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电池储能产业发展,事关湖南能源电力发展全局和长期战略,打造电池储能产业高地,需要坚持全省一盘棋,抢抓"双碳"(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发展机遇。作为湖南电网建设的"智囊团",国网湖南电科院(以下简称电科院)如何协助国网湖南电力下好储能建设发展这盘大棋?电科院把推动湖南电网储能技术发展作为全年重点工作任务,汇才聚智,集中攻关,紧密围绕"双新"电网下规模化储能发展的新形势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7月20日,湖南移动首座电力杆塔附挂5G基站——220千伏岗高I线051号塔在常德建成投运。这是国网常德供电公司与中国移动联手合作、推动公司新兴产业攻坚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有效拓展电力基础资源共享渠道的一个缩影。2021年,国网常德供电公司聚焦"一体四翼"发展布局,落实提质增效重点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基础资源商业化运营,在全省率先与通信运营商达成合作意向。在运营合作前期,国网常德供电公司提前与当地政府对接,常德市委市政府召开转供电管理暨电力助推"双碳"行动专项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3.
日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明确了我国未来5~15年电力系统转型发展的路径,并提出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目标.  相似文献   

4.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网是排头兵。青山绿水,银线飞架,电能源源不断输送到祖国大江南北、千家万户,畅通经济发展的能源动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用电需求。  相似文献   

5.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网是排头兵。青山绿水,银线飞架,电能源源不断输送到祖国大江南北、千家万户,畅通经济发展的能源动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用电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3月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3月19日,向社会公开发布加快抽水蓄能开发建设6项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公司作为"顶梁柱""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为基层单位全力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近年来,保定供电公司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截至目前,保定新能源装机达359.7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的43%,新能源日最大出力占全网负荷的57.4%。  相似文献   

7.
葛兆军 《国家电网》2021,(12):64-6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加速清洁化、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能源配置日趋平台化、能源利...  相似文献   

8.
9.
<正>1实现双碳目标,工业为什么要走在前列“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工业为什么要走在前列?要从深入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和当前我国工业碳排放现状3个维度来看。  相似文献   

10.
《电器工业》2023,(3):8-11
<正>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为电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2月21日,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主办,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协办的首届中国电器工业发展论坛暨电力装备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高端峰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峰会以“新技术新装备新趋势”为主题,探讨“双碳”目标下电力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发展和国际“双碳”进程中电力装备制造业的机遇和挑战,并重磅发布《电力装备助力“碳达峰·碳中和”途径与措施研究》系列研究报告。峰会设置了1+3系列论坛,即一个主论坛以及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能源综合利用和节能三个分论坛,邀请到政府部门、业内权威学者与专家、企业代表、行业用户及媒体代表500余人,  相似文献   

11.
刘进  韩磊 《电工技术》2022,(19):198-200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未来我国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煤电为主体的时代即将落幕。煤电行业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生产管理模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开展智慧电厂的建设,助力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提高科技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目标。论述了智慧电厂提出的背景、发展现状及技术研究应用的主要方向,分析了智慧电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了智慧电厂未来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正在将"碳中和"转化为国家战略,提出了无碳未来的愿景。以下为部分国家设立的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英国目标日期:2050年承诺性质:法律规定英国议会于2019年通过了将净零排放目标改为100%的修正案。苏格兰的议会正在制定一项法案,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这是基于苏格兰强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在枯竭的北海油田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实现"双碳"目标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一步。系统总结了我国目前实现碳减排的问题和挑战,结合我国能源物联网发展及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两个替代"的发展背景,提出要构建"以清洁为主导、以电为中心、以能源物联网为基础"的现代能源体系,并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作出了相应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虚拟电厂技术能够实现分布式资源的有效聚合和协调控制,从而降低电力系统运行的碳排放量,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量,已成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首先,从智能计量、信息通信和协调控制3项虚拟电厂关键技术出发,介绍了虚拟电厂技术概况及研究现状;然后,针对虚拟电厂对“双碳”目标的推进作用,分别介绍了面向碳减排和新能源消纳的虚拟电厂调度方式;最后,介绍了上海、江苏和浙江某市3家不同类型虚拟电厂的建设现状,分析了多种因素对虚拟电厂关键技术及低碳调度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应从智能计量、信息通信和协调控制3个维度继续发展虚拟电厂,并根据负荷特点、资源分布等因素合理选择虚拟电厂关键技术及低碳调度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的能源消费国与碳排放国,“双碳”目标对中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辨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问题与挑战,研究提出推进“双碳”工作的关键举措。在坚持问题导向基础上,剖析了“双碳”问题的来源,探究了“双碳”问题的本质与深层表现;系统分析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与条件基础,统筹发展与减排等多对关系;提出了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重点领域节能、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6.
“双碳”目标将推动电力系统加快清洁低碳转型,对中国“十四五”电力供需形势产生深刻影响。分析了“双碳”目标下“十四五”电力供需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部门分析等方法的电力需求预测模型,采用电力系统生产模拟分析电力供需平衡情况。研究发现“十四五”期间中国电力供需形势呈现电力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夏冬“双高峰”均面临电力保供压力、水电占比较高地区冬季枯水期存在一定电量缺口等特点。建议采取加强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规划、加快完善需求响应政策和机制、根据需要布局适量气电与电化学储能电站等措施保障电力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7.
朱金凤 《电气时代》2023,(10):26-27
<正>在本届工博会中,台达通过绿色智造、智慧健康办公室、厂区微电网三大区块全面展示“台达零碳工厂全攻略”。由于台达吴江五厂近期获得“五星零碳工厂”认证,其中运用的低碳制造、智慧照明、能碳管理平台、新能源及储能系统等方案亦在工博会现场重点展示。同时,台达也发布了全新品牌价值主张——“Intelligent智慧物联、  相似文献   

18.
综观人类能源发展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普遍都面临着能源安全、能源成本、能源环境三要素权衡的难题,其本质是一个多目标复杂系统优化问题。文中研究“能源三要素”在能源发展不同阶段的内涵及演变,分析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能源三要素”面临的新挑战,提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思路,以及加快建立新型电力供应安全体系、系统施策降低与疏导能源转型成本、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果岩 《电器工业》2023,(3):22-23
<正>为满足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以新能源装备的技术创新带动装备制造行业产业升级为出发点,重点解决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面向融入大电网,挖掘新能源发电的主动支撑能力,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借助储能、需求响应等外部调节手段平抑供需波动;另一方面,面向构建独立自主的微能源系统,以“去中心化”为发展目标,加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推进新能源电站与电网协调同步,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近年来,我国电气工业积极服务“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持续推动低碳转型升级,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坚实基础。首先是行业清洁低碳转型有力推进。随着我国新能源建设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