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淬火、回火温度对GCr15钢疲劳行为的影响如下:经正常温度淬火后,疲劳裂纹萌生循环数Ni随硬度升高而增大;经高温淬火后,Ni显著降低,且随硬度升高而减小。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_a/d_N随硬度升高而加快,随晶粒尺寸增大而加快。大晶粒高硬度的试样,裂纹主要沿原奥氏体晶界萌生及扩展;低硬度的试样裂纹均为穿晶扩展;随着硬度降低,疲劳断口的沿晶成分逐渐减少。附图10幅,表4个。  相似文献   

2.
塑料模架上的推杆,材质为45钢,形状简单,如图所示。淬火、回火后要求硬度HRC45~50,变形量<0.30mm。按常规工艺淬火,840±10℃加热,保温12min,在NaCl 10%水溶液中冷却,硬度为HRC55~58。220根推杆,开裂达140根,裂纹1~2条,校直时走向一般平行于轴向发展,见图。没  相似文献   

3.
对40Cr13塑料模具钢进行不同温度(960,1020,1080,1140℃)淬火处理,研究了淬火温度对该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然后进行200℃的低温回火处理,通过浸泡试验与电化学测试研究了其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淬火后,试验钢组织均为淬火马氏体、碳化物与少量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变得粗大,碳化物减少,当淬火温度为1140℃时,组织中存在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网状碳化物;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当淬火温度由960℃升高到1080℃,经回火后试验钢在FeCl3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减小,试验钢表面点蚀孔直径变小,数量增多,但深度变浅;试验钢在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腐蚀速率减小,腐蚀倾向降低;最佳淬火温度为1020℃,此时淬火马氏体组织较细小,硬度最大,回火后试验钢的耐腐蚀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亚温淬火对25MnV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亚温淬火对25MnV钢抗拉强度和硬度的影响,分析了该钢亚温淬火后的组织。结果表明:25MnV钢经亚温淬火后,得到极细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830℃淬火时,马氏体板条之间分布着条状的铁素体;在810~830℃温度范围内,随淬火温度升高,该钢的强度和硬度升高,830℃亚温淬火的强度、硬度最好。  相似文献   

5.
将4Cr5Mo2V钢在1 000~1 090℃下淬火,并通过不同温度2次回火处理将相同淬火温度下试验钢的回火硬度分别调整至55,52 HRC,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工艺对显微组织、冲击韧性和高温(350℃)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硬度相同时,淬火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试验钢的韧性而加剧磨损表面材料剥落,从而降低耐磨性能;相同回火硬度下,1 030℃淬火条件下试验钢的韧性和高温耐磨性能最好,1 090℃淬火条件下最差;淬火温度相同时,较低温度回火试验钢因具有较高回火硬度,能够起到支撑表面氧化层的作用,其耐磨性能比较高温度回火时好;4Cr5Mo2V钢的推荐热处理工艺为1 030℃×30 min油淬+560℃×2 h×2次回火。  相似文献   

6.
某列车缓冲器弹簧在淬火后出现了纵向裂纹;利用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断口分析、夹杂物和显微组织分析等手段对弹簧淬火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材料组织中的带状偏析和沿轧制方向分布数量多且粗大的非金属夹杂物是弹簧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夹杂物和带状偏析造成材料组织和性能均匀性变差,粗大的非金属夹杂物成为裂纹源,在组织应力的作用下,促进裂纹形成并迅速扩展成为沿轧制方向分布的淬火裂纹。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温度(760,800,840℃)淬火+350℃回火处理的45钢进行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得到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研究了淬火温度对其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840℃淬火(常规淬火)后的相比,760,800℃亚温淬火后试验钢组织中存在未溶铁素体,且800℃亚温淬火后的马氏体组织细小,韧性较好;试验钢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在裂纹稳定扩展阶段符合Paris公式,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裂纹扩展速率减小;疲劳断口分为裂纹低速扩展区、裂纹稳定扩展区和瞬断区3个区域,800℃亚温淬火后的低速扩展区相对平坦,稳定扩展区则比较粗糙,存在准解理形貌,瞬断区有明显的撕裂棱、剪切唇和韧窝形貌,高度差达到283.9μm左右,韧性断裂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8.
我厂是生产鲤鱼钳的专业厂家,多年来一直采用中温盐浴炉加热,840±10℃×3min,30~33波美度Na_2CO_3水浴液冷却,260~280℃×60min回火,100℃沸水清洗等工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质量一直存在开裂、硬度不均和硬度偏低等缺陷。经对45钢鲤鱼钳开裂机理的分析认为,45钢含碳量引起Ac_3、Ar_3、Ms、Mf点的变化和工件的“危险尺寸”效应是45钢鲤鱼钳开裂的主要原因。对45钢不同成分范围的材料加热规范应有所不同,而在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验研究了45 Cr 钢淬水,200℃回火态和40 MnB 钢淬水,200℃、500℃回火态的疲劳裂纹在第一、第二扩展阶段的扩展。试验结果表明,当疲劳裂纹处于第一扩展阶段时,两种钢在200℃回火态的疲劳裂纹主要是穿晶扩展,它们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和门槛值(△K_(th))基本相同。当疲劳裂纹进入第二扩展阶段后,晶界状态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明显起来。硼具有韧化200℃回火态组织晶界的作用,致使40MnB 钢的疲劳裂纹不优先沿晶界扩展。而45Cr 钢,疲劳裂纹优先沿高畸变能的晶界扩展,疲劳裂纹沿晶扩展速率加快,所以得到40 MnB 钢的da/dN<45Cr 钢的da/dN 的结果。当40MnB 钢500℃回火态的疲劳裂纹处于第一、第二扩展阶段时,均是穿晶扩展,断口上有明显疲劳条纹,裂纹扩展途径弯曲度大,从而使其在两个扩展阶段的da/dN 均低于两种钢200℃回火态的da/dN,△K_(th)值高于两种钢200℃回火态的△K_(th)值。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45钢常见热处理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指出,对于小尺寸零件,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宜采用调质处理,并适当降低其淬火温度,以减少淬火变形与开裂的倾向;对于大尺寸零件,宜采用淬火+低温回火或中温回火处理。为提高工件淬火后硬度的均勻性,可采用890~930℃高温奥氏体化,然后进行预冷淬火。  相似文献   

