缓存技术通过对网络热点内容的复用,能极大缓解无线网络的传输压力;同时,该技术减少用户请求的网络时延,进而改善用户的网络体验,已经成为面向5G/Beyond 5G的移动边缘计算(MEC)中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围绕移动边缘缓存技术,首先介绍了移动边缘缓存的应用场景、主要特性、执行过程和评价指标;其次,对以低时延高能效、低时延高命中率及最大化收益为优化目标的边缘缓存策略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总结出各自的关键研究点;然后,阐述了支持5G的MEC服务器的部署,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5G网络中的绿色移动感知缓存策略和5G异构蜂窝网络中的缓存策略;最后,从安全、移动感知缓存、基于强化学习的边缘缓存、基于联邦学习的边缘缓存以及Beyond 5G/6G网络的边缘缓存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边缘缓存策略的研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网络异常检测技术是入侵检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内容,目前仍然存在着误报率较高、对建立检测模型的数据要求过高、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由于"噪音"的影响而导致检测率不高等问题.基于改进的TCM-KNN(transductive confidence machines for K-nearest neighbors)置信度机器学习算法,提出了一种网络异常检测的新方法,能够在高置信度的情况下,使用训练的正常样本有效地对异常进行检测.通过大量基于著名的KDD Cup 1999数据集的实验,表明其相对于传统的异常检测方法在保证较高检测率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误报率.另外,在训练集有少量"噪音"数据干扰的情况下,其仍能保证较高的检测性能;并且在采用"小样本"训练集以及为了避免"维灾难"而进行特征选取等优化处理后,其性能没有明显的削减. 相似文献
14.
15.
16.
针对以往活动语义识别研究单纯提取时间维度上的序列特征以及周期特征、缺乏对空间信息的深度挖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联合特征和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的活动语义识别方法。首先,挖掘时间信息中的活动周期性特征和空间信息中的经纬度特征;然后,使用经纬度信息通过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DBSCAN)算法提取空间区域热度特征,将这些特征组成特征向量来刻画用户活动语义;最后,采用集成学习方法中的XGBoost算法建立活动语义识别模型。在FourSquare的两个公共签到数据集上,基于联合特征的模型比基于时间特征的模型在识别准确率上提高了28个百分点,与上下文感知混合(CAH)方法和时空活动偏好(STAP)方法对比,所提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0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对比方法相比在活动语义识别问题上更加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7.
传统网络架构部署下的边缘服务器难以满足大规模用户设备的接入和通信质量要求。为增加网络容量,提高频谱利用率,通过密集化基站的部署,构建一种面向超密集边缘计算网络的任务卸载优化模型。面对信道状态的变化、移动设备的动态需求以及服务器和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对任务卸载带来的挑战,结合任务类型和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并考虑信道状态变化、移动设备的动态需求以及干扰约束对卸载策略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AGASA)算法的任务卸载方法,在满足任务截止期限的同时,对任务卸载能耗进行优化。同时,为得到最优上传功率,采用黄金分割算法解决功率控制问题,从而降低传输能耗。实验结果表明,AGASA算法在信道状态变化时可保证通信质量和计算效率,相比混合遗传粒子群算法,能够在满足截止期约束的同时使卸载能耗降低15.56%。 相似文献
18.
计算卸载作为移动边缘计算(MEC)中降低时延与能耗的手段之一,通过合理的卸载决策能够降低工业成本。针对工业生产线中部署MEC服务器后时延变长和能耗增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计算卸载策略PSAO。首先,将实际问题建模为时延模型与能耗模型。由于是针对时延敏感型的应用,因此将模型转化为在能耗约束条件下的最小化时延问题,使用惩罚函数来平衡时延与能耗。其次,根据PSO算法优化后得到计算卸载决策向量,通过集中控制的方式使每一个计算任务合理分配到对应的MEC服务器。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本地卸载策略、MEC基准卸载策略、基于人工鱼群算法(AFSA)的卸载策略以及PSAO的时延数据,PSAO的平均总时延远远低于其他三种卸载策略,PSAO比原来系统总代价降低了20%。实验结果表明,PSAO策略能够降低MEC中的时延,均衡MEC服务器的负载。 相似文献
19.
为在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计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小化系统总成本,提出一种多用户卸载决策与资源分配策略.优化任务执行位置选择和计算资源分配过程,对基于精英选择策略的遗传算法在编码、交叉、变异等操作方面进行改进,设计联合卸载决策与资源分配的improve-eGA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All_local、All_offload、...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速数据传输及计算所带来时延和终端设备能耗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上行链路采用等功率分配的传输方案。首先,依据增强现实(AR)业务的协作属性建立了针对AR特性的系统模型;其次,详细分析了系统帧结构,建立以最小化系统消耗总能量为优化目标的约束条件;最后,在保障延迟和功耗满足约束的条件下,建立了基于凸优化的移动边缘计算(MEC)资源优化求解数学模型,从而获得最优的通信和计算资源分配方案。与独立传输相比,该方案在最大延迟时间分别为0.1 s和0.15 s时的总能耗降幅均为14.6%。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与基于用户独立传输的优化方案相比,考虑用户间协作传输的等功率MEC优化方案能显著减少系统消耗的总能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