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仿瓷密胺塑料餐具中甲醛单体迁移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谷川  张祺鸣  李云 《塑料包装》2013,(5):28-30,19
将合格的仿瓷餐具(又称密胺餐具)汤勺分别浸泡在不同温度(50、60、70、80、90和100℃)的纯净水和4%乙酸溶液中,通过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单体迁移量发现:以纯净水为浸泡液,浸泡60和120 min后,温度低于80℃的样品中均未检验出甲醛,但温度高于80℃,甲醛单体迁移量明显增加,浸泡时间越长增加越多。以4%乙酸溶液为浸泡液,浸泡60 min后,温度低于80℃的样品中均检测出了少量的甲醛,而温度高于80℃,甲醛单体迁移量更是急剧增加,且显著高于浸泡在纯净水中。结果表明,仿瓷餐具应避免盛放酸性食物和热的食物,避免放入沸水中消毒,避免作为容器长期储存食品。  相似文献   

2.
密胺餐具中甲醛和三聚氰胺单体的迁移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云  严志刚  张林 《包装工程》2011,32(11):112-115
综述了密胺餐具中2种具危害性的残留单体——甲醛和三聚氰胺的迁移率检测方法及其迁移机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单体迁移率检测方法在实验室常规检验中的可行性和适用程度;重点总结了影响密胺餐具中各单体残留量的多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密胺餐具的单体迁移行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贾芳  席绍峰  李慧勇  王继才 《包装工程》2012,33(5):77-79,8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单体的迁移量。研究了2种不同材质(脲醛表面覆密胺的制品、密胺树脂模塑制品)中三聚氰胺单体的迁移行为,以及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对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迁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温度的升高,三聚氰胺单体的迁出量呈上升的趋势;特定温度下,三聚氰胺的迁出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市面购得密胺餐具96份,其中密胺树脂模塑制品51份,脲醛表面覆密胺制品45份,脲醛表面覆密胺制品中三聚氰胺单体迁移量的合格率低于密胺树脂模塑制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密胺餐具的基本情况、使用风险隐患、国家各级监督抽查情况、贸易风险、新标准实施风险对密胺餐具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企业和监管部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卢波  王海波  徐龙  陈建国  朱晓艳  马明 《包装工程》2023,44(21):196-203
目的 分析竹纤维密胺复合制品中有害单体物质在材料中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DC)的影响因素,探索其特定迁移量变化的规律和界面迁移机理。方法 本文以相同原料、不同工艺制成的竹纤维密胺餐具为试验样本,采用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方法研究了竹纤维密胺复合制品中三聚氰胺和甲醛残留单体的含量、特定迁移量、材料结构、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结果 不同工艺制成的样本存在界面结构和残留单体浓度差异是影响单体物质扩散系数的主要内在因素。扩散系数是单体物质界面浓度因素和材料结构因素共同作用后形成的变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模拟液对材料表面结构造成破坏,会促使扩散系数变大。同时,材料内单体浓度也在发生变化,单体浓度和界面结构共同影响下致使扩散系数增加或减少。结论 竹纤维密胺复合制品在单体物质特定迁移量的试验过程中,由于界面结构的变化,影响了扩散系数,验证了特定迁移量数值上的变化规律,为评价竹纤维密胺制品的安全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多年对密胺餐具检测的结果,结合密胺餐具的检测标准和生产工艺,剖析密胺餐具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提高密胺餐具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对标准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对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初步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相关标准的修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一次性发泡餐具中苯乙烯单体迁移量进行检测,初步确定一次性发泡餐具中苯乙烯单体迁移的风险等级。方法以在广州市不同流通领域购买的一次性发泡餐具样本30批次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与水、体积分数为3%的乙酸、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葵花籽油等4种食品模拟物在100℃接触2 h后,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模拟物中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计算苯乙烯单体的日累计暴露量,并结合专家评估方式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苯乙烯单体在水、质量分数为3%的乙酸、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葵花籽油等4种食品模拟物中均有迁出,在葵花籽油食品模拟物中苯乙烯单体迁移出来的量较高,其次是水、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质量分数为3%的乙酸;所采集的样本中苯乙烯单体日累计暴露量小于0.01 mg/(kg?d)。结论通过计算苯乙烯单体的日累积暴露量,结果小于JECFA规定的苯乙烯安全摄入量,结合专家评估结果,最终确定一次性发泡餐具中苯乙烯单体迁移的风险等级属于L级(低风险)。  相似文献   

