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氧化类夹杂引起冷轧产品表面缺陷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铸造技术》2016,(1):62-66
氧化物类夹杂是引起冷轧钢板及延伸产品表面缺陷的重要原因,由于从炼钢到轧钢工艺路线长,产生各类夹杂物的可能性较多,产生缺陷的表现形式也是形态各异,容易引起各种误判。从氧化类夹杂引起冷轧钢板及延伸产品表面缺陷的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手段找到各缺陷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3.
4.
一、问题的提出鞍钢生产的冷轧薄板质量一直比较稳定,但是从1985年以来,接连发生表面长条形缺陷。特别是在1987年2月,因2.5mm厚的30号冷轧板表面质量不合,用户向鞍钢提出质量异议。为分析这种缺陷产生原因,本文利用金相检验,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对缺陷中夹杂物进行成分分析,研究了这种缺陷的形因。二、长条形缺陷的宏观特征在1.5~3.0mm厚的08A1或30号冷轧板表面,出现沿轧向呈长条形表面缺陷,如图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薄引线框架铜合金带材表面出现的微裂纹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金相显微镜、纳米压痕仪分别对其表面形貌、元素分布、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根据微裂纹区域的变化探寻了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裂纹的平均长度在10μm左右,随机分布于铜合金带材的两侧,并垂直于轧制方向。铜合金在熔炼过程中发生了C、O元素的偏聚,生成了C、O、Cu夹杂物,由于轧制过程中基体发生变形,导致在夹杂物处产生了应力集中,形成了微裂纹。最后,根据表面微裂纹的产生原因对浇铸及轧制工艺提出了改进建议,减少了微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7.
指出了板形缺陷的实质。简介了DAVY冷轧机板形自动测量和控制的工作原理。根据铸轧板坯的横向截面形状和轧制过程的控制,分析了板形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压力加工的原理和生产实践,提出了消除或改善板形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冷轧薄钢板的表面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消除Ti SULCAK(含Ti超低碳铝脱氧镇静钢)钢冷轧薄板上的铅笔型气泡,将铸机从弧型改为立弯型是最有效的措施;为了进一步减少冷轧薄板上的条片,还需要采取与减少钩形和裹渣等多方面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11.
热轧及冷轧钛板表面质量要求高。从工业生产中选取具有典型缺陷的热轧及冷轧TA1板,通过SEM、EDS、拉伸成形试验及共聚焦显微镜,对不同缺陷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形成机制,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热轧TA1板主要存在压入物、凹坑、划伤、边部分层、裂纹及表面起皮等缺陷。钛带轧制变形使不连续表层与基体剥离,形成起皮,若脱落压入表层则形成压入物,压入物部分在后续轧制中会形成裂纹。热轧板内外温度差异、变形不均,以及表层吸氧导致边部分层。冷轧TA1板主要存在色差、划伤、裂纹等缺陷。退火钛带表面的C、O分布不均导致产生色差。在冷轧过程中修磨位置底端的拉伸应力状态及累积变形使得材料产生开裂。模拟试验发现,钛带原始表面粗糙度越低,经酸洗及冷轧后的粗糙度越低。 相似文献
12.
13.
14.
表面质量是冷轧铜带重要质量指标之一。为实现铜带表面缺陷的精准自动检测,首先对常见表面缺陷进行分类,并制作了铜带表面缺陷图像数据集(YSU_CSC);然后,以卷积神经网络EfficientNet为核心,基于迁移学习策略,通过训练实验建立了冷轧铜带表面缺陷智能识别模型,同时与其他三种常用的卷积神经网络缺陷识别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精度较高,准确率达到93.05%,单张缺陷图像平均识别时间为197 ms,综合性能较好,可以满足工程要求;最后,将该模型在测试集上的缺陷识别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该模型对部分图像识别错误的原因,给出了进一步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冷轧薄板的成材率,研究了冷轧薄板表面条痕缺陷的宏观和微观特征,提出夹杂物、铸坯表面裂纹、气泡是形成表面缺陷的主要原因。严格工艺操作可减少或消除缺陷。 相似文献
16.
围绕车轴钢EA1N质量问题,对典型缺陷进行了剖切和磨制,采用SEM-EDS对其进行了能谱分析。研究发现缺陷的类型是以O、Al等元素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Ca、Ti,偶尔出现含有Mg元素的夹杂类缺陷,由能谱分析可知,夹杂物是引起车轴钢EA1N出现缺陷的重要原因。在冶炼过程中,铝氧反应在钢液中形成大量的Al2O3夹杂物,在精炼渣、含镁耐火材料等因素的作用下,钢液中[Mg]、[Ca]等元素含量升高,Al2O3会转变为含有多种物相的复合夹杂物,未能上浮去除而滞留在钢中的夹杂物很容易在随后的轧制和热处理过程中产生危害,引发裂纹等缺陷,直接导致性能下降。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夹杂物与车轴钢缺陷的相关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电子束冷床(EB)炉熔铸TA1纯钛和TA10钛合金扁锭,通过直接热轧+冷轧的短流程工艺制备出厚度为0.3 mm的冷轧钛带,研究了TA1和TA10冷轧钛带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TA1冷轧钛带由等轴α相组成,而TA10冷轧钛带由等轴α相、少量β转变组织及Ti_2Ni链状颗粒相组成;TA1冷轧钛带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TA10冷轧钛带的强度提高而塑性降低;2种钛带在模拟海水介质中都显示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TA10冷轧钛带具有更高的腐蚀电位、更大的极化电阻以及更小的腐蚀电流和钝化电流密度,耐海水腐蚀性能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严重影响磷化板表面质量的冷轧基板表面黑变缺陷的成因及机理。方法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辉光放电光谱法、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黑变缺陷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探讨。结果黑变缺陷样板表面C元素含量约为正常样板的17倍,C元素主要以石墨形式存在。结论由于带钢表层富集大量以石墨形式存在的C元素,诱发了钢板表面黑变缺陷,其形成原因与钢板化学成分、表面状态以及退火等工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冷轧重卷机组生产中带钢表面容易出现的典型缺陷特征及其成因,提出了在机组设计和设备设计方面应该采取的多种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