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雨课堂"为平台,采用"雨课堂"进行了教学尝试,对其在《化工单元操作(双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利用雨课堂的分析评价功能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和学生间可在线上线下实时互动,调动国际留学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课堂能力,为师生互动搭建了沟通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提供有效的教学手段、《化工单元操作(双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学生认可这种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较好,深受学生欢迎,目前正在开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卫生化学是预防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涉及知识点多,学习难度较大。传统的卫生化学教学采取的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动深入的思考,与教师主动互动少。为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基于雨课堂与“e会学”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被应用到卫生化学教学过程中,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表明,对卫生化学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以及自学能力,在情感交流上也增强了师生沟通,达到更好的“教学相长”体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雨课堂"、慕课、微课等许多新兴网络教学平台不断涌现,既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也为两者的融合与促进提供了机遇。本文以"雨课堂"为网络媒介探索了"互联网+"模式下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新模式,着重从课前、课中、课后、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期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进行《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引入"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工具,采用课前准备、课中实践、课后小结等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结合军校《医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缓冲溶液"为例,在准确分析教学起点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微课和雨课堂在课前自主导学、课堂互动教学、课后延伸复习三个环节中的运用。在传统教学中引入微课和雨课堂等新兴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互动工具,能够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协助教员了解教学反馈,共同营造教与学和谐互动的良性氛围。  相似文献   

6.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缺乏系统的医学基础,致使药理学的课堂效果欠佳。对分课堂是一种有效改善课堂效果的教学新模式。本文将对分课堂运用在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的教学中,在课堂上采取教师授课与生生、师生互动讨论相结合,并安排学生课后作业和自主复习的教学模式,解决教师课时安排不足和教学互动不充分等问题,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分课堂强调教学过程的评价,受到学生的好评,为药理学改革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雨课堂"是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新冠疫情下以"雨课堂"为教学平台,采取混合式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和主动性学习,进行药理学混合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广州化工》2021,49(12)
《化工原理》作为生物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借"雨课堂"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优化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构建流畅的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施"雨课堂"以来,学习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化工原理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针对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理论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对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将"教"与"学"在师生互动中有机结合,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教育部对双语教学的要求和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丰富的特点,提出三方面的课前准备,教材、课件、教案、习题等,学生和教师的准备,课堂上采用自然灌输和师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后采用对教师和学生同时考核和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形成课前、课堂、课后三为一体的有机结合,提高GPS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分课堂"是国内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将课堂时间平均分配,一半的课堂时间供教师讲授知识,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学习。该教学模式可以将传统课堂传授式教学方式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有机结合,通过对分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率等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马然 《广州化工》2022,(10):217-218
有机合成化学是化学类专业的必修课,是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提高和升华。课程知识体系庞大且各大反应类型间缺乏逻辑性,极易混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差。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将雨课堂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使教与学贯穿于课前―课堂―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多种课堂互动形式弥补了传统课堂师生的互动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离不开"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如何将"教""学"很好的结合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基本准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起源于西方,只有切身深入到西方课堂教学才能更好的体会如何在课堂上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如何发挥引导作用,如何帮助学生加强自我学习和管理。笔者通过观摩和旁听NMIT的实际授课情况,观察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法等并与国内授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对比,深刻感受到课堂教学离不开"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如何将"教""学"很好的结合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能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通过在雨课堂与学习通网络课程平台构建教学资源,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无机化学教学活动中,实现了课前准备、课中实施以及课后拓展等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延伸了教学的时空与内容的扩充。问卷调查也证明,翻转课堂的实施极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团队协作及交流意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深度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15.
"雨课堂"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应用,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每个教学环节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使知识得到更全面的传递,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对"雨课堂"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当前"雨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有效策略,希望能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6.
薛燕 《安徽化工》2021,47(5):158-160
线上教学模式从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限制,给学习者提供了很好的自主学习机会.为了实现同线下课堂同质等效的效果,线上"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依托超星学习通为平台,建立有机化学线上学习资源,利用QQ群、腾讯会议室进行课堂直播.课前学生学习教师布置的任务点,自学自测;课堂中教师进行直播解惑,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课后举一反三,巩固提高,"一站式"解决了在线课堂三阶段的学习需求,初步探讨了线上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尹科  黄亮  曾芳  李也  刘睿佳 《广东化工》2016,(20):213-214
受社会功利化、网络虚拟化、高校轻教学化的综合影响,环境规划这类直接面向市场的核心专业课程面临诸多问题,教学质量堪忧。通过采用新近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我国传统教学优点同讨论式、案例化教学模式相融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案例催动形式,系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运用BOPPPS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应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通过分组教学、实验教学、课堂互动等方式对传统的物理化学课学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实践表明,采用新的教学设计后,学生课程关注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化工原理SPOC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理念的改革,将教师以"教"为主转变到学生以"学"为主,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构建化工原理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先在课下线上平台自学,课上实施"翻转课堂"新模式。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交互式教学模式基于现代教育理论,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活动特征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角色重构,实现教师"教的主体"向学生"学的主体"过渡和转变。通过教师设置情境、学生参与体验,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良好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既能体验学习的乐趣,又能得到能力的培养。交互式教学模式包含了课前阶段与课中阶段,其中课中阶段采用"总-分-总"的策略,包括教师导学、学生讨论和总结点评三个环节。交互式教学模式已在制药工程环保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课程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升学、用人单位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