11.
我企业生产用冲模均用CrWMn钢制造,其常规淬火方法是加热至830~850℃淬火、200℃回火2h,回火后钢的内部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细小碳化物+少量残留奥氏体,硬度为60~62HRC。  相似文献   

12.
对1Cr17Ni2不锈钢进行了不同温度的淬火+回火热处理,研究了其V型缺口试样冲击性能与淬火和回火温度的关系;基于V型缺口试样冲击性能确定了较佳热处理工艺,并测试了该工艺热处理后试验钢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V型缺口试样的冲击吸收功随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回火温度对其断裂方式的影响大于淬火温度的,随回火温度升高,断裂方式从沿晶和解理的脆性开裂向韧窝型韧性开裂转变;当淬火温度为980℃或1 020℃,回火温度大于650℃时,该钢可满足螺柱冲击韧性和强度的要求,如需二次回火,则推荐二次回火温度应高于620℃。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加工了一批金属夹持板,外形尺寸为34mm×35mm×5mm,用60钢制造,要求硬度HRC52~55。我们按60钢的传统淬火加热温度810~830℃加热(考虑到是水淬,取加热温度的下限),淬火后磨削时发现,全部夹持板都有纵向裂纹及弧形裂纹,有的裂纹长达数毫米,只能报废。  相似文献   

14.
我厂柴油机气缸盖螺栓使用的材质为42CrMo,工件尺寸40mm×45 0mm ,技术要求:σb≥880MPa,σs≥690MPa,δ≥1 2 % ,ψ≥5 0 % ,Ak≥63J。热处理工艺:淬火加热温度85 0~860℃,保温时间90min ;冷却方式:≤70℃油中冷却;回火加热温度5 70~5 90℃,保温1 2 0min空冷。经常出现的问题:( 1 )产品质量不稳定。时常出现力学性能指标不合格,尤其是σb 和AK 指标。( 2 )热处理产品质量受钢材的原始组织影响较大,稍有偏差就会出现批量产品不合格。( 3)采用双液(先水后油)淬火时,产品开裂现象严重,废品率较高。( 4 )在整机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产…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高硅铸钢在280~360℃等温淬火,可以获得强度、韧性、硬度配合良好的双相组织;试样中残余奥氏体的含碳量及其含量随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均在360℃时出现最大值;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为900℃×120min、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为320℃×120min时,可以获得较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是替代高锰钢、低合金钢、奥-贝球铁等耐磨材料的新一代耐冲击磨损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针对45钢淬透性低、淬火过程易出现开裂等缺陷,本文采用亚温淬火工艺对45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730~770℃亚温淬火时,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回火板条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多,分布趋于均匀,铁素体含量逐渐减少,硬度和抗拉强度逐渐增强.采用适当的亚温淬火工艺可有效提高45钢综合力学性能,拓宽其使用范围,为制作性能优异的零部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830℃至870℃温度范围内对35Mn钢进行不同保温时间的淬火,再以600℃的温度进行高温回火,测量其强度。通过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性能指标对比发现,在15~30min保温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能满足国标要求并达到一个较高的数值水平。淬火保温时间,是淬火时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摆线指形铣刀简图见图1,材料是W6Mo5Cr4V2(或W18Cr4V),锻件毛坯,成品重18kg,硬度要求HRC63~66。 原来采用马氏体淬火、回火后全部开裂,裂纹由表及里,部位参见图1,后改为一次等温淬火,回火后仍有部分开裂。  相似文献   

19.
将具有平衡态的或者是非平衡态原始组织的亚共析钢进行加热,加热到铁素体与奥氏体共存的两相区即临界区温度区间,保温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淬火,这种淬火方式被称为亚温淬火。本次试验研究在亚温淬火条件下,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45钢强度和硬度的影响规律,分析该钢亚温淬火后的组织与性能,同时研究了亚温淬火条件下奥氏体晶粒细化的特点和马氏体转变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800~840℃,随淬火温度升高,45钢的强度升高,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高碳铜(1.0%C的碳工钢,1.0%C、1.5%Cr轴承钢)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实验结果表明:1.淬火温度、回火温度、疲劳裂纹扩展机制、二次碳化物的尺寸、试样的淬硬深度等因素均影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2.疲劳裂纹的亚临界扩展长度a_c,仅受回火温度的影响。其它因素对a_c值无可见的影响。3、高温淬火并低温回火后,疲劳裂纹沿原奥氏体晶界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