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面临着个性趋同的危机。历史街区承载着厚重的城市记忆,蕴含着独特的城市文化,成为发展城市个性的重要方面。然而,在街区开发中,城市特色与传统文化消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街区逐渐走向"千街一面",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该文以乌鲁木齐二道桥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在理清其发展脉络后,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入手,分析街区建筑、街巷和文化等特征,探讨当前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保护与更新的主要思路及策略,力求保护与恢复街区的功能与风貌,探索适合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郭嘉  陈子坚  陶郅 《华中建筑》2013,(12):49-53
中山市139文化街区(博物馆群)一期工程设计方案,结合旧城区改造和保护老城区风貌原则,从利用古旧特色建筑传承历史文化的思路出发,以现状的孙文路博物馆及其周边区域范围内的特色建筑为依托,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融新旧建筑为有机的一体,组建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中山特色的、又具时代精神的博物馆建筑群。该文以该街区为倒进行阐述,探讨了群体性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单体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新旧建筑有机并存、使历史街区焕发新活力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城市记忆,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有机更新,同时体现了该城市街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反思为切入点,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初期存在的诸如单纯静态保护、过度商业开发、"仿真更新"假文化蔓延等问题,并基此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梳理、总结了其保护与更新经验,提出了当前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永胜  张定青 《华中建筑》2010,28(4):132-135
通过西安市三学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对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要想挖掘传统文化及建筑空间的内涵,就必须在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与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提升现代居住生活品质,为城市增添活力,从而使历史街区在传统回归中具有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涂婷 《中外建筑》2011,(10):54-55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很多优秀的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下越来越遭到破坏,城市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也随之丧失。本文在分析相关研究和概念的基础上,将城市设计的空间处理手法应用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中,使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不仅局限于建筑和群落,而是扩大到整个街区风貌和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研究了城市历史街区的正确保护与合理更新。探讨了中国西部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应如何看待城市历史街区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在回顾中国历史街区保护、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对历史街区保护的经验教训和形成原因;同时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的特点,指出了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与建筑保护更新的问题;最后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了中国历史街区的规模范围及核定标准。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是城市史脉的重要见证者和记录者。近年来城市的更新建设,亟须复兴旧区特色,延续城市风貌。文章提出绿色智慧理念,以南京安品街区为改造研究对象,在分析街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有机更新理论指导,提出绿色智慧更新策略:绿色低污染交通策略、绿色低能耗建筑策略、绿色可持续景观策略、智慧街区建设策略,为街区今后的相关改造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改造中,只追求物质环境的改善而忽略了对文化环境保护的问题非常突出,造成了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丧失和城市特色的泯灭。文章拟以洛阳老城十字街为例,通过了解它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其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色彩保护理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更新的原则与方法,即:结合地域文化,在尽可能保持原有街道格局、空间特色、整体风貌等不变的同时,努力改善街区环境,并依靠其历史文化底蕴振兴传统街区.目的不仅在于对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探索,而是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与思考当代乃至未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旧城更新的过程中,对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既要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保留传统建筑特色,新建筑应融于整体城市风貌之中。泉州北门街改造工程是一个较成功的实例,整体街区的外部空间塑造和建筑单体的形式特征是泉州北门街改造设计中最为精彩的两个片断。  相似文献   

10.
上海有许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街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如何平衡历史地块的保护与城市发展的需求成为新的难题.本文以上海市长宁区番禺路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空间特征的分析,梳理出街区在现阶段更新中,虽然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但存在历史文脉片段化、历史建筑未被有效利用的问题.并针对该...  相似文献   

11.
李欢 《山西建筑》2009,35(5):30-31
分析了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历史街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之间的关系,从历史街区文脉的继承、经济的可持续和公众参与三个方面论述了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保护与更新,从而处理好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是见证一个城市漫漫历史长河的画卷。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曾经繁盛的历史文化街区逐渐衰败,如何通过规划有效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的保护与更新,使其重新焕发活力,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文章从业态更新及形态保护两个方面出发,对南宁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展开研究,寻找将业态与形态有效结合的、重新激活历史文化街区的策略和方法,最终达到激活本区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肖勇  李朝芬 《中外建筑》2009,(11):70-73
历史文化街区赋存的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延续和发展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骨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科学可行的保护体系,同时通过合理的产业置换和功能更新,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结合邵阳市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特征分析,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规划进行实践探索,并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两大规划体系和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同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黎懿贤 《城市建筑》2023,(10):50-53
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貌,保留着不同的空间特征。如何推进片区整体建筑风貌改造,以及对片区建筑进行置入、保护及修缮,是街区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难题。在符合城乡审美韵味和文化品位的城市设计背景下,文章探究了将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历史街区的建筑设计与改造过程中的必要性,提出把握片区建筑设计的整体方向的城市设计理念,并针对不同风貌的建筑提出不同的设计与改造路径:新建建筑置入、建筑单体改造、建筑群落整合、建筑功能置换。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乡记忆的物质留存,是城乡深厚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的体现,具有不可再生的宝贵价值.在城乡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工作,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镇风貌特色、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制度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政策的颁布与创新,有利于解决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存在的产权结构复杂、政策法规不完善、资金缺乏等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历史保护街区内建筑更新的必要性分析入手,结合实例分析总结出历史保护街区内建筑更新的三种模式并提炼出城市历史保护街区内建筑更新设计所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邓国安  陈平  王继彪 《规划师》2007,23(9):34-35
珠海路历史街区是北海历史文化的象征,拥有众多的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被誉为鲜活的"近现代建筑年鉴".目前,珠海路历史街区存在传统风貌遭到破坏、居住环境恶化等问题,应从历史保护和旅游发展角度出发,通过用地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配置、保护传统文脉、繁荣地区经济等措施促进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历史街区在空间风貌和功能使用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但因其保留了传统的城市肌理、建筑技艺和城市生产生活文化,故对历史街区实行有效的保护与更新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本文从城市规划专业角度阐述城市化、历史街区的定义与发展现状,并以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三台县南城门历史街区现状调研资料为基础,探讨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于寰  郭亚楠 《山西建筑》2010,36(22):29-31
从研究青岛中山路历史背景入手,根据中山路北部街区建筑现状及特点,提出了建筑更新建议,并总结了北部街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建议,以使中山路历史街区在保持其风貌特色的基础上迎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骆锋 《广东建材》2009,32(6):232-234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沙仅存保留完好的历史街区,规划制定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目标和保护范围,对历史街区的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及院落进行分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完善了街区一期市政基础设施,实现历史街区传统商业的复兴、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市井生活气息的延续、传统建筑风貌的原真性保护;并探讨历史街区风貌景观整治恢复的设计方法及其可持续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