8.
密胺甲醛树脂包覆改性聚磷酸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聚磷酸铵(APP)热活化后与三聚氰胺(MEL)进行反应得到接枝MEL的APP(MAPP),进一步用甲醛交联制得密胺-甲醛树脂包覆改性的APP(MFAPP)。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APP的表面被成功地包覆上了密胺-甲醛树脂,改性APP的起始分解温度从190℃升高到了245℃;研究MEL用量对MFAPP水溶性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表明,改性后APP的水溶性大幅下降,阻燃性能得到提高。当MEL的质量为APP的8%时,MFAPP的溶解度达到最低,此时70PP/30MFAPP的极限氧指数(LOI)为28%,70PP/20MFAPP/10PER的LOI值达到了35.0%;进一步研究改性对APP与聚丙烯(PP)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P/MFAPP拉伸性能优于PP/APP。  相似文献   

9.
以密胺餐具为研究对象,按照GB31604.8-2016,分别以4%乙酸(70℃,2h)、20%乙醇(70℃,2h)、95%乙醇(60℃,2h)、4%乙酸(100℃,1h)、20%乙醇(回流温度,1h)、95%乙醇(60℃,3h)、4%乙酸(121℃,1h)、20%乙醇(回流温度,2h)、95%乙醇(60℃,4h)作为迁移实验条件对其总迁移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浸泡温度时间条件下总迁移量4%乙酸95%乙醇20%乙醇,同一模拟液条件下总迁移量随着浸泡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密胺餐具与酸性食品在高温下接触更容易迁移出非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贺敏  李锐  周莹  林依哲 《塑料包装》2023,(6):21-25+8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测定密胺制品中14种荧光增白剂残留量及迁移量的分析方法。将粉碎后的样品提取液,于50℃超声提取60 min,采用OSAKA SODA CAPCELL PAK PFP色谱柱,以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14种荧光增白剂可以较好地分离。研究结果表明,14种荧光增白剂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8,检出限为0.01~0.3 mg/kg,定量限为0.03~1.0 mg/kg。在3个加标水平,14种荧光增白剂加标回收率为88.55%~114.2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8%~8.90%。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应用于市售密胺制品中荧光增白剂残留量和迁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及其纤维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是热固性高聚物,成纤性差,成纤纤维韧性差;通过苯代三聚氰胺、聚乙烯醇(PVA)对三聚氰胺树脂进行改性,提高了树脂溶液的可纺性,所制纤维的柔韧性得到了提高。通过红外光谱、SEM、TG-DTA研究了纤维的结构、形态及耐热性。  相似文献   

12.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改性淀粉胶粘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改性淀粉胶粘剂。用红外光谱表征改性的每个阶段,验证其改性机理。X-ray衍射说明了MF对淀粉的结晶度影响不大,MF主要是交联改性的淀粉的无定型区;扫描电镜显示MF对淀粉颗粒形成塑化,改变了淀粉颗粒的表面形貌,通过交联形成网状结构。结果表明,MF改性提高了淀粉胶粘剂的耐水性与稳定性,常温下保存7 d后,其耐水时间、粘度分别为96 h和500 mPa.s。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对几种主要重金属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重金属检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湿法纺丝,分别制备了湿拉伸倍数为1.0~1.3倍的三聚氰胺甲醛/聚乙烯醇(MF/PVA)纤维和苯代三聚氰胺(BG)改性MF/PVA纤维。采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极限氧指数(LOI)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纤维强伸度仪表征对比了BG改性前后MF/PVA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湿法纺丝可制得结构均匀、表面附着有MF颗粒的MF/PVA纤维及BG改性纤维;随纤维湿拉伸倍数的增大,改性前后纤维的氮流失率都明显增加,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变差,而纤维力学性能增强。加入BG改性后,MF/PVA纤维的氮流失率明显降低,阻燃性能和耐热性能变好,纤维强度有所下降,但纤维韧性明显增大。湿拉伸1.3倍的BG改性MF/PVA纤维,其LOI值为29.1%,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39cN/dtex和5.66%。  相似文献   

15.
庞晋山 《包装工程》2007,28(7):16-18
研究材料化学成分及其显微组织对重金属迁移量的影响,以及不锈钢拉伸加工过程对迁移量的影响.实验证实,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奥氏体不锈钢中将产生诱发马氏体,将导致迁移量的提高.同时也对实验条件的改变对迁移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重点考虑浸泡液温度和浓度对迁移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验分析了一批失效钻杆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和断口。结果表明,失效钻杆的裂纹均为沿晶裂纹,在裂纹扩展的晶界处发现含有较高的铅、锡、锑低熔点元素的白色块状物。对钻杆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进行排查和分析后发现:在钻杆管经磁粉探伤工序时,由于磁化电流过大或接触不良而起弧造成了局部高温,使得磁化低熔点Pb-Sn-Sb电极熔化后附着在钢管上,在经过钻杆的后续摩擦焊和内涂层加热保温后,铅、锡、锑沿晶界扩散渗透到钢管基体内部,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裂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