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给排水》2007,29(2):6-6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印发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对“十一五”期问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2.
宽裕型小康新村建设与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华 《小城镇建设》2000,(11):44-44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二元结构”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农村作为下一步我国实现“四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建设宽裕型小康新村即构成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精微之处。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9,(14)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通信工程建设有效的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能够提升通信的效率,并推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但是当前,信息化通信工程建设还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策略,以推动信息化通信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李楠  尚志华 《云南建筑》2013,(1):140-146
“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是全省努力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城镇化科学发展,探索具有云南特色城镇化道路方向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方案依据此指导思想,根据用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自然山势形成高效有特色的校区规划和空间利用,并将具有云南特点的山地田园风貌贯穿其中,提出山地校园规划的原则与目标,由此为“城镇上山”、山地校区规划建设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刘永红  邹兵 《规划师》2012,(8):18-22
城市总体规划的转型应更多地体现在实施上,因为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实施机制,以便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需要。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深圳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转型探索包括:从城市总体规划到近期建设规划,有效应对土地与空间、资源、人口、环境的"四个难以为继"问题;从近期建设规划到年度实施计划,深化指导规划管理工作,探索"两型社会"建设新手段;从年度实施计划到城市发展单元,实现多方协作,深化落实"两型社会"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6.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景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实际,从景观设计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节能和生态低碳理念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思路和设计要点,并结合实例,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特色进行了剖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3):94-96
大学语文是集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的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职语文课程存在着课程定位模糊,教学手段陈旧,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地位下降等问题,文章从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对语文教学改革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朱喜钢 《规划师》2012,28(8):5-8
"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与目标,也是应对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新战略诉求。从规划的视角解读"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必须构建一种集约型的空间模式,其特征表现为整体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两型社会"的建设必将引领规划的全面转型,包括四个方向:从"城市型"到"城乡统筹型",从"外延扩张型"到"内涵提升型",从"空间型"到"综合型",从"孤立型"到"协调型"。在此过程中,规划师的社会角色也将从"技术专家"向"公众价值的倡导者"转变,因而将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是"三化"协调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规划设计中体现"三化"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合理化,发展的生态可持续化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本文以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为例,在剖析"三化"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作用以及规划应对,通过高村社区规划设计的实践项目加以说明,探讨适宜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规划策略和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0.
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 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制定好“十一五”规划,在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切实迈出步伐,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由中研室、中农办、财政部、建设部、人民银行和贵州省的有关同志,到韩国就“新村运动”进行了考察。回国后,考察团提交了《韩国“新村运动”考察报告》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建议》两个成果。我作为考察团团长,深深感到当前要抓住机遇,借鉴韩国经验,把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高度,切实有效地加以推进。一、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上世纪六十年代,韩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1962年…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94-9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双创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所承担的重要任务。高职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植根于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传感器"作为物联网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兼具较强的实践性与创新性,因此应在课程的学习中切入更多创新创业的成分。针对目前高职"传感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尝试通过产品应用驱动理论课教学,以项目实训确保实践教学,以学生自主的DIY创意设计巩固实践能力,形成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2)
本文以翟学伟教授提出的"日常权威"为出发点,在研究"日常权威"这一概念提出的迫切性和人情、面子与"日常权威"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将"日常权威"进一步分为"二代"、"守门员"和"有靠山的人"三种表现形式,深入探讨这三类人"日常权威"的形成和运作过程,从而具体地分析中国社会的日常权威现象。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16)
在"中国制造2025"浪潮下,智能制造使得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数字化工厂,个性化制造业呈现出新姿态。此文章将从"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出发,就农业工程机械的智能化的优势、不足,特点三方面阐述智能化为今后农业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记者刘颖)建设部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建设科技大会上印发了《建设科技“十一五”规划》。《规划》确定了建设科技“十一五”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提出要在“十五”科技工作的基础上,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做好“十一五”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4)
中马钦州产业园自建立以来已经完成了"三年打基础"阶段,取得了建设的初步成效,同时,也面临着园区内规划建设尚未完成,各产业聚合效应尚未凸显;园区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应该科学规划,发挥各产业聚合效应;完善园区科学管理体制;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东建设信息》2006,(8):11-11,13
建设部存近日召开的全国建设科技大会上印发了《建设科技“十五”规划》。《规划》确立了建设科技“十一五”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提出要在“十五”科技工作的基础上,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做好“十一五”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7.
建设科技“十一五”发展目标1、为指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建设事业各领域粗放型增长方式得到明显扭转。3、大幅度降低能源资源消耗。4、建设事业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5、健全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显著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1):109-112
随着国家领导人将"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一项工作要求提出,中国文学"走出去"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尽管当前的发展现状表明中国文学"走出去"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译介意识不够、覆盖面较窄、国内外出版商缺乏沟通合作及优秀译者匮乏等问题制约着其顺利发展。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只要在国家战略统一规划、加强与出版商沟通合作、认真分析受众需求并积极培养优秀译者方面大力推进,中国文学一定可以顺利的"走出去",国家的软实力也将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建设"两型社会"为目标,结合参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工作实践与体会,形成"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规划建设体系创新的初步思考,以期对"两型社会"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7)
农业"走出去"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需求,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与我国农业投资环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极强的合作潜力。从多方面分析印尼农业投资的环境,从双方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出发探究双方农业合作的基础。以S公司为例,并从深入市场调研,了解投资环境;承担社会责任,融入印尼市场;加强技术创新,注重长远发展三方面具体阐述。建议企业要掌握国内相关政策,适应印尼法律环境复杂性;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强经营管理,有效控制成本;重视文化差异,积极培养国际化人才。通过研究S公司对印尼农业投资,